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直〔1894~1929〕,字仲宜,別號古愚,安徽滁縣(今安徽滁州)人。這位以設計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碑、廣州中山紀念堂而聞名于世卻又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建筑設計師,最為人所矚目的是其在建筑設計上的卓越才華,以及其在4年里中的嘔心瀝血,為兩大民國杰出建筑甚至奉獻了生命。
關于呂彥直
1
呂彥直, 字仲宜,又字古愚,安徽滁縣人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天津。幼年喜愛繪畫,8歲喪父,翌年隨其姊僑居巴黎,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數(shù)年后回國,進北京五城學堂求學。曾受教于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琴南,學習祖國燦爛文化和西方科學知識。 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部讀書。
1913年畢業(yè),以庚款公費派赴美國留學,入康奈爾大學,先攻讀電氣專業(yè),后改學建筑,接受西方學院派教育,5年后畢業(yè)。
畢業(yè)前后,曾作為美國著名建筑師亨利·墨菲的助手,參加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師范大學)和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校舍的規(guī)劃、設計,同時描繪整理了北京故宮大量建筑圖案。
1921年回國,途中曾轉道歐洲,考察西洋建筑?;貒笤⒕由虾?,先在過養(yǎng)默、黃錫霖開設的東南建筑公司供職,從事建筑設計,以設計花園洋房為主,較有名的為上海香港路4號的銀行公會大樓。后與人合資經營真裕建筑公司,不久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筑事務所,是中國早期由中國建筑師開辦的事務所之一。
1924年,他與首批從國外留學歸來的莊俊、范文照、張光忻、巫振英等人發(fā)起成立中國建筑界第一個學術團體,旨在發(fā)展壯大建筑師隊伍,開展學術研究。經數(shù)年籌備,至1927年冬始成立“中國建筑師公會”,1931年改名中國建筑師學會。
2
1925年5月,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向海內外建筑師和美術家懸獎征求陵墓建筑設計圖案。9月,他以簡樸、莊重的鐘形圖案(指陵園總體),在40多種設計方案評選中,一逾群雄,榮獲首獎。不久受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之聘,擔任陵墓建筑師,監(jiān)理陵墓工程。
1927年5月,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在28份中外建筑師應征設計方案中,再奪魁首,從此蜚聲海內外。
在中山陵主體工程施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跋涉于滬寧之間,并長期住宿山上,督促施工。為確保工程質量,選料、監(jiān)工一絲不茍。終因積勞成疾。
生命的最后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面對絕癥加身,呂彥直從容不迫。他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訴遠在北京的未婚妻嚴,請未婚妻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面便全情投入到當時的首都南京規(guī)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之中。
1928年的多數(shù)時間,呂彥直都是在上海的虹橋療養(yǎng)院里度過的。這年6月5日,呂彥直給正在南京政府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光宇兄”去了一封長信,闡述自己對規(guī)劃和建設首都南京的意見;表達了自己的建筑思想。呂彥直告訴他,早在一年前,自己就開始醞釀并“私擬”南京市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了。這封長信寄出一個月之后,呂彥直終于完成了自己“私擬”的、經一年多的醞釀和推敲出的心血之作《規(guī)劃首都都市區(qū)圖案大綱草案》。他把自己的智慧與剩余的精力、生命,全部凝結在了這部著作之中。
1929年春節(jié)前,經過一年多的醫(yī)治,病情不見好轉的呂彥直,回到了上海古撥路55號自己的寓所靜養(yǎng)。期間,他寫下遺囑,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請黃檀甫等同仁務必按照原計劃完成中山陵余下的工程;開展好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筑工程,一定要把這兩大孫中山紀念建筑建設好。還特別囑咐黃檀甫要保存好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筑設計圖紙以及自己的圖書資料,以備后人使用。
1929年1月15日,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呂彥直委派黃檀甫作全權代表,出席典禮。自己則病臥上海寓所,遙祝這個編號為“2502”的孫中山紀念建筑一切順利!
