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教輔讀物上,往往有一些與下面這兩道題類似的題目:
“有個阿拉伯財主死了,生前立下遺囑:把他所有的11匹好馬留給三個兒子。老大得1/2,老二得1/4,老三得1/6。應(yīng)該怎樣分?”
“有個法國守財奴死了,生前立下遺囑:把他所有的13顆鉆石留給三個女子。老大得1/2,老二得1/3,老三得1/4。應(yīng)該怎樣分?”
因為第一題的11不是2、4、6的公倍數(shù),第二題的13不是2、3、4的公倍數(shù),所以,遺囑一時無法執(zhí)行,陷入僵局。
通常,給出的解法是:
第一題。這時,來了位“智者”,先把自己騎的那匹馬添上,分到最后那匹馬正好剩了下來,于是,“智者”騎上它揚長而去。
第二題。這時,來了位“智者”,先把其中的1顆鉆石放在一邊,分到最后又正好用上那1顆,于是,“智者”含笑揚長而去。
這兩種解法雖然也能讓人對它的獨特性和睿智性產(chǎn)生興趣,但是總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因為畢竟分數(shù)的單位“1”發(fā)生了變化。再有就是,在“智者”的奇思妙想面前,難免使人覺得相形見絀,多少會產(chǎn)生一絲自卑感。這可是個不小的缺點。
其實,這兩道題完全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
第一題:1/2、1/4、1/6的比等于6∶3∶2。6+3+2=11,老大得11×6/11=6匹,老二得11×3/11=3匹,老三得11×2/11=2匹。
第二題:1/2、1/3、1/4的比等于6∶4∶3。6+4+3=13,老大得13×6/13=6顆,老二得13×4/13=4顆,老三得13×3/13=3顆。
這樣做,一來沒有上面所說的弊端,二來也溝通了分數(shù)和比的關(guān)系,有利于形成學(xué)生良好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建模意識,比較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