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參與 #發(fā)現(xiàn)魯迅# 話題
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魯迅碎片吧
與魯迅不熟?
沒關(guān)系,先來看看專家們發(fā)現(xiàn)的魯迅碎片。
碎片四:
禮物與遺物 ——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
發(fā)現(xiàn)者:
喬麗華,上海魯迅紀(jì)念館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
禮物與遺物
——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
文 / 喬麗華
作為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在無愛的婚姻中度過了苦澀的一生。這是個一提起來就令人感到窒息的話題。魯迅本人也很少提到朱安,他的緘口不語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但這不是我們將她排斥在魯迅研究之外的理由。朱安,在魯迅的一生中無疑占據(jù)著十分特殊的地位。
1
母親的禮物
1899年,魯迅在南京求學(xué)期間,周朱兩家的長輩確定了他和朱安的婚事。兩家均為紹興城里的世家大族。1906年陰歷6月初6,魯迅與朱安在周家新臺門的大廳舉行了婚禮。此時朱安已經(jīng)28歲了。據(jù)魯迅的族叔周冠五回憶,魯迅曾從日本來信,提出要朱家姑娘另外嫁人,而魯瑞則叫周冠五寫信勸說魯迅,強(qiáng)調(diào)這婚事原是她求親求來,不能退聘,否則,悔婚于周家朱家名譽(yù)都不好,朱家姑娘更沒人要娶了。作為讓步,魯迅又提出希望女方放足、進(jìn)學(xué)堂,但朱家拒絕了。
魯迅與朱安,思想上一新一舊,這場婚禮也是新與舊的畸形結(jié)合。結(jié)婚當(dāng)天,魯迅最惹人注目的是他頭上的假辮子。魯迅到日本不久就剪去了辮子,然而在婚禮上卻須一切照舊,要裝上一條假辮子,戴上紅纓大帽。這對后來成為新文化運(yùn)動先驅(qū)的魯迅來說,無疑是不堪回首的一幕。而新娘那天則假裝大腳。魯迅留洋多年,接受了新學(xué)的洗禮,反對女人纏足。于是這天朱家特意讓新娘穿上大一號的鞋子,假裝大腳。
魯迅與朱安婚后琴瑟不和,形同陌路,這在新婚第一夜就注定了。據(jù)在周家長期當(dāng)傭工的王鶴照回憶,“魯迅先生結(jié)婚是在樓上,過了一夜,第二夜魯迅先生就睡到書房里去了,聽說印花被的靛青把魯迅先生的臉也染青了,他很不高興。當(dāng)時照老例新婚夫婦是要去老臺門拜祠堂的,但魯迅先生沒有去。后來知道是魯迅先生對這樁包辦封建婚姻很不滿意,故第二天就在自己的書房里睡了?!?/span>
這婚事是母親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結(jié)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婚姻生活,僅對好友許壽裳說過這么一句沉痛的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他把朱安視為母親給他的一件禮物,一種負(fù)擔(dān),此后的幾十年里,他對她只有供養(yǎng)的責(zé)任,沒有感情。
