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連環(huán)功 靜功
作者:三三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848 更新時間:2003-6-26靜功是整套功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練功層次深化進一步提高治病健身療效,激發(fā)特殊潛能的高級階段。同時要認識到:動功是靜功的首要前提;靜功是動功發(fā)展的必然階段,也是動靜相兼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更好地深化練功層次做到動靜相兼特編排了三套靜功:一是和《九曲連環(huán)功》相配屬的《九曲站樁功);二是和《八臺九轉(zhuǎn)功》相配屬的高級靜功《三照歸一靜坐法》;三是和第三套動功《雙合歸一功》相配屬的《九層靜修法》。只要按步就班的認真學練久而久之在老師指導下,在不同程度上必然會激發(fā)出人體潛在機能,進而在某些領域揭示出人體生命之奧秘,于是逐次達到練精生真氣,練氣合陽神,練神合大道的高級境界。然而靜功在體式上又有站、坐 臥之分。現(xiàn)在先講一下九曲站樁靜功的練法和機理,然后再講后兩套靜功的練法和機理,這是練好靜功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第一套靜功 九曲站樁功 (一)特點和效應 遵循道家靜功的基本原理和編者在實踐中研究探索而編成的、和《九曲連環(huán)功》第一步動功用配屬,一動一靜,動靜相兼,各展其長,它是練精化氣打?qū)Τ蹶P的重要階段。它的特點是體式簡單,易于學練,得氣很快,氣機和暢;將會進一步疏通經(jīng)絡,平秘陰陽;進而氣行臟腑,通于任督,而自然出現(xiàn)“小周天”運轉(zhuǎn);氣機運行與八卦相合;有的還會出現(xiàn)輕柔、舒展,運轉(zhuǎn)自如的自發(fā)動式;練功日久還會逐步加深練功層次。而激發(fā)出人體潛在的特異功能,于是會產(chǎn)生奇特微妙之功效。 (二)站樁的要領 兩腳中行,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舒適站立;轉(zhuǎn)掌側(cè)前捧氣,緩慢上托,上至頭頂,向下貫氣,松肩落肘,外導內(nèi)行,向下導引;兩臂左右分開,停于小腹側(cè)前,虛腋懸肘,雙帶內(nèi)含,五指疏開,中指內(nèi)蹺,雙掌斜照小腹中指直指下丹田深處;舌頂上腭,口齒微閉;雙目平視,收神閉目;頭正項直,下腭后收,腰胯放松,雙膝微曲;呼吸自然意靜神寧,從意照下丹田逐漸轉(zhuǎn)入無意無意,松靜站樁,使全身處于安靜舒適良好的氣功態(tài)。 但是要注意,在站時中應等候氣機自然而生、自如運轉(zhuǎn)為隊。如出現(xiàn)自發(fā)動式時,不必驚疑,可任其自然,隨式而動;無自發(fā)動式千萬不可刻意追求、站樁時間初期應控制在半小時左右。以后可逐漸延長到一小時左右。收功時要先用意念收,默念三遍“現(xiàn)在收功氣歸丹田”,然后雙手側(cè)前捧氣至頭頂上方,向頭頂貫氣,雙掌斜向下,外導內(nèi)行,氣入下丹田;然后再分手側(cè)后劃弧,向命門貫氣;轉(zhuǎn)掌從腰部問前伸臂,順勢向上捧氣,至頭頂上方,向下貫氣,松肩落肘,氣入下丹出(臍下一寸三水平向后至直腸前),雙手內(nèi)照停留片刻,將氣收凈。最后搓手、洗面、梳頭,雙手從頸后部至頸部兩側(cè),由胸前向下至臍下稍停,然后再垂臂于體側(cè)。最后緩慢睜開雙目,至此收功完畢。 (三)靜功站樁的主要機理 雙掌在左右側(cè)前斜照小腹,中指內(nèi)蹺直指下丹田,是由于掌心不僅有勞宮穴,而且還有手八卦;下丹田又是個蓄氣,氣化之所。所以當全身放松、思想入靜、雙掌內(nèi)照,安神站樁。就引氣在下丹田進行三環(huán)九轉(zhuǎn)即水平順轉(zhuǎn)三周,逆轉(zhuǎn)三周,再如車輪立轉(zhuǎn)三周。初期,從微動逐漸轉(zhuǎn)變?yōu)轱@動,即認晃動到擺動。動或從顫抖到扭動旋轉(zhuǎn);中期將會出現(xiàn)柔緩的類似于舞蹈或武術太極動式。后期將會感應體內(nèi)產(chǎn)生較強的氣機運動。會從下丹田起動,沿督脈上升,后上前下,陽升陰降進行任督運轉(zhuǎn)。同時有利于還精補腦之功效;應有可能出現(xiàn)陰升陽阡,前升后降的乾坤倒轉(zhuǎn),總之氣機運動要任其自然。不可機械地定向運轉(zhuǎn),只要氣沿任督運轉(zhuǎn)而產(chǎn)生微妙地氣機運動,就有利于達到氣運小周天。至于出現(xiàn)自發(fā)動式的動因有三:一是由于“靜極生動”、二是“氣盈而動”,三是“氣運受阻而動”。這樣有利于出現(xiàn)各種運轉(zhuǎn)自如動式氣機運轉(zhuǎn)或運轉(zhuǎn)八卦,于是更有利于疏通周身經(jīng)絡,調(diào)和臟腑陰陽氣血,進一十調(diào)理各種疾??;這樣就有助于性命雙修,提高智商,激發(fā)人體潛能。 至于中指內(nèi)蹺之機理是,由于雙手有手六經(jīng),中指端有中沖穴,此穴的疏通開合有奇特的功效,如雙掌內(nèi)照,中指內(nèi)蹺后,會使臍中產(chǎn)生微妙的氣化反應,感應全身氣血順暢運行;同時也疏通了手六經(jīng),這樣就會外通頭項和四肢,內(nèi)通五臟六腑,進而言之,中指的中沖穴是“起于胸中,氣走心包,中道而行,終于中指端”,故名之為“中沖穴,屬于心包絡。中醫(yī)稱此穴為“陰血之海”,“因其行速,則氣血充盛,旋瀉力大。”所以調(diào)理疾病效果其佳。在《針灸大成》中稱:此穴為心包,實為裹心之膜,此實為“它身生命之地……幾乎神矣。”同時心包絡又有利于調(diào)理各種心臟病。如《靈樞經(jīng)》中說:“諸邪在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經(jīng)。”實踐證明多數(shù)心臟病,都是“心包代心受病”。由此可知心包疏通,心病可愈。再者由于“心主坤志”,“心主神明”之機理。進而還會有助于調(diào)節(jié)調(diào)身之陰陽,調(diào)和五臟六腑之氣血、于是就增強了整體防治疾病的免疫機能,增進了健康的生理功能;久練此功層次深化后。有的也會跨入挖掘人體潛能,探索出人體生命之奧秘,進而有的會達到練氣化神的高級階段。對于上述這些主要機理,確信今后必將繼續(xù)得到實踐的科學驗證。 二、第二套靜功 三照歸一靜坐法 本套靜功是遵照道家靜功理法之要旨,參照諸家主要靜功之精華,結(jié)合編者多年的研究和自悟而創(chuàng)編的。是與本功法第二套動功相配屬的第二套靜功。在第一、二套功的基礎上只要靜修苦練,有的會進入練神還虛的高深階段;這也是性命雙修的高級靜修之法。但是必須明確這是一個逐次深化發(fā)展,得之不易的艱辛過程。要求是在德高、氣盈、精足、神全的條件下,無為而練、自然而得。絕不能以主觀意識,執(zhí)意追求要達到某種特定目標、否則只能是南其轅而北其轍,甚至有的還會自討其苦。須知:功夫愈是深化層次.所經(jīng)歷的風險就會愈大。這是修練靜功者必須正確認識、深刻理解、慎重對待的要害問題。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不要悶頭自練,要隨時向功法老師反映修練情況,適時接受老師的必要指導,方可安然無恙。 (一)靜坐體式 主要采用盤坐式??捎梢椎诫y,先散盤,后單盤。單盤中又分為“金剛盤”(即雙小腿右上左下而盤)或“如意盤”(即雙小腿左上右下而盤);進而再改為難度較大的雙盤,即叫小腿交義盤于大腿之上的“天盤”,據(jù)我國臺灣修練家南懷瑾先生稱:古之靜坐有《七支坐法》,其要點是:1、坐盤;2、豎脊;3、手,即將雙手以多種結(jié)法置于丹田前;4、展肩;5、頭正;6、虛目;即虛合雙目;7、搭橋(即舌抵上腭)。此七支坐法之要點與古今之靜坐要領基本相同。在探討中頗受啟迪。 (二)靜坐要領和練法 1、靜坐功要領 按坐功作人調(diào)好身形,要領是:頭正項直,下腭后收,舌抵上腭,含胸拔背,展肩虛腋,雙目平視,收回視線,微合雙目;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小腹前,右手立掌于胸前,拇指與食指相接,此種結(jié)法為道家“三清太極手”。 2、具體練法 在靜坐要領基礎上,注意全身上下內(nèi)外放松,意靜神安,從頭上引氣,由百會貫入上丹田,手、目、意內(nèi)照,再至后腦向上至百會,按后上前下,在腦區(qū)緩慢上轉(zhuǎn)九周;再由天目穴內(nèi),按右、后、左、前順轉(zhuǎn)九周;再按左、后、右、前逆轉(zhuǎn)九周。然后由天目穴水平向后,引至與百會穴向下的交會點為中心的上開田聚氣,再向下入胸至中丹出,再用手、目、意內(nèi)照,引氣按順、逆?zhèn)滢D(zhuǎn)九周;再按后上前下立轉(zhuǎn)九周;再引氣沿背部向下至命門聚氣片刻,然后向前引氣入下丹田,仍按順、逆各轉(zhuǎn)九周;可接后上前下立轉(zhuǎn)九周。亦可自上而下按下田、中田、上田順序按上法運轉(zhuǎn),運轉(zhuǎn)遍數(shù)均不可少于9遍,最多不要超過36遍。然后由百會氣沉下月田。最后手、目、意內(nèi)照下丹田,停留片刻,期待氣機按此法自行運轉(zhuǎn),以達到九九歸一的微妙境界。如無自行運轉(zhuǎn),不必心急,在三田三照九轉(zhuǎn)之后就靜靜地如老子所言:“清靜無為”地靜坐,使心神、形體處于虛無之靜態(tài)。當修練到虛極靜篤、真氣充足,氣機能自發(fā)進行微妙運轉(zhuǎn)時將會靜中生動,氣通三關,運轉(zhuǎn)任督,氣運小周天。 然而,要想深化練功層次,可按照修練理法真諦再進行認真修練,還會出現(xiàn)陰陽相交,水火既濟,氣胎溫養(yǎng)出現(xiàn)胎息,氣運大周天以達九兒歸一,而得大藥、于是將會激發(fā)出某種高級功夫,有的可進人練神還虛的高級境界。至于收功方法與《九曲站樁靜功》相同。亦可不動雙手以意收功,爾后緩睜雙目即可。從長遠觀點考慮應以此清靜無為練法為主較為適宜。 3、三照歸一機理 古往今來道家是十分重視丹田的,如《鐘呂傳道記》中說“丹田有三,上田種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qū)。精中生氣,氣在中丹;氣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氣真水,合而生精,精在下丹。”(丹之所指即丹田)至于三田之位,在《金丹問答》中說:腦為上田,心為中田,氣海為下田?!峨y經(jīng)》中說“丹田,性命之本。”實質(zhì)丹田是道家練功聚斂真氣、結(jié)丹之所。但是丹成之后,運無定位。本套靜功并不強調(diào)結(jié)丹,而是通過三田三環(huán)九轉(zhuǎn)和手、目、意內(nèi)照,而達到 三田貫通、九轉(zhuǎn)歸一,就是使精、氣、神自然合一,從而達到性命雙修之要旨;同時還能達到氣運大小周天,激發(fā)氣機自然運轉(zhuǎn);以至進入老子所言“清靜無為”之佳境。