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4 18:03:42)
作者【張映勤】
推薦【田青】
三十多年前,開始接觸魯迅作品的時候,我只知道他的愛人是許廣平,而朱安的名字卻始終被回避被隱藏,她和魯迅的夫妻關(guān)系顯得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生前死后她始終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可憐可悲的女人
魯迅為什么不接受妻子朱安,許多人出于維護魯迅的角度,都說是因為朱安沒文化、裹小腳,兩人志趣相異,沒有共同語言等等。這些說法都可以理解,也是原因之一,但未必是最主要最關(guān)鍵的原因。
朱安是一個可憐可悲的女人。她出身于紹興名門,官宦人家。朱安與魯迅的母親魯瑞一樣都是大丈夫三歲,都沒有讀過書,其實以她們的家庭條件而言,想讓她們讀書,只要在家塾或私塾添把桌椅即可。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時代,女人一般是沒有權(quán)利讀書的。沒讀過書自然沒有文化,但是這好像并不影響她們成為一個好女人、好妻子或好母親。至于朱安的纏足那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一百多年前的舊中國,不纏足的女人少而又少,當然像魯迅那樣具有新思想、接受新教育、念洋書、穿洋服的留學(xué)生也相當罕見。
當初魯迅在日本和母親通信時表示,希望女方能讀書、放足,也只是希望而已,并不是把它作為成婚與否的先決條件。
魯迅終其一生也不接受
許多文章在論及魯迅婚姻的時候,都一致認定1906年魯迅被母親以生病為理由從日本召回,他在毫不知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做了新郎。對這種說法我表示懷疑,以魯迅的聰明才智,能不明白此次回國將要面臨的問題嗎?母親生病的情況在可有可無之間,與朱家姑娘談婚論嫁的問題卻肯定無法回避,因為四年以前母親就為他訂下了這門親事,兩年前他返鄉(xiāng)時,朱家已經(jīng)催過婚,這些情況魯迅都是知情的,不可能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須知,1906年的魯迅已經(jīng)26歲,而朱安已經(jīng)29歲。別說是一百年前的29歲,就是在現(xiàn)在,家里有一個29歲的姑娘還沒有談婚論嫁,當家長的肯定也會著急上火。所以說,魯迅這次回鄉(xiāng)不能說一點預(yù)感也沒有,只是沒想到事情會來得這么突然。他走近家門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母親急不可待地在為他準備婚事了。
自然,這場婚姻是失敗的,在魯迅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對這個名義上的妻子,他終其一生也不接受,更談不上喜歡。
相貌身材讓魯迅失望
魯迅不接受妻子朱安,關(guān)鍵的原因許多人都不愿提及或有意回避,這就是朱安長得不夠漂亮,缺乏女性應(yīng)有的起碼魅力,這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
魯迅也是男人,是26歲血氣方剛、精力旺盛的男人,這種年齡的男人,沒有不喜歡年輕漂亮女人的,相貌身材是他們擇偶的首要條件,至于性格、家境、文化程度等等一般會放在第二位、第N位去考慮。朱安的外在條件,成婚之前魯迅是清楚的,家境自然不用說,至少是門當戶對。朱安性情溫順、通情達理也是人所盡知的。沒文化、纏小腳幾乎是當時所有女孩子司空見慣的常態(tài),至于說要求雙方志趣相投、有共同語言之類的說辭只能說是吹毛求疵,那時候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婚前沒有單獨接觸的機會。兩人連面都見不上,哪來的共同語言和志趣。況且娶老婆是過日子,不是關(guān)起門來談學(xué)術(shù)。所以說,對朱安女士的外在條件,魯迅說不上多滿意,但至少是能接受的。問題是女方的身材相貌如何魯迅最為關(guān)心又不好問及,只有心存希望,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新婚之夜碰碰運氣了。
實話實說,魯迅的運氣差了點。新婚之夜,當他揭開新娘的蓋頭時,應(yīng)該有一種掉到冰窟里的感覺。新娘雖說不上多丑,但絕對不夠漂亮,絕對出乎魯迅的意料。眼前的朱安瘦小枯干,面色黃白,尖下巴,薄嘴唇,寬前額,用周作人的話說:“新人極為矮小,頗有發(fā)育不全的樣子?!?br> 正是朱安的相貌身材讓魯迅心底殘存的一線希望徹底破滅了,這才是他一輩子都不能接受朱安的根本原因。
相對于魯迅,朱安更為不幸,她一生都沒有得到過愛情,孤苦凄涼地走完悲慘的一生。長得不漂亮不是她的錯,長得不漂亮也有享受愛情的權(quán)利,但是朱安……命運對她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母親給的禮物
這婚事是母親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結(jié)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婚姻生活,僅對好友許壽裳說過這么一句沉痛的話:
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魯迅的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許多人引用,以證明他對朱安確實毫無感情,只有供養(yǎng)的義務(wù)。
因為“母親”(其實是母親所代表的社會和家族)的要求,魯迅被迫成為“禮物”的接受者。據(jù)孫伏園說,魯迅雖然當新郎,穿靴,穿袍,戴紅纓帽子,一切都照辦。但那時他心中已打好主意:“結(jié)婚前一切我聽你做主,結(jié)婚后一切我自己做主,那時你們可得聽我的?!焙苊黠@,魯迅將朱安僅僅視為一件禮物,作為接受者,只要接受了禮物,那么就隨便他怎么安置這件禮物了。從這一點說,他還是個主動者。
可惜的是,作為“禮物”的朱安本人是無法意識到這一點的?;楹蟮谒奶?魯迅就攜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離開了母親強加給他的女人。沒有人提到,朱安在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么熬過來的。
出售魯迅藏書事件
自母親去世后,當時已經(jīng)附逆的周作人擔負著長嫂的部分費用,最初是每月100元,隨著物價的上升而漲到150元、200元。生活窘迫,朱安聽從了周作人的建議,決定出售魯迅的藏書。
得知魯迅藏書有可能被出售,上海文化界進步人士都很焦急,該年10月,還推舉唐弢、劉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釋勸阻。10月10日他們從上海出發(fā),到北平后,一面訪問了宋紫佩,10月15日由宋紫佩陪同一起去西三條見到了朱安。
宋紫佩說明來意,她聽了一言不發(fā)。過一會,卻沖著宋紫佩說:“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說著有點激動的樣子。
朱安的情緒顯得很激動。在困頓的歲月里,哪怕是作為“魯迅的遺物”,她也被世人長久地遺忘了。萬千辛酸,使她發(fā)出了這悲愴的吶喊。其實,從她的內(nèi)心來說,一定也不愿意賣掉魯迅的藏書,她之所以同意這么做,恐怕也存著這樣的心思——希望借此提醒人們她這個“遺物”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當唐弢將日本憲兵逮捕許廣平等的經(jīng)過告訴她,并將海嬰的情形說了一遍,她的態(tài)度立即發(fā)生了變化。當她聽到海嬰病已痊愈,竟說:大先生就這塊肉了,為什么不將海嬰帶到北平,讓她看看。于是氣氛一轉(zhuǎn),藏書出售問題便也迎刃而解了?! ?br>
(作者張映勤 原載《今晚報》)
在魯迅的生活中,有一個人是絕對繞不開的,盡管他們名為夫妻,卻形同路人,這個人就是魯迅的夫人朱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