這樁包辦婚姻,對魯迅是不幸的,對朱安也一樣不幸?;楹蟛痪茫斞妇蛿y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這一去就是3年。1909年8月,魯迅回到故鄉(xiāng),但他們的夫婦關(guān)系依舊冷淡疏遠(yuǎn)。1912年初,魯迅離紹興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擔(dān)任部員,5月初北上就任北京教育部部員。從此,朱安又開始了長達(dá)7年的獨(dú)居生活。1919年底,紹興的周家臺門賣掉了,魯迅將全家老小接到北京。朱安終于和魯迅同居一個屋檐下,但他們在北京共同生活的這幾年,在外人眼里卻是冷冰冰的,完全不像一個正常的家。荊有麟寫道:“一九一九年,先生三十九歲時,因在北平買了西直門公用庫八道灣的房屋,始將家眷接京。但在北平所表現(xiàn)的,卻完全是分居,夫妻各住一間房,因家庭人口多(當(dāng)時先生之二弟三弟皆住在一塊),先生算比較活躍些。殆后,周建人赴滬,先生又與周作人分居。那家庭,可就太怕人了?!?/span>
作家郁達(dá)夫這樣描述魯迅與朱安的關(guān)系:
同一個來訪我的學(xué)生,談起了魯迅。他說:“魯迅雖在冬天,也不穿棉褲,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舊式的夫人是不要好的?!币虼耍揖拖肫鹆四翘烊ピL問他時,來開門的那一位清秀的中年婦人。她人亦矮小,纏足梳頭,完全是一個典型的紹興太太。
幾乎所有去過磚塔胡同或西三條的人,都能感覺到這個家籠罩在一種異樣的氛圍下,壓抑得令人窒息。俞芳是俞英崖的二女兒,當(dāng)時年僅12歲,魯迅夫婦搬到磚塔胡同后,她看到大先生和大師母雖在同一屋檐下,卻過著各歸各的生活:“白天大先生上班或在家做自己的工作,大師母則在廚房料理飯菜,有時在自己屋里做針線或休息,或吸水煙,晚上則各到各的屋里睡覺。我所看到的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如此而已?!倍谖魅龡l,魯迅就住在那間被稱為“老虎尾巴”的屋子里,既是書房,又是臥房。又據(jù)許羨蘇回憶,魯迅在八道灣時也是獨(dú)居一室。總之,即便把朱安接到北京后,魯迅仍獨(dú)自一人居住。
這樣的婚姻生活,對兩個人來說無異于一種苦刑。曾有不少人勸說過魯迅休掉朱安:“當(dāng)時大先生的朋友、學(xué)生們都是經(jīng)過‘五四’運(yùn)動洗禮的,大多思想進(jìn)步,特別是孫伏園、章川島、常維鈞等人,思想都很解放。他們都曾勸過大先生,有的直言不諱地說:既然沒有感情,就送她回娘家,負(fù)擔(dān)她的生活費(fèi),這是很客氣也很合理的辦法,何必為此苦惱著自己,和她一起做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呢?”
一直以來魯迅的心情是矛盾的,他決定陪著無辜的舊女性做一世的犧牲,可同時他又不愿意遷就朱安的那些缺點(diǎn),不愿違心地表示“虛偽的溫存”。當(dāng)然,可能也因?yàn)檫@是“母親娶來的媳婦”,礙于母親的情面,考慮到母親的感情,他也很難有所決斷。20年的時光,他就這樣帶著壓抑痛苦的心情步入中年,心理承受著巨大的煎熬,也把自己逼到了一個死角,直到他遇到了女師大學(xué)生許廣平。1926年8月26日,魯迅攜許廣平離開北京前往廈門,從此邁向了新的生活。藉著愛的力量,魯迅終于逃逸了,獲救了,他終于掙脫了舊式婚姻的羈絆,把母親的禮物還給了母親。
1927年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正式同居,此后近十年,魯迅一直定居上海。而在遙遠(yuǎn)的北平,西三條寓所,朱安從此與婆婆相伴,默默地度著她的余生。
2
魯迅的遺物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許,魯迅在上海溘然長逝,年僅56歲。魯迅的去世,對遠(yuǎn)在北平的婆媳倆不啻為晴天霹靂。魯迅去世的第二天,婆媳倆也在北平西三條的家里設(shè)立了靈堂,接待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此后每年魯迅忌日,當(dāng)社會各界舉行各種紀(jì)念儀式時,朱安也會在西三條的家里,在靈臺前供上魯迅生前愛吃的食物,為他焚香默禱,以自己的方式表達(dá)著對亡夫魯迅的懷念。