如《三一九宮法》所指之“三一”就是三田合一,其中說“夫三一者,乃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根。” 在《至濟總錄》中“夫欲長生,三一當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絳宮中,下一在丹田中。”這就是三田合一之至理。 至于運用三照九轉(zhuǎn)之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歸一得藥,如《內(nèi)經(jīng)》中說;“九為天地之至數(shù),始于一,終于九焉”;古語說九九歸一,天之定理。再如《元氣論》:“吞氣吞液,液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復化為液,液復化為精,精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神……九轉(zhuǎn)九易,既益精矣,即易形焉”,在《陽氣黃精經(jīng)》中:“流丹九轉(zhuǎn),結(jié)氣成精,精化成神”。實際上三田九轉(zhuǎn)之法是上三九,中三九,下三九。于是,九九歸一,此法合于精、氣、神的轉(zhuǎn)化合一之理。如堅持久練,再注重修德,永無私念,始于手、目、意內(nèi)照、氣自運轉(zhuǎn);進而進入凝神聚氣,似有似無,清靜無為,練神還虛的高級階段 但必須注意做到:功德至上,永生不忘;松靜自如,順其自然。因此上述三田三環(huán)九轉(zhuǎn)之法,亦可采用三田三環(huán)三轉(zhuǎn)之法。靜坐時手印亦可采用自認方便習慣的結(jié)法。在三照丹田時要注意先照后轉(zhuǎn),因為照則氣強,利于運轉(zhuǎn);為了有利提高練功層次,在三照時要力爭做到:想、視、聽并用;并要處于似有似無的微妙靜態(tài)為宜,切切不可過了執(zhí)著,更不可陷入封建迷信之泥沼。做到有無隨心,大小隨意,高低不比,出入自由,水處虛幻,奇妙之高超境界??傊f法歸宗,陰陽一氣,靜心修練,必有所成,身至此境,會自悟其妙。 三、第三套靜功 九層靜修法 依下一章修練中的理法真諦中所闡述的三個階段的練法,側(cè)重于整體的概述和靜功中練神還虛中的胎息,淋浴、周天運轉(zhuǎn)、打開三關,周天深化,歸一得藥和練神還虛之法。各位修練者學練之后,對于其中的奧妙已有所了解,通過練功實踐也會各有所悟。但從何處下手,如何進一步深化,經(jīng)過以上三步動動和靜功的修練,對此真功實法的關鍵所在和具體練法尚感不足。為此我在古典氣功的有關論述的啟示下,并經(jīng)過名家高手的指點,再結(jié)合自身的實踐所悟,特立此章,專題深入地加以闡述,以解開理法真諦之所在,以便于自我修練順暢進展從漸悟到頓悟,切實理解此靜修大---!!##!!---法之真諦。 本套靜修法可穿插于一、二、三步功中進行修練。重點是練氣化神和練神還虛。而以第三步功的練神還虛來說。練神就是練心,練心實質(zhì)就是練神還虛。如《菜根譚》:“心珠宜當獨明”。“學道之人雖日在心,心常在定心常在慧”。如果人生只為欲便如牛如馬”因為心主神志、神在心中。練好了心神才能有利于還虛、練心共有九層練法。目的是以了人元大道和先大大道的高功夫。至此方可為大功自成、現(xiàn)將九層靜修法分述如下: 第一層就是逐漸除去妄想和游思來練示純之心,就是要在修練中除去一切私欲。因為妄想來源于貪欲,游思起源于不知不覺之中。戒除之法在于止觀。何謂止觀,“止者止念,觀者觀心。”即把妄念和游思止于臍中和向門之間稍下一點的虛無之處舊中傭目內(nèi)觀,用心意照,而目要意氣合一,同守此處。