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木炎
謝邀!
關(guān)于《易經(jīng)》“易”字的含義,流傳于世的,主要有以下“七種觀點”——
(一)觀點一:“指宇宙萬物的本源或根本規(guī)律”=“太易”=“道”=“自性/佛性”(“易”的道境層面)
(本人習(xí)《易》,最認(rèn)同和喜歡這一觀點,因為“極盡義理,導(dǎo)人向道”。)
佐證:
1、《周易乾鑿度》提出系統(tǒng)的宇宙生成論:“太易(寂然無物,未見氣之虛無寂靜狀態(tài))——太初(氣之始)——太始、(形可見)——太素(形變而有質(zhì))——渾淪(氣形質(zhì)三者渾然一體,又稱“一”,即“太極”,即“道生一”者)——天地(太極生兩儀者,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萬物(由天地產(chǎn)生人和萬物)?!薄疤住钡囊辉~極盡了“易”字的道境蘊意。
2、孔子《易經(jīng)·系辭傳》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鬃舆@句話所解釋的“易”,就是《乾鑿度》中“太易”的含義和境界,即《道德經(jīng)》中的“道”。
3、老子《道德經(jīng)》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崩献拥倪@句話與《乾鑿度》的宇宙生成論不謀而合,其中的“道”就是《乾鑿度》中的“太易”,就是孔子解釋的“易”。
4、孔子《易經(jīng)·系辭傳》曰:“《易》之為書也不可遠(yuǎn),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祝豢蔀榈湟?,唯變所適?!标U述了《易》即“道”,并對“道”進(jìn)行了詳盡的描繪。
孔子《易經(jīng)·系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币粋€“有”字,可見“易”是大于“太極”的,“易”實為“太易”、“道”的含義與境界。而“太極”又叫“太一、一”,《道德經(jīng)》曰:“道生一。”即“道生太極、易生太極、太極含于易道?!?/p>
孔子《易經(jīng)·系辭傳》曰:“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與天地準(zhǔn),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等,也可佐證“易”字有“太易”和“道”的意義與內(nèi)涵。
5、“易”有“自性/佛性”之義。(從儒家易和佛家易角度)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即我們的自性,也就是宇宙的本體。
用佛教的話就是自性、佛性。
孔子所言,“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p>
就是六祖惠能見性后,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王陽明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蓖瑯涌梢杂∽C。
孔子所言“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就是六祖惠能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以圣人和經(jīng)典想要表達(dá)的本義,往往是相通的,
無怪乎人們常說“儒釋道三家一體而同源”,
人們學(xué)習(xí)經(jīng)典的目的就是要回歸自性、佛性。
孔子說易是無思也,就是要把萬緣萬念放下、不擾于心,
保持心的空靈境界,才能“寂然不動”,才“能生萬法”。
“寂”非“死寂”,不是沒有生氣的,
“寂”實為“空寂、空靈”,是可以“感通萬法、本自具足”的。
這種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只有自證開悟之后才明白,所謂“唯證方知”,他人替不了。
所以,“易” 就有著“明心見性、證悟成佛、精修入道”的道境內(nèi)涵。
(二)觀點二:象日月、象蜥蜴、象太陽和三足金烏(“易”的象形層面)
佐證:
1、象日月: (本人也較認(rèn)同“日月為易”的觀點。)
《秘書》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p>
《參同契》曰:“日月為易,剛?cè)嵯喈?dāng)?!?/p>
三國虞翻注《參同契》曰:“字從日下月。”
東漢鄭玄曰:“易者,日月也?!?/p>
《易經(jīng)·系辭傳》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庇衷唬骸靶笾?,莫大乎日月?!薄把鰟t觀象于天?!彼詽h代人“日月為易”的說法也是有根據(jù)且可取的,也象征著陰陽二元論的哲學(xué),較被后世所公認(rèn)。
2、象蜥蜴:
《說文解字》說,“易”是指蜥蜴,即蜥蜴的象形文字。
生物學(xué)上,蜥蜴是一種變色動物,
它的身上具有一層保護(hù)色,能夠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易”字的“變化”之義可能由此而來。
這種說法雖自圓其說但較少被公認(rèn)。
(另:金文中的“易”,則像一個人端著容器倒酒的行為,也包括了變易的道理。)
3、象太陽和三足金烏:
“易”是一個象形字,上部為“日”象征“太陽”,
下部為“勿”象征神話傳說居于日中的“三足金烏”。
(“三足金烏”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
為日中生有三足的烏鴉演化,是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伏羲畫八卦,有時候是“遠(yuǎn)取諸物”,
所以“易”有可能象征著遙遠(yuǎn)天空中的“太陽和三足金烏”。
(三)觀點三:簡易、不易、變易(“易”的功用層面)
佐證:
1、《周易·乾鑿度》曰:“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
