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一個地方,每一個本地人都去過無數(shù)遍,每一個外地人來南京必去。它是南京的象征,是南京人的驕傲。那就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登陸”之旅中,于今年3月28日上午9點在南京拜謁中山陵,并參觀了孫中山紀念館。
關于中山陵,還有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位年輕建筑師為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設計建造了兩座國寶級紀念建筑,嘔心瀝血勞累過度而英年早逝。
呂彥直(1894-1929),安徽滁州人。1909年就讀南京匯文書院(金陵中學前身)。中國第一代杰出的建筑師。他設計的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都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組群,是我國近代建筑中融匯東西方建筑技術與藝術的代表作,奠定了中國民族式建筑風格的發(fā)展方向。呂彥直被譽為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的奠基人。
1918年呂彥直大學畢業(yè),獲得康奈爾大學建筑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前后,他擔任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助手,參加金陵女子大學和燕京大學校舍的規(guī)劃設計,用中國傳統(tǒng)風格設計現(xiàn)代建筑,初顯才華。同時描繪整理了北京故宮大量建筑圖案。
1921年初,27歲的呂彥直回國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途中轉道歐洲,考察西洋建筑,在巴黎參觀盧浮宮時,與后來的摯友和合作伙伴黃檀甫邂逅?;貒笤⒕由虾?,先在東南建筑公司供職,以設計花園洋房為主,較有名的是上海銀行公會大樓。后與黃檀甫合資經營真裕建筑公司。不久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筑事務所,是中國早期由中國建筑師開辦的事務所之一。至1925年9月,呂彥直的建筑設計多為小巧、舒適的花園式洋房,但他已在研究中國古典式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藝術的精華,取得很好效果。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年5月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向海內外建筑師和美術家懸獎征求陵墓建筑設計圖案。當時年僅31歲名不見經傳的呂彥直毅然報名,與眾多國內外知名建筑師競爭。他潛心研究了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參照紫金山地形,經過兩個多月夜以繼日工作,周密構思,精心繪制出平面呈一大鐘形的平面圖及建筑物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等9張設計圖和1張祭堂側視油畫,撰寫了約1000字的《陵墓建筑圖案設計說明》,對布局、用料、色彩提出了初步設想。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圖案,融匯中國古代建筑與西方建筑的精神,莊嚴簡樸,別創(chuàng)新格,其全部平面圖呈一警鐘形,寓含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之意,具有鮮明的中國建筑風格與特色。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因其氣勢磅礴、寓意深遠、融會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精神等特點,建成后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盛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