魯迅去世這一年,許廣平38歲,而愛子海嬰年僅7歲。西三條這邊,由朱安出面給周建人寫去了一封信,希望“許妹擇期整裝,早日歸來?!?strong>她與許廣平姐妹相稱,儼然以魯迅正室自居,這反映了朱安的舊式思維。我們不知道許廣平是否有過答復(fù),可以想見,作為一個現(xiàn)代女性,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的,更不愿意把自己納入這樣一個舊家庭的格局。對許廣平而言,她當(dāng)初和魯迅同居是出于愛情,是超越了所謂名分的。在魯迅去世后,她全力奔走于魯迅全集的編輯和出版,以弘揚(yáng)先生的作品和思想作為自己后半生的事業(yè)。通過周建人,她向魯迅的母親傾訴了自己對將來的打算,委婉地陳述了不能北上的理由。同時為了出版魯迅全集,她請求把魯迅全集的出版權(quán)委托給自己。在宋子佩、許壽裳兩位魯迅生前好友的斡旋下,魯老太太同意將魯迅全集的版權(quán)授予許廣平,對許廣平收集整理魯迅作品的計劃表示了極大的支持。1937年7月,朱安就出版魯迅全集的事情,第一次給許廣平寫了信,此信也是一封委托書:
景宋女士:
聞先夫魯迅遺集全部歸商務(wù)書館出版,姊甚贊成,所有一切進(jìn)行以及訂約等事宜即請女士就近與該書館直接全權(quán)辦理為要。女士回平如有定期祈先示知以免老太太懸念。其余一切統(tǒng)俟面談。此頌
時祺。并祝嬰兒健康。
姊朱氏斂衽
七月二日(1937年,原信送商務(wù))
代筆書寫這封委托書的是宋琳,他還給許廣平附了一信,其中說:“大先生遺集出版有日,不勝欣喜之至。大師母處已與說明,茲按照她的意思代寫委托書一封附上,即請檢核,此事自當(dāng)由先生全權(quán)辦理。大師母亦甚明白,外間自無從造謠也?!毙胖械摹按髱熌浮敝钢彀?,可見朱安對于出版魯迅全集的積極態(tài)度。在這封信里,朱安仍希望許廣平帶著孩子早日回到北平。然而,就在這之后的第五天,“七七”事變爆發(fā),不久,日本人的鐵蹄占領(lǐng)了北平,時局動蕩,兩位老人的日子更艱難了。
魯迅去世后,朱安與婆婆魯瑞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日子。1943年4月22日,魯瑞帶著內(nèi)心的憂患離開了人世,享年87歲。自此朱安孑然一身。抗戰(zhàn)后期,她的生活貧困至極,故一度聽從了周作人的建議,決定出售魯迅的藏書。1944年8月25日的《新中國報》刊登了這一消息。得知魯迅藏書有可能被出售,上海文化界進(jìn)步人士都很焦急,不僅由許廣平、內(nèi)山完造出面寫信勸阻,還推舉唐弢和劉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釋勸阻。1944年10月15日由宋紫佩陪同,唐弢和劉哲民一起去西三條見到了朱安:
那天宋紫佩陪著哲民和我去到西三條二十一號的時候,天色已近黃昏,朱夫人和原來侍候魯老太太的女工正在用膳,見到我們,兩位老人都把手里的碗放了下來,里面是湯水似的稀粥,桌上碟子里有幾塊醬蘿卜。朱夫人身材矮小,狹長臉,裹著南方中年婦女常用的黑絲絨包頭,看去精干。聽說我們來自上海,她的臉色立刻陰沉下來。
宋紫佩說明來意,我將上海家屬和友好對藏書的意見補(bǔ)說幾句。她聽了一言不發(fā)。過一會,卻沖著宋紫佩說:
“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說著有點(diǎn)激動的樣子。