這也是漸法,佛家稱此為止觀雙修;道家稱此為性命雙修。目觀要做到空洞無物、無思、無慮,這叫小止觀。久而久之在兩眉之間可出現(xiàn)白色的性光。此時要注意使自己的神氣和心息要彼此相依,合而為一,這恰恰是止觀下手之處。因為神屬于性,氣屬于命,人有了充足的氣才有生命;神足才能生靈感??梢娚駳舛锬巳松碇翆?,缺一就會無命。因此修性要從神字下手,修命要從氣字下功夫。欲達性命雙修之目的,必須在神與氣的結(jié)合之處下手。此處叫做緣中(空中)或把心神止于兩眉之間或止于臍下,此三處均可。但在兩眉之間入內(nèi)一寸,此為性光出現(xiàn)之所,此為本性之光。至干止于濟下的位置在臍下(向內(nèi))離肉一寸三分處,此為股息之地,真息之所。此處前對臍輪,后對雙腎。古人稱此為真金鼎。 修練中會感知此處有真氣一團 圓而如輪。有此象就是生命之蒂。在嬰孩時此處是空穴。因此勝命雙修必須從此緣中下手(緣:邊界也。中:邊界之中心)。此見天地中虛之竅,是呼吸之根,心神出入之門。也就是后天中之先天。此乃止硯之法。練到此未純之心初步合成。 第二層就是練入定之心。心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通過入定在上一層練出一線心光,使此心光與一縷真氣相接,透出玄關之竅。在此基礎上如心不能入定。就會造成心與氣脫離,就難以深化層次。所以必須做到心不外移,心息相位,心在氣中,氣包于心外而不知,真正達到氤氳之心和氣連成一片,使心日然而然的止于虛中之內(nèi)。這樣練下去,久而純熟,可由定而忘,處于不知不訓的混沌之中,達到內(nèi)念其心,外念其身,在自然之中透出玄關。然而玄關又有上下內(nèi)外之別。在上為上玄關,在下為F玄關,勿管在上在下均定位。張三豐曾說:“玄關往來無定位,黃庭一路皆玄關”。黃庭一路皆在呼吸范圍之中。而內(nèi)玄關就是練成丹原之時大如黃豆一般,常在下丹田跳動,此時是精氣神三元混合而凝結(jié)成的丹原。這是真息出現(xiàn)之后的現(xiàn)象。自古以來,對玄關一竅最為神秘。從不外傳。為了便于學練者練中能悟,再進一步闡明一卜,實際就是把心止于臍下虛中之內(nèi),得一線之心光,使心神與真息相銜接,就會進入杳冥恍惚之中,于是即可透出玄關。何謂外玄關?外玄關其形如環(huán),其白如雪,其軟如綿即是。 那么玄關在何處呢?立關之所正如張三主所論如前述?,F(xiàn)將黃庭一路的范圍說一下。 在上之內(nèi)--天谷、泥丸;在中為應谷、絳宮;在下為靈谷、谷道。 在外之處--一頭頂、上丹田;在胸中,中丹田;在臍下到陰蹺、下丹田。 具體說來,從頂?shù)街校ㄐ闹校?,為上丹田;從中(心中)至臍為中丹田,否則只能稱之為上、中、下丹田較為適宜。這樣練了性之心是達到入定狀態(tài)的練法。 第三層就是練一陽來復之心,在上一層與氤氳之心打成一片時,而出現(xiàn)重陰之下,一陽來復即七日來復,此時已達到恍惚之境界,此為天地之心,也就是玄關竅。此時的精氣神都在先天范圍之中。但是在鴻朦初判之時,是不分真精、真氣、真神的,只有煉到一陽來復而成為天地之心的時候,才能稱其為真精,真氣、真神。練功者如能做到一心不動,便可當下采取即采藥如《脈望》中:“身心不動為采藥”運行之。此間如見到奇同美景而動心,就會落入后天。何謂人元?簡言之精、氣、神分而為三,就是人元。 當在玄關奇聞美景初現(xiàn)時,不要著像,可仍舊繼續(xù)定神、一心個動,即可踏住火云(陽氣)以微意引氣向下行。沖至心府至尾閭,使陽氣內(nèi)外相臺直至命門,此刻外腎揚舉,就是活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于是要堅固其心,柔和其息,敲鼓而過三關,何謂敲鼓過三關?