1929年3月18日凌晨,呂彥直停止了呼吸。
同年6月11日,南京國民政府向中國發(fā)布第472號褒揚令,全文為:
“總理葬事籌備處建筑師呂彥直,學事優(yōu)良,勇于任事,此次籌建總理陵墓,計畫圖樣,昕夕勤勞,適屆工程甫竣之時,遽爾病逝,眷念勞勚,惋惜殊深,應予褒揚,并給營葬費二千元,以示優(yōu)遇。此令”
3
呂彥直的建筑思想
一個建筑事務所幾乎同時承擔起國家的兩大紀念性建筑物的建筑設計和施工監(jiān)理等任務,這在中國建筑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南京中山陵是“民國以來第一次有價值之紀念建筑物”,按照呂彥直的觀點,“公共建筑,為吾民建設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當采取中國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詳密之研究,以藝術思想設圖案,用科學原理行構造”。
南京中山陵的設計和建造,完全體現(xiàn)了呂彥直的這一重要的建筑思想——使用西方先進的建筑科學技術,去構造純中國樣式的建筑。陵門、碑亭、祭堂,臺階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都是用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屋面、牌匾、斗拱、梁柱這些“木構件”,也是用鋼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門和祭堂上的“木質”隔扇門,是用紫銅鑄造的 。
妙就妙在所有的西方建筑技術、現(xiàn)代建筑材料,到了呂彥直手上,都被造化成為純中國式的,讓人看不出破綻來。
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392級石臺階,把石牌坊、陵門、碑亭、廣場、華表、祭堂、陵寢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聯(lián)在了同一條軸線上。四面蒼松翠柏環(huán)抱,八方云霞紫氣聚來。從空中俯瞰,中山陵園就像一口安放在中華大地上的巨大警鐘,莊嚴肅穆,氣度非凡。
呂彥直所設計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純中國式的陵墓,又區(qū)別于以往所有中國的封建帝王陵墓。從顏色上看,他用孫中山手創(chuàng)共和的國旗藍色為主色,以藍色的琉璃瓦頂,取代皇帝專用的黃色琉璃瓦頂。從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動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動的私人性。寬闊的廣場,寬闊的墓道,寬闊的臺階,全部都是為適應大型公共祭奠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
中山陵那莊嚴肅穆的儀態(tài),和那恢弘的氣度,使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貌,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都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呂彥直的另一杰作是廣州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大型公共會堂的開山之作。她那中國寶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廣州市的地標。
南京中山陵
建造中的廣州中山紀念堂
呂彥直與嚴二小姐的愛情
1911年,清華學堂初設。17歲的呂彥直考取了清華學堂留美預備部。嚴復的二女兒嚴璆(生于1901年,比呂彥直小7歲)羨慕不已,寫信給嚴復,強烈請求到北京讀書,思想開明的嚴復同意了女兒的請求。兩人的正式來往,應該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呂彥直留美后,兩人也一直保持書信來往。而何時舉行的訂婚儀式,沒有相關的年月記載,從年齡方面猜測,應該是呂彥直回國之后的事情了。此后呂彥直專心致力于創(chuàng)業(yè),嚴璆還在讀大學,一直未能完婚。1925年后呂彥直相繼接手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建造工程,由于工作太忙,壓力過大,婚期一拖再拖。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面對絕癥加身,呂彥直一方面將噩耗告知遠在北京的嚴璆,請她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方面全情投入到當時的首都南京規(guī)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之中。
1929年3月18日凌晨,呂彥直病逝。遠在北京的嚴璆得知呂彥直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絕。不久,28歲的嚴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削發(fā)為尼,法名秋妙。1950至1951年間,秋妙經香港輾轉去了臺灣,終生未嫁,香消海峽彼岸。
從呂、嚴二人的兒女悲情來看,呂彥直應該是個注重事業(yè)而不大解風情之人,
雖英年早逝終生未娶,卻得嚴璆一生相許,其在感情生活上是再也幸運不過的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