長期窘迫的生活,又加上對上海方面的誤會,在來客面前,朱安的情緒顯得很激動。在困頓的歲月里,哪怕是作為“魯迅的遺物”,她也被世人長久地遺忘了。萬千辛酸,使她發(fā)出了這悲愴的吶喊。其實(shí),從她的內(nèi)心來說,一定也不愿意賣掉魯迅的藏書,她之所以同意這么做,恐怕也存著這樣的心思——希望借此提醒人們她這個“遺物”的存在。也正因?yàn)槿绱?,?dāng)唐弢將日本憲兵逮捕許廣平等經(jīng)過告訴她,并將海嬰的情形說了一遍,她的態(tài)度立即發(fā)生了變化。當(dāng)她聽到海嬰病已痊愈,竟說:大先生就這塊肉了,為什么不將海嬰帶到北平,讓她看看。于是氣氛一轉(zhuǎn),藏書出售問題也便迎刃而解了。
1944年,朱安已是66歲的老人,年老體弱,又不幸身處亂世,想要設(shè)法變賣家產(chǎn)維持生計,亦是不得已。幸虧有許廣平等出面阻止,不然,魯迅的遺物就此散失,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為保存魯迅的藏書等遺物,許廣平在自己生活亦相當(dāng)艱難的情況下,不斷地寄上錢款,維持她的生活。自此,朱安和許廣平的通信不斷,她的信最初是寫給海嬰的,后來也直接寫給“許女士”了。在給海嬰的信中,她多次感激許廣平的救助:“值茲上海百物高漲生活維艱之秋,還得堂上設(shè)籌接濟(jì),我受之雖饑寒無虞而中心感愧,寔難名宣……”又鼓勵海嬰“早自努力,光大門楣,為汝父增色,亦一洗我一生之恥辱也?!?nbsp;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作為魯迅的家屬,朱安的境遇引起了不少人的同情和關(guān)注,魯迅生前好友及社會人士紛紛登門來看望她,并送上錢款。這些,她都一一在信中告知上海方面的許廣平。對于社會上的捐款,她一般都辭謝不受:“我想我之生活費(fèi),既由汝處籌寄,雖感竭蹶,為顧念汝父名譽(yù)起見,故不敢隨便接收漠不相關(guān)之團(tuán)體機(jī)關(guān)贈送,若為汝父籌設(shè)圖書館等紀(jì)念事業(yè),應(yīng)該有整個計劃,具體辦法,方為合式,故寧自苦,不愿茍取,此與汝之將來前途,亦有關(guān)系也?!保?945年11月27日朱安致周海嬰信)
1947年6月29日,朱安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享年69歲?!缎旅駡蟆返挠浾叻Q,他們在朱安去世的前一天,去訪問了西三條,當(dāng)時她的病已很沉重,但神智很清楚,對于她和魯迅的關(guān)系,她說了這樣的話“周先生對我并不算壞,彼此間并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應(yīng)該原諒他。……”她還提到許廣平:“許先生待我極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不斷寄錢來。物價飛漲,自然是不夠的,我只有更苦一點(diǎn)自己,她的確是個好人……”記者這樣感慨她的一生:“朱夫人寂寞的活著,又寂寞的死去,寂寞的世界里,少了這樣一個寂寞的人。”同時,對她的一生也做了頗為公允的評價:“魯迅先生原配朱夫人病逝了,她無聲息地活了六十九個年頭,如今又無聲息地離開了人間,然而,她確曾做了一件讓人欽敬的事,魯迅死后,任憑窮困怎樣地逼迫她,也不忍賣掉魯迅先生的遺物,當(dāng)我們憑吊與瞻仰這時代的圣者的遺物時,誰能不感激朱老太太保留這些遺物的苦心呢?”(1947年7月29日南京《新民報》)
在風(fēng)云激蕩的20世紀(jì),朱安用一雙小腳跌跌撞撞地走完了她的人生,也曾發(fā)出一聲聲痛苦的吶喊。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舊式婦女,她的存在或許是卑微的;然而,作為魯迅的影子,或者說,作為魯迅的遺物,卻是人們想忘也忘不了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