如《丹經(jīng)指南練心秘訣》中:法在初現(xiàn)之時,即刻踏在火云,走到尾閭,敲鐵鼓而過三關(尾閭、夾脊、玉枕)。從而打開后天之路,上至昆侖頂,泥丸宮。然而練天元時要注意任其自然,力爭打開玄關一竅,此主竅一開,全身其他穴竅也會隨之打開。 第四層就是在上述第三層的修練中,練退藏之心。在踏云火(陽氣)過三關,心與氣合,上入泥丸宮之后,再修練就進入了此層次、練法是當氣在昆侖頂之時,可靜守一會兒,要息心主靜,心與氣再交融,氣即化為美液,從上腭下落,可卷舌承此液露(古稱金津之液),然后向下吞咽,送入絳宮,心中快樂再注入黃庭(位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肝之左,左肺之右處),繼而注入元海(下丹田之異名),至此即七返小周天。到此時應止火,使心與腎交,火與水交,達到水火既濟,陽氣上升,涼液隨之下降,此時會出現(xiàn)類似雷鳴的響聲,有達于海底(會陰之內(nèi)竅)。如果由后上升是為陽上交于陰;如下降則為陰交于陽。如此周而復始,實際就七返小周大,運轉(zhuǎn)河車的功夫。 何謂七返?如何七返,運轉(zhuǎn)小周大?《中和集·金丹》中稱:“七為火之成數(shù),返者,為返本之意,是練神還虛。神屬火……故曰“七返”;《脈望》中:七竅內(nèi)觀為七返;《修真太極混元指玄圖》中:……以三陰三陽返,晝夜一循環(huán),三田都過。而曰七返。 何謂七返九還?本章所闡述的九層練心大---!!##!!---法,實際就是練 七返九還的基本過程。如《慧命九層練心》中說:性屬火,其數(shù)七,命屬金,其數(shù)九,返本還原,故曰七運九還金液大丹。”再如《周易參同契》:剛施而退,柔化以滋九還七返,八歸六居。因古人把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按單為奇效,雙為偶數(shù),分為天地兩組,一至五為生數(shù),六至十為死數(shù),并和五行相配屬;地六成水,天七為火,地八成木,天九為金。于是達到“九還七返、八歸六居”。 例如七代表火,九代表金。八代表木,六代表水,就是金水還原,木火返上之意。實際上就是上面所說的心腎相交,以汞投鉛,坎離水火相濟的功夫。 第五層:練筑基之心,實際就是練丹基的功夫。因此要一心一意堅持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實踐證明,筑基功需要百日,只要去掉私欲和懈怠之心練下去,就能丹基安固。但一定要聚精會神,勤懇修練,否則丹基難成。因此要逐日進行抽坎填離.積金水實于腹部。功期大約需三百個周天,此層功夫方可練成 在這里再把如何抽坎添離具體地說一下,抽坎添離實際就是腎(坎)水中之鉛,去添心(離)中的火中之汞。至于如何抽添,在《中和集·問答錄》中說;“……身不動謂之抽;練精養(yǎng)性謂之添。”抽添之法即:運送腎動氣過下鵲橋(尾閭至谷道之間)沿督脈上升。應選在子時-一陽生之時練此功為宜。如《靈寶畢法·肘后飛金晶》中:“坎卦陽生,當正子時,非始非終;艮卦腎氣交于肝氣時,在未交之前可在靜室內(nèi)披衣練功,雙手握固(姆指內(nèi)扣掌心,其余四指從外握固住姆指,目的使神不外馳。)正坐盤膝,蹲下壓住臍腹,須曳逐漸升身,向前出胸而微偃頭部于后,然后閉住夾脊雙關,肘后微扇一二伸腰。此時尾閭血熱度似火自腰部而起,上擁至夾脊,但要慎重,不要輕易開關。當此穴氣壯甚熱之時可漸漸開夾脊關,放氣過關,仍仰面腦后,緊偃之以閉住上關。當感覺極熱氣壯時,可漸次開關入預,以補泥丸,閉夾脊,蹲而伸之,腰間火將不會起。當靜坐內(nèi)觀,可如上法再練,以起火為度??稍诔髸r行之,練至寅時可止。此法就是肘后飛金晶又稱之抽添之法。 進而言之,何謂肘后?