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常,常與善人。
詩讀:
和解深重的怨恨
必然留下殘余的怨恨
用德行報答怨恨
不是妥善的辦法
圣人持有借據(jù)
卻不跟人討要債務(wù)
有德的人像圣人這樣寬容
無德的人像收稅人那樣苛刻
天道沒有偏愛
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如果和解了深仇大恨
心里必然會留下余恨
這不是妥善的做法
因此圣人持有借據(jù)
卻不催人償還
有德的人懂得寬容
無德的人苛刻計較
天道沒有親疏之別
只有有德的人始終如一
詩后若語:
前面說過關(guān)于如何對待怨恨,這里就不說了。
讀這一章,涉及的人際,心理,心性,感覺很深奧,難以理解的樣子。
想理解一下最后一句:天道無常,常于善人。
想從兩個方向上理解這一句。
關(guān)于天道無常,一個方向是老子前面說的,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平等的,一視同仁的。
常與善人。如果你想得到常,想被善待,你就要做個善良的人,包容的人,有德的人。
另一個意思,我理解天道無常,是說天道是沒有確定性的,是變化無常的。個人想要獲得確定性,想要有常,就要做個善人。這里的善人,指懂得大道之理,言行合德,與道同行的人。也可以指言行上有修為的人。
有句話說,在不確定的世界里,做確定的自己。
如何可以做確定的自己,老子這里好像給出了方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