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唐代是和李白并駕齊驅的偉大人物。李白,后人其為“詩仙”;杜甫,后人稱其為“詩圣”,與李白合稱為“李杜”,可見在歷史上,尤其是在詩詞史上地位之高,是無人能比的。
他的詩風,主要是以憂國憂民為主,所以他的詩被稱作“詩史”。他的大多數詩,主要描寫社會動蕩,人民疾苦。
大圖模式 然而,杜甫也寫了一些山水詩,比較有名的是一首《望岳》,這是杜甫青年時代寫的一首五言詩,最后一句,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當時杜甫時值二十三歲青春年華,正可謂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這一年,杜甫來到洛陽應考進士,結果卻落第了。
從此詩人開始了一段放蕩不羈的漫游生活。從河北到河南,從河南到山東,一路游覽下來。
第二年登臨泰山,被泰山雄偉的氣勢,和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五言古詩《望岳》。
大圖模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岱宗,指泰山。古時候管泰山也叫“岱岳”,為五岳之首,眾山之宗,所以稱泰山為“岱宗”。
古時候,泰山是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的分界線,泰山北面是齊國,南面是魯國。直至今天,仍然稱山東為“齊魯大地”。
這一句是設問,詩人初次看見泰山時,又驚又喜的神態(tài)。情急之中,竟然找不出合適的語言來形容。
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切入主題:泰山的景色究竟怎么樣???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青翠的山色連綿起伏,沒有盡頭。
大圖模式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這句詩是近觀泰山的景色,走進泰山,舉頭仰望,前半句寫泰山的壯美景色,仿佛大自然把天下所有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匯集到了泰山之上。
后半句寫泰山的高峻氣勢,泰山仿佛是一把利劍,劈開了陰陽兩個天地,明暗分明,這句話作者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大圖模式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從遠觀到細望,詩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層云”和“歸鳥”上,山峰間那飄飛的層云,讓人心胸開闊。飛翔的歸鳥,消失在極目遠望的盡頭。
上一句描寫的是靜態(tài)的景物,這一句描寫的是動態(tài)的“云”和“鳥”。層云任飄蕩,宿鳥歸飛急,畫面靈動,生機一片。
大圖模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最后一句,是全詩的高潮。表達了詩人想盡快登上泰山頂峰的急切愿望,表現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和健步如飛,快步攀登的決心和豪邁的氣概。
這首詩,描寫了東岳泰山雄偉壯觀,大氣磅礴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豪邁氣概。
充滿了年輕人浪漫和激情,贊美了泰山的奇美景色,流露出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表達了作者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于攀登的精神。
這首詩是作者流傳下來的眾多詩篇中,少有的一首山水詩。格調清新明快,跟作者在后期寫的大部分憂國憂民的詩,有很大的區(qū)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