《道樞·華陽篇》中說“肘后者大還也。”何謂飛金晶?《道樞·指玄篇》中說“金晶者肺之金英之氣也,方傳于腎,造化未盡,輸于泥丸宮,故曰肘后飛金。其練法如《大丹直指》中所言“靜坐氣至中宮,留住其氣,以意引氣過尾閭穴,伸身偃脊,抽提外腎,氣從尾閭?cè)電A脊雙關,直上于腦……如覺氣未過雙關,再偃再抽,直至過關,謂之肘后飛金晶。最后是通過肘后飛金晶。還精入泥丸宮補腦,抽鉛添汞而大藥成,此即是大河車。 第六層就是在上層練法的基礎上,練了性之心。繼續(xù)用天元練已而生真意的初下手功夫。從而使真意成,用真意調(diào)停火候,要任其自然,使心液下降,腎氣上升。不可刻意追求。此一上升為腎中真火,陽交于陰;下降為離中真水,陰交于陽,在內(nèi)為心腎相交,這樣也叫做玉液還丹。在外金與水自然合并,形成一團氤氤氳氳,之真意(意中有氣)。 在此必須說明在經(jīng)過的三百個周天將真氣練成后,真意將會繞著玄關運轉(zhuǎn),聚而不散,進而形成雙土(即己士和戊土己士為心中之神;戊上為坎中之氣,上下二土成圭字,也就是神氣合一而稱之為刀圭。)此為外象;在內(nèi)就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形成真意。有何表象?此時真意在臍下、陰蹺之上、上下往復運動、永不止息。 如練功用心不專,就難以達到盡性用(即了性)之功,因此練法必須在金水初升之日。由丹田下分雙腳之涌泉穴,然后迅速上合尾閭調(diào)停真息,使身體產(chǎn)生動式鼓之、舞之;繼而真意帶真氣上升至頭頂天谷,轉(zhuǎn)而再緩緩下啊進入黃庭。如此堅持久練??蛇_到心地清涼血化而為膏,意凝而為土,于是士中生汞性圓明。但要用意把它封固在臍下,形如圓輪,可自然開合在真息升降時,上升可達到頭頂,下降可達到雙踵(足后跟〕如此周流上下實際是溫喬丹元的真功夫。何謂溫養(yǎng)?《中和集·趙寶庵問答》:愛護靈根,謂之溫養(yǎng)”。那么什么是靈根?《抱樸子.至理》:養(yǎng)靈根于冥鈞。其含義有兩個:一是舌本;二指泥丸腦神。但在練功過程必須做到“定、忘’兩個字,就是練定了幾個時辰就忘了幾個時辰,定忘時間要均衡。比如可定忘各兩或三個時辰。當練到一年左右溫養(yǎng)功夫后,丹元即?;癁檫€丹。在外眼前可看見黑色球體,漸漸又由黑變紅,此刻就是得到了內(nèi)丹。也就是練成了了性之心,練的也就是明性了性之功。 第七層統(tǒng)已明之心,這層練法也就是練氣化神。前述的練法為內(nèi)練法,現(xiàn)要轉(zhuǎn)入外練 以利于以外合內(nèi)。練法是把真意聚而不散,以自己的虛靈接通天地之虛靈。何謂虛靈?是丹功術語,實指的是元神,即把自己的心意懸在空中、此時要逐漸達到增忘減定,就是靜定態(tài)要隨之淡化;增忘就是要做到身心而忘,溶化于虛空之中,而能在虛中生出造化來。能顯現(xiàn)出過大周天的情景,把前述的黑球變?yōu)榧t球,這個景象稱之謂火里練丹,又名叫“朱桔”。而這個紅球,會環(huán)繞自身由后面上、由前而下進行前后繞轉(zhuǎn)。運轉(zhuǎn)的位置分為:子午卯酉四個位置,(即四正位)紅球到此四個位置會速度較慢,通過此四個位置又會升的很高;下降也會降得很低,上升時有熱氣同升。下降有清涼甘露降臨,此時還會聽見伴有雷鳴聲,是此四時在外的虛空之象,而練功者自己的真意是在虛無之中。 當此練法練至七日之后,紅球會逐漸變?yōu)樽蠚饣\罩全身,此時形似火如潮,洶涌奔馳而來,這就是過大周天情景的奇妙之象,則以自己的慧劍(何謂慧劍?《金丹真?zhèn)鳌分?#8220;慧劍者覺性也”。“急動悉歸紫府,魔來慧劍常懸。”)鎮(zhèn)住。所謂慧劍就是用自己的靈覺的真心,用天?。ㄌ煨模⒆约旱男姆旁诳斩粗?,不使意念再起于罡四正之時,鼓動之和可猛烹意練,這就是類似于西游記中過火焰山的情景。 