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來,筆者在學校兼任硬筆書法教師,主要開展低年級鉛筆字及中高年級的鋼筆字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學生在書寫時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習慣:寫字特別慢,筆畫變形嚴重,橫不平,豎不直,字的筆畫之間沒有連貫性……筆者帶著“顯微鏡”,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了縝密的剖析。
――題記
“點回”的誤區(qū)
經過觀察,我終于找到了引起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他們都采用了一種被稱為“點回”的方法。什么是“點回”?為什么這個在書法教程甚至網絡上也找不到的術語,卻出現在許多地方的小學語文課堂和一些硬筆書法培訓班的課堂中。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所謂的“點回”,其實是把書法中的“頓筆”和“回鋒”兩種技法拼湊起來的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筆畫的形態(tài)特點,頗具速成的意味。但卻也更容易讓孩子進入寫字的誤區(qū)!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使用“點回”寫的字似乎有一絲“顏體”的味道!但縱觀中國硬筆書法史,硬筆習楷取法歐書者占大成,原因是唐楷中的顏體、柳體不太適合于纖細的硬筆臨習,而歐體因方圓筆兼?zhèn)?、轉折干凈利落而受到廣大硬書愛好者青睞,許多人也因習歐楷而功成名就(如圖)。對于小學生而言,“點回”這種方法更是從源頭上就已經進入了誤區(qū)!
(選自《田英章楷書教程》)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不影響書寫效果的前提下,單獨寫橫畫時,“點回”這種方法多了兩個步驟。這無疑是增加了書寫者的負擔和工作量。如果是寫“三”字,則無疑會多六個步驟。因此學生書寫時就出現了“寫好時寫不快”、“寫快后卻寫不好”的現象。
雖說硬筆書法脫胎于毛筆書法,其書寫技法也受到毛筆書法的影響,但因兩種書寫工具性質的不同,在運用硬筆書寫時不能完全照搬毛筆的書寫技法,否則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機械的“點回”只會讓筆畫失去其本來面目。在教學中經常發(fā)現,學生在需要頓筆處來回不停的“點回”數次以體現筆畫的特點,結果反而使筆畫慘不忍睹!
由于引入了“點回”的技法,寫字變成了一種純粹的機械化和程式化的筆畫組合,所有的橫和豎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生趣可言!書法貴在有變化,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著名的《蘭亭序》中就寫出了二十多個不同的“之”字。而學生運用“點回”寫字時,運筆方式單調、機械,使筆畫千篇一律,說是在“畫”字似乎更為貼切!
《靈飛經》鋼筆范帖 學生臨寫作業(y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