烏程蔣氏密韻樓景刊北宋本,學(xué)界稱之為宣城本,北宋刻南宋印,四卷,集外詩一卷,共五卷。前有吳昌碩篆題?!杜f唐書李賀傳》說李賀“尤長于歌篇”,“其樂府?dāng)?shù)十篇,至于云韶樂工無不諷誦”。唐趙璘《因話錄》載:“張司業(yè)籍善歌行,李賀能為新樂府,當(dāng)時樂歌篇者,宗此二人”
“江陰印文堂”、“崞縣河汾堂”共襄盛舉!攜手聯(lián)袂打造“蔣氏密韻樓七種”之余六種。本次預(yù)售3種為《李賀歌詩編》上下二冊一函,《雪巖吟草甲卷忘機(jī)集》一冊、《竇氏聯(lián)珠集》一冊二種合一函。余三種《曹子建文集》、《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青山集》依然由二堂陸續(xù)雷霆推出。
用料:
底本:烏程蔣汝藻密韻樓影宋藍(lán)印本,圖書館400dpi平板掃描
封面:手工灑金磁青宣紙
內(nèi)頁:福建連城美玉堂手工粉連紙(竹漿為主)
線材:真絲蠶絲線
函套:超細(xì)絨軟手感棉布+牛骨別子
影?。壕tp膠?。ǚ略瓡⒂∷{(lán)色)
開本:原大22*33公分(開本與框線均為原大)
扉頁、題簽、書根: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董倚橋老師墨寶
以下為《李賀歌詩編》版本介紹及樣書圖片:
李賀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參加進(jìn)士科考試,郁郁不平。體弱多病,年二十七而卒。
李賀的詩集是其死后十五年由其友人集賢學(xué)士沈子明編輯而成的,杜牧為這個集子作了序,序中引沈子明的話說:“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二十三首。”唐張固《幽閑鼓吹》中說李藩編綴李賀詩未成,為李賀表兄取去投于廁中,故流傳者少。
宋代以后,李賀詩名鵲起,與李白、李商隱并稱“三李”?!杜f唐書李賀傳》說李賀“尤長于歌篇”,“其樂府?dāng)?shù)十篇,至于云韶樂工無不諷誦”。唐趙璘《因話錄》載:“張司業(yè)籍善歌行,李賀能為新樂府,當(dāng)時樂歌篇者,宗此二人”
據(jù)南宋吳正子說,他在箋注李賀歌詩時曾見過京師本、蜀本、會稽姚氏本、宣城本、上黨鮑氏本五種,其中京師本、蜀本、姚本均為四卷,有詩二百十九首,而宣城本、鮑本則有詩二百四十二首,多出的二十三首,鮑本見于《外集》一卷中。
北宋鮑氏本毛晉汲古閣曾據(jù)以校刊為《歌詩編》四卷《集外詩》一卷。
北宋宣城本有董氏誦芬室和蔣氏密韻樓兩種影刻本《歌詩編》四卷。
又有南宋刊本《李長吉文集》四卷,無《外集》,有《續(xù)古逸叢書》影印本。
《四部叢刊》影印有蒙古刊本《李長吉歌詩編》四卷,又影印另一北宋刊本《集外詩》一卷。
清代有《四庫全書》所收《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
錢仲聯(lián)先生說:“南宋乾道時就北宋刻原版重印之宣城本,今有董氏誦芬室及蔣氏密韻樓兩家影刻本傳世,外集一卷,今與汲古閣刻之鮑本外集對勘,頗有異文,知宣城本與鮑本,并不相同。”而今見汲古閣影宋本《歌詩編》,即為鮑本。
薛季宣《李長吉詩集序》:“宣城本二百四十二首”、“宣城本出賀鑄方回家”。明人文榕有題記云:“昔為半揭翁收藏,今歸母舅青甫氏。”半揭翁,王百谷之別號;青甫,張丑字也。后歸季振宜收藏,又人“寒云”之手。
近人袁克文經(jīng)過考證,在書后寫有跋語據(jù)此本有文梢跋、季滄葦藏印、缺諱至“桓”字、紙張為乾道八年(1172)官文書紙以及板式、行款、字體,刻工姓名等,推斷原刊在北宋欽宗以前,印在南宋初,原刻為四卷,集外詩是南宋初補(bǔ)刻的。
宋宣城本《李賀歌詩編》受到歷代學(xué)者的好評,宋薛季宣《李長吉詩集序》說:“大校宣城本,不遠(yuǎn)蜀、姚氏本,最為審訂,皆已刊正可傳。”袁克文《宋宣城本李賀歌詩編跋語》:“傳世宋刊,唯此無兩,知知如斯精好,真希世之瑰寶也?!贝吮粳F(xiàn)藏臺灣“中央圖書館。
朱自清撰寫《李賀年譜》所用之李賀集,即據(jù)宣城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