過此關之后,身上的毛竅已開,猶如炒豆一般,身上會又疼又熱,自己會感到如醉如癡,氣血會在全身倒流,過一會兒清涼液下來,全身會有清涼感。同時過此火焰山,也需要芭蕉扇,目的是生鳳,扇就是練功時的時吸,風就是真陰之氣,只有此氣到口才能化此清涼之液。因為扇性屬木,三調(diào)三扇之“三’,就是乾性屬金,這就是金木交井之象。人如七情六欲之妄意,就會真妄相半,就是用扇煽熄其火之妄意,而達到妄返歸真,明心見性。此時濁陰已盡,真陽返身,而成純陽之體,這就是七返九還、金浪大還丹。但與小周天之象不同,小周天為七返,大周大為九還,二者合而言之才有七返九還之功。在練成此大周天之后,就能止心不動,與太虛之象成一體。繼續(xù)而來的就會出現(xiàn)某種神奇的功夫。 第八層:在上一層達到七返九還,再練己伏之心。以鉛制汞,心神已定,則需要予以溫養(yǎng)(何謂混養(yǎng)?《中和集·趙定庵問答》:“愛護靈根謂之溫養(yǎng)……如養(yǎng)龍珠,如雞孵蛋,謹謹護持,勿令差失,毫發(fā)有差,前功俱廢也。”)使自身之氣皆化為神,神能游于身外。練此溫養(yǎng)功約需一年左右的時間,除卯酉兩個月應進行沐浴外,其余七個月均可練此功,也就是十月懷胎之功。其練法如上一層以自身之空虛,通天地之空虛,久而久之,罩身之紫氣,會變?yōu)榻鸸?,其大如車輪,覆于頭頂,此即是出神之景,這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的,練時應一意忘卻,才能做到不知不識。實踐證明練此功應有練功伙伴。幫助守護為宜,必要時給予提個醒,使其能有所知覺,一旦自己的神態(tài)能知覺就是出神了,但初期神不遠出 以后會愈練出的越遠從幾步、幾十步、幾十里、幾百里乃至上千里。當練到此等火候,古人云:就會色身不壞,進而就可以練神還虛了。 第九層;練己靈之心,就是九層靜修法的最后一層,也即練神還虛的高級功夫??稍谏弦粚映錾竦幕A上,能夠隨心所欲,無往而不達。在練虛時,心胸浩蕩,眾有皆無,清空一氣,盤于天地之間,其景象是:是我非我,是空又非空,世上萬物皆可毀,唯有空不毀;乾運轉(zhuǎn)有礙,唯此空無任何妨礙,達到神滿虛空之景象。至此神通變化無窮,使神已脫離色身。所以神才能達到還虛的高深境界,達到所有空虛界,我神皆可到,所有虛空之界皆為我之法身。練至此練己靈之心,練神還虛之功就已大功告成。 總之練以上九層功夫,前后要緊密相接。先要從修命人手,從命到性,從定到虛空,從練而入神出神,然后由小周天進入大周天。最后練神還虛,進入出神入化超凡脫俗的高深境界。但在練的過程可以同時練兩層,不要截然分割開。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練法。此法與先天大道無任何差異。這九層練法概括起來是九個字:純、定、復、退、筑、性、明、優(yōu)、靈。認真說來,從理論上論述較為容易,但實際練起來很難,主要一靠多下功夫修練,二要靠悟性啟迪??梢赃呂蜻吘?,邊練邊悟,練悟結(jié)合,逐漸融匯貫通,而達到徹悟,就是達到自悟了了,自得休休。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切忌心境被自擾,正如《菜根譚》中說:“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云;一念之怒震雷下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大功必成。 望各位同道要靜心無為而練,并要善于自悟,遲早定會練到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