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土灶
窗外寒風瀟瀟,小雨淅淅瀝瀝,飄飄落落。這天氣冷的,人們都縮到屋子里去了。我坐在電暖器旁邊,烤著火,又想起家里那口土灶,還有一家人圍坐在爐灶旁的溫馨情景來。
我家老四合屋的廳屋墻角,爸用紅磚砌了一口灶。外面用石灰泥糊成,上面是灶頭,用來擺放鍋子的,前面是放柴火的灶口;下面是火灰渣出口,灶膛中間用幾根鋼筋隔開,這口灶是專門用來燒柴火的。我每天放學(xué)回家后,就是在這個灶上煮晚飯。我把一根根干柴折斷,塞進灶膛里,柴火噼哩叭啦響,發(fā)出紅紅的火苗,升起一股股青煙。鍋底被火熏的烏黑黑的,紅紅的火苗烤著我渾身暖暖的。那時候,農(nóng)村的孩子很少吃的到包裝的食品,我經(jīng)常把一些紅薯埋進火堆里,這就是農(nóng)村小孩子們愛吃的烤紅薯了。飯煮好了,紅薯也烤熟了,我趕緊把紅薯從火堆里扒出來,晚了紅薯就要變成火炭了。嘿,真香!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這時還不能吃---太燙,需要在陰涼的地方放冷了才可以開吃。
家里這口簡單的土灶,黑不溜秋布滿灰塵,留下那段艱苦歲月的痕跡。那時候田地剛分到戶,生活條件差,經(jīng)濟負擔重。一家人吃的全部就在這口灶上做出來,煮飯、煮菜、燒開水、蒸紅薯、烤紅薯,甚至連烘衣服、煮豬潲、烤烤火都離不開這口灶。我每天中午放學(xué)回家吃飯,先跑到灶上看看鍋里有什么好吃的,爸媽都會把飯菜放在鍋里熱著,每次都會把好吃的留著。
到了八十年代,家里生活條件好轉(zhuǎn)了,在屋子中間用水泥和磚塊砌了灶,這個灶是專門用來燒煤炭的。這種灶長五尺,寬三尺,高二尺,一口大灶和一口小灶,灶口都朝前并排著;大灶前面是敞開口的,上面有個鐵架用來放鍋,中間有爐橋,下面是出灰口;旁邊的小灶差不多,只是小了很多。在灶的里面還有個水鍋--用來熱水。灶后面有張與灶同寬的木桌,木桌下插一塊木板剛好伸到灶頭的位置,這就吃飯用的板桌了。在灶的側(cè)邊和前邊擺上寬木凳。那時候在農(nóng)村只要是住四合屋,都是這樣的布局的。在農(nóng)村都很重視砌灶,在砌灶時都要事先請人選個好日子。有的人家還要在灶臺上豎個灶神爺?shù)呐莆?,擺上貢品插上香火敬奉,祈求人丁興旺。
每天早晨,媽都要很早起來生火做飯。先將一些易燃的小木片點燃放在灶底下,再鋪上少量油茶殼,最后把一塊塊的煤渣層層放滿。頓時濃煙從灶里洶涌而出,充滿了整個屋子。嗆的我直掉眼淚,趕緊跑到屋外面。煙氣慢慢的變小了,煤塊漸漸地燒紅了,里面紅通通的,上面還升起美麗的藍色火焰呢。爸開始炒菜了,把一口鐵鍋放在灶上,雞蛋在熱油中咆哮,大白菜在鍋里翻滾,我和妹妹一個個圍著鍋子,死盯著鍋里那大塊的雞蛋。一家人圍著板桌吃飯了,“別搶,雞蛋每人都有份”媽把雞蛋平分成四大塊,每人碗里放一塊。
“爸媽,你們怎么不喜歡吃雞蛋?”妹妹看到爸媽只吃白菜。
“雞蛋是給你們吃的,我們大人不吃,你們吃了長身體!”媽媽說。
那時家里剛蓋了新房欠了不少錢,所以生活就很節(jié)省了。養(yǎng)了幾只雞,雞蛋只是偶爾吃,主要是拿到圩上賣錢。大部分都是吃自家地里種的蔬菜瓜果。每月更是難的吃上一兩回肉了。
在冬天的晚上,正是“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全家人都是圍坐在土灶前邊,紅紅的火光將整個屋里烘的暖暖的。我和妹妹坐在中間,爸媽坐兩邊。家里沒有買黑白電視機,我和妹妹就玩起數(shù)手指羅,一邊看手指一邊叫:一羅窮,二羅富,三羅賣豆腐…。數(shù)完了就纏著爸媽給講故事和猜謎語,爸就講一些古代的故事,教育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和妹妹聽的津津有味,很受教育。小孩子一是愛玩,還有就是喜歡找些東西烤著吃,二妹不知從哪兒找來幾塊‘燙皮’(一種用大米漿燙的曬干后的食品),放在灶火上烘烤,等到變焦黃時,又香又脆,很是好吃!我也會找一些紅薯片、油炸酥放在炭火上烤著,不過這烤的東西很上火,嘴巴里會起泡。
到了九十年代,村里人家庭條件好了很多,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幾乎每家都買了黑白電視機,有些人家還蓋了新房,村里人開始燒藕煤炭了。燒藕煤需要用專門的灶,有人買一個藕煤灶;也有人在地上挖一個洞,裝一個爐芯,安一個通風口,就成了地爐灶。煤球一般都是自家動手用藕煤機一個個打好曬干,藕煤球常用的是十二和十五兩種。藕煤灶使用方便、可以控制爐火大小,生火也容易。因此,家家戶戶都換成藕煤灶了。我家也在新房里做了一口地爐灶,上面是桌子,下面是旺旺的爐灶。
每年到了年底,妹妹在外打工也回家了,家里可就熱鬧了。全家人圍坐在地爐灶的桌子邊,打撲克、下棋、看電視,吃東西,談笑風生,其樂融融。我呢,有時伏在桌子上,或看書或畫畫,腳下是暖暖的爐火,渾身溫暖。有時,誰不小心把腳伸到爐灶上,“誰的鞋子著火了!”一股燒焦味升起。大家急忙抬起腳看,看是誰的鞋子燒了一個窟窿,惹的我們都笑哩。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卑拙右走@首詩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圍爐夜話之情質(zhì)樸感人。是的,在寒冷的冬天,邀數(shù)位好友,大家圍爐而坐,淺飲小酌,細言慢語,談國事說家事。這時刻,即使外面風雪交加,屋里卻是溫暖如春啊。
如今我們都長大了,長年在外打工,有時過年都不回家,與父母圍爐而聚的時候少了,不能忽視父母內(nèi)心空虛寂寞,每每想到這里心里難過??!而老家那口土灶還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火紅。今年過年我一定要回家!!
家的溫馨,父母的關(guān)愛,就像那溫暖的火爐暖和著兒女們的心。
2011年11月 寫于郴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