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歸”,是“小邦周”能夠推翻“大邦商”的理論基礎(chǔ)。
當初,商湯確實有天命,才建立商朝;問題是,現(xiàn)在天命轉(zhuǎn)移了,周王才是新一代的天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因為有天命,周族的天下從偏遠西部的陜西,擴張到了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東到山東西部,北到山西和河北的南部,南到長江北岸的江漢平原。
如此一來,全天下的土地、人民,都是周王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下觀就此形成!周代的封邦建國(武裝殖民)、漢唐的開疆拓土(武裝擴張),都源于“莫非王土”。
【不得不分封】
話雖如此,但以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管理水平,周天子根本管不過來,才有了封土建國。
(1)王畿之地
周天子直接管理的,只是渭水下游、黃河中游的王畿地區(qū);大約以鎬京為中心的1000里見方的地盤。
(敲黑板:畿,國都四周1000里區(qū)域;京畿、王畿)
即使王畿,也不全是周王一個人的;能直接給王室?guī)硎找娴闹挥薪逄?,相當于王室的自留地,有專門的司徒負責。每年春耕,周天子要舉行隆重儀式,還要親自下地干活。
(敲黑板:后來的皇帝們,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一般只是扶著犁,擺擺pose)
除去周王的自留地,還要在王畿里給大臣們留出“采邑”(口糧田)。不給人家發(fā)工資,總要給人家吃飯。
(敲黑板:采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中世紀的歐洲也是類似模式)
(2)王畿之外
王畿之外的土地,連同土地上的原住民,要分給諸侯們(“封土授民”)。
諸侯們也不能獨占,還要拿一部分給下面的小弟(卿大夫)做采邑。
諸侯和貴族的封地,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不能私自買賣。天子和諸侯都有權(quán)收回封賜的土地。但很少發(fā)生,一般都是傳給子孫了。
【親疏有別】
一般情況下,離王畿越近的諸侯,與周王關(guān)系更親密,主要承擔進貢義務(wù);
外圍一些的諸侯,也叫“侯衛(wèi)”,主要是保衛(wèi)王畿和周天子;
再遠一些的,只是有臣服的名義,頂多算是盟友;不鬧事就好,進貢與否無所謂;鬧兇了,就揍兩下子。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1、家國同構(gòu)
夏商時期的分封,主要目的是籠絡(luò)當?shù)夭孔?,是自然形成的?/span>周朝的分封,則是主動構(gòu)建的,以軍政一體的諸侯國實行武裝殖民。
這種分封并非一次性的,而是貫穿了整個西周時期;每次分封新國,都是領(lǐng)土擴張的結(jié)果,也是一次大移民,相當于殖民運動。
派出的諸侯,大多是周族宗室子弟。諸侯下面的卿大夫,也都是自己的子弟;諸侯國內(nèi)部、諸侯國與王室之間,主要是靠血緣而非法律為紐帶,首創(chuàng)了“家國一體”、“家國同構(gòu)”的治理模式,“家即是國,國也是家”。
(敲黑板:漢語特有“國家”一詞,英語等其它語言中的“國”,都沒有“家”的意思)
這一點和兩千年后的歐洲中世紀有很大不同。中世紀的封建領(lǐng)主們,真正擁有土地和權(quán)力;領(lǐng)主與下屬的關(guān)系更多是契約的、法律的。
中國的諸侯們更像是國王派出的總督,有維護大家長(周天子)的義務(wù),負責彈壓叛亂,同時也需要大家長的各種支持。
3、兄弟鬩(xì)于墻,外御其侮
與歐洲靠法律契約維護的封建制不同,中國的分封,靠的是“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即使內(nèi)部出現(xiàn)紛爭,也比較好團結(jié)。特別是在面臨外部夷狄的軍事壓力的時候。“兄弟之情”可以讓諸侯國們緊密團結(jié)在大家長(周天子)的周圍,共同抵御外來侵略。
據(jù)說,召公由于擔心諸侯國不團結(jié),經(jīng)常朗讀《詩經(jīng)·棠棣》,給諸侯們洗腦。特別是“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這一句,更是念起來沒完。
(敲黑板:鬩:爭吵;墻:門屏之間。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nèi)部即使有分歧,也能團結(jié)起來,對付外人。如抗日戰(zhàn)爭)
共同的壓力,讓西周的封建制維持了數(shù)百年。西漢劉邦、西晉司馬炎也想搞,但沒了向心力,反而造成分裂。李世民也差點搞,被魏徵制止了。
【從血緣到地域】
全世界的早期王國,超大型的父系治理普遍存在;基本延續(xù)了氏族血緣的痕跡,如同姓分封、異族通婚等等。但依賴血緣關(guān)系的分封,貌似堅固,實則很脆弱。
周天子幫諸侯“建國”,諸侯幫卿大夫“立家”,層層分解,看起來皆大歡喜,實際情況則大不相同。
底層的士和庶民,只知效忠自己的宗族(卿大夫),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甚至會支持宗主反對國君。同理,國君也只顧本國利益,與中央分庭抗禮。正所謂:封臣的封臣,不再是我的封臣!
(敲黑板:這也是人性使然,只要資源沒有無限多,人們就會永遠處在爭奪之中)
開始的幾代,大家血緣關(guān)系比較近,還能勉強維持;出了“五服”以后,兄弟就不再是兄弟,親戚也不再是親戚了。
先是春秋的“禮樂崩塌”,接著就是戰(zhàn)國的“鐵血爭雄”,八百年的周王朝煙消云散。
隨著周朝的分封制變成秦朝的郡縣制,血緣部落也變成了地域國家,最終完成了統(tǒng)一的民族!
【此“封建”非彼“封建”】
我們常說,中國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主義社會。
這里的“封建主義”,是近代日本學者在翻譯歐洲中世紀的“feudalism”一詞的時候,借用了周朝的“封邦建國”一詞,已經(jīng)不再是最初的“分封”的本意了。
按照呂思勉先生的觀點,中國古代分成了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秦朝以后,嚴格說不再是封建制度,而是中央集權(quán)制度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