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仁湯
【來源】清·吳鞠通《溫病條辨》
【歌訣】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通草滑竹群,宣化淡滲清濕熱,濕溫初起效堪珍。
【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葉6克,川厚樸6克,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暢氣機(jī),清利濕熱。
【方解】本方乃治濕溫初起,濕重?zé)彷p者,以芳香苦辛、輕宣淡滲之法,宣暢氣機(jī),滲利濕熱。方中杏仁苦辛,輕開上焦肺氣,益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氣化濕,健運(yùn)中焦;薏苡仁滲利濕熱,疏導(dǎo)下焦;半夏、厚樸行氣散滿,除濕消痞;滑石、通草、竹葉淡滲濕熱,以增強(qiáng)滲利濕熱之功。諸藥相合,宣上暢中滲下,使?jié)駸釓娜狗窒?,則諸癥自解。本方是以調(diào)整氣化功能,化除三焦?jié)駸釣槟康?,所以不論是外感還是內(nèi)傷,只要出現(xiàn)氣機(jī)不暢,濕熱阻滯的癥狀,均可使用。
【主治】濕溫初起、濕重于熱,癥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舒、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xì)而濡。可用于腸傷寒、胃腸炎、腎盂腎炎、波狀熱、急性腎炎、高山反應(yīng)、蕁麻疹、扁平疣、男科病等病癥。
【加減】衛(wèi)分癥狀明顯,加藿香、石菖蒲;熱重,加黃芩、山梔、蘆根;濕重,加蒼術(shù)、陳皮、茯苓;寒熱往來,加柴胡、青蒿;小便短赤,加赤茯苓、車前子;兼有暑邪,加鮮藿香、鮮佩蘭。
2新定三仁湯
【來源】張夢(mèng)儂《臨癥會(huì)要》
【歌訣】新定三仁厚樸花,杏蔻苡仁鮮蘆根,陳竹滑石白通草,濕溫初起用之良。
【組成】杏仁、厚樸花、白通草、淡竹葉、陳皮各10克,白蔻仁5克,苡仁18克,滑石15克,鮮蘆根30克(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宣通氣機(jī),清利濕熱。
【方解】溫病挾濕,故稱濕溫,溫與濕合,故見下述征象。其治之方,系從三仁湯化裁而成,以陳皮易半夏,厚樸花易厚樸,加鮮蘆根,故易名為新定三仁湯。方用陳皮、杏仁、白蔻仁、厚樸花等輕苦微辛之品宣暢氣機(jī),以免濕熱蘊(yùn)結(jié);淡竹葉、滑石、鮮蘆根、通草、苡仁等甘寒滲利,清熱泄?jié)?,使?jié)駸嶂凹磸娜狗窒ィ瑒t病可早日獲愈,以免蔓延。
【主治】濕溫初起,癥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午后熱甚、或出汗、或不出汗、胸痞不饑、后但熱不寒、舌苔白潤不渴。亦有舌白不潤、口干者熱飲者,脈弦細(xì)而濡,多難速愈。
【附記】本方名為筆者擬加。
3甘露清毒丹
【來源】清·王孟英《溫?zé)峤?jīng)緯》
【歌訣】甘露消毒治濕溫,滑石菖蒲綿茵陳,芩貝木通射連翹,薄荷藿香白蔻仁。
【組成】滑石(水飛)450克,茵陳320克,黃芩300克,石菖蒲180克,川貝母、木通各150克,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藿香各120克。
【用法】上藥除茵陳外,共研細(xì)末,用茵陳煎湯泛丸。如綠豆大,或以神曲糊丸。每服9克,開水調(diào)服,日服2次。或用15克至30克紗布包煎服。亦可改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方解】本方【主治】乃濕溫時(shí)疫之邪留連氣分,濕熱并重之證。治宜利濕化濁,清熱解毒。方中滑石清熱利濕并解暑;茵陳蒿、木通清熱利濕于下,引濕熱從小便而去;連翹、薄荷輕清透達(dá),清熱解毒于上;射干、貝母、黃芩清瀉肺火,且射干、貝母清咽散結(jié);藿香、菖蒲、白豆蔻芳香化濁,醒脾祛濕于中。諸藥配合,不獨(dú)清利滲泄,且可芳香化濁,使壅遏之濕熱毒邪得以消散,濕祛熱清,氣機(jī)調(diào)和,諸癥自解。所以,清熱、滲濕、芳化三法,用治濕熱之癥,療效頗佳。本方臨床應(yīng)用范圍甚廣,尤其是在夏令暑濕季節(jié),凡見濕溫、暑濕、時(shí)疫之屬于濕熱并重,邪留氣分者,皆可放膽投之,無不立驗(yàn)。
【主治】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并重,癥見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身黃、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或?yàn)a而不暢、便有熱臭氣、舌苔白膩或干黃者??捎糜谀c傷寒、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急性胃腸炎、鉤端螺旋體病、低熱、血吸蟲病、百日咳、尿路感染、風(fēng)濕熱、過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癥。
【加減】無咽痛,去薄荷、射干;黃疸較重,加大黃、山梔;嘔吐,加半夏、生姜;時(shí)在夏令,加鮮佩蘭,藿香可改用鮮者。
資料來源:華夏中醫(yī)論壇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