東漢鄭玄《易贊》中進(jìn)一步強(qiáng)調(diào):“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2、《易經(jīng)·系辭傳》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薄耙缀喼婆渲恋?。”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可見孔子對“易”中“簡易”之道的崇尚,“易”這門學(xué)問,簡易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3、《管子》曰:“王者乘時,圣人乘易?!逼渲小耙住弊忠埠庩枴白円住敝馈?/p>
晚清尚秉和《周易尚氏學(xué)》曰:“簡易不易變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詁。本詁,固占卜也?!?/p>
(四)觀點四:指占卜、占卜官名(“易”的術(shù)數(shù)層面)
佐證:
1、《禮記》曰:“昔者圣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p>
2、《史記·大宛傳》曰:“天子發(fā)書《易》,謂發(fā)書卜也?!?/p>
3、漢武帝《輪臺詔》曰:“易之,卦得大過,易之卜之也。說者以簡易、不易、變易釋之,皆非?!边@是漢武帝的個人觀點,其實“術(shù)數(shù)占卜”也是“易”的功用之一,孔子《易傳·系辭傳》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p>
4、晚清尚秉和《周易尚氏學(xué)》曰:“簡易不易變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詁。本詁,固占卜也。”千百年來,“易”為“占卜”之說,多被象數(shù)術(shù)數(shù)派所公認(rèn)。
(五)觀點五:指書名(“易”的書名層面)
佐證:
1、朱熹《周易本義·序》曰:“《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p>
2、古代卜筮書:《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
3、《周易》的簡稱,取“易道周普,無所不備”之義。
4、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曰:“本之易?!?/p>
(六)觀點六:“易”的“動、名、形詞性含義”(從“易”的詞性層面)
(“易”常取“變化、交易”之義。)
佐證:
1、(動詞性)變化、交易/交換、更改、替代
變化——《注》曰:“隂陽轉(zhuǎn)易,以成化生?!庇帧耙渍?,揲蓍變易之?dāng)?shù),可占者也?!?/p>
《管子》曰:“王者乘時,圣人乘易?!?/p>
交易/交換——《易·系辭》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唐雎不辱使命》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p>
《注》曰:“交易,猶往來也?!?/p>
更改——《洗髓經(jīng)》曰:“無不可易?!?/p>
明宋濂《看松庵記》曰:“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改操者,非松也耶?”
替代——《易·系辭下》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
2、(名詞性)“易”通“埸”,“疆場,邊界”之義。 《荀子·富國》曰:觀國之治亂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見矣。 《易·大壯》曰: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漢書·食貨志上》曰:“殖于疆易?!?《漢書·禮樂志》曰:“吾易久遠(yuǎn)。”
3、(形容詞性)容易,與“難”相對。
《易·系辭》曰:“辭有險易?!?/p>
(《注》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妒琛芬祝f易也。)
《國語·晉語七》曰:“貴貨而易土?!?/p>
《禮記·樂記》曰:“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薄?/p>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啤?岑參《秋夜宿仙游寺南》
清·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曰:“事有難易?!?/p>
(七)觀點七:“治,治理,整治”“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從“易”的經(jīng)世致用層面)
(本人也教喜愛這一觀點,因能“引人追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之學(xué)并造福蒼生?!保?/p>
佐證:
1、治,治理,整治——《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p>
2、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唐代藥王孫思邈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yī)?!?/p>
唐朝宰相虞世南曰:“不讀易,不可為將相?!?/p>
可見“易”含有“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的內(nèi)涵,備受名家尊崇,
《易》也實為“經(jīng)天緯地之學(xué)”。
.....................................
正如孔子在《易傳》中所言:“茍非其人,道不虛行?!薄兑住返谰琛囟ㄖ粫钅茴I(lǐng)會它的人所捕獲和習(xí)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