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陽應(yīng)進士試,未中。他于是在趙、齊(今河南、河北、山東)一帶漫游,約五年時間。
《望岳》寫在他游山東時期,初經(jīng)泰山時所作,是杜甫現(xiàn)存詩作中最早的一首。此詩由“望”而“贊”,再現(xiàn)了泰山的高峻雄偉,意境開闊,表現(xiàn)了詩人青年時代蓬勃朝氣與非凡的胸襟。
第一二句寫遠望之貌。首句“岱宗夫如何?”以設(shè)問起,寫出了初見泰山時的那種喜悅、驚嘆、仰慕之情。泰山為五岳之首,故稱岱宗?!胺蛉绾巍?,就是怎么樣呢?“夫”作為虛字嵌入句中,別具贊嘆之韻味。第二句“齊魯青未了”是對“夫如何”的回答。詩人不直接回答泰山有多高、多大,而以古代齊、魯兩國之地來展示泰山跨越之寬廣,泰山之高大也就不言自明。“'青未了”寫遠望泰山的總體印象:蓊蓊郁郁、綠綠蔥蔥。“未了”二字更有兩層含義:就縱向時間而言,千百年來泰山都是如此蓊綠不褪;就橫向的空間而言,千數(shù)百里青綠盎然,綿延不斷,展現(xiàn)了泰山的巍峨氣勢和壯美色彩。
第三四句寫近望之景。如果說遠望是大筆勾勒、寫意的話,那末近望則近似工筆了。你看,“造化鐘神秀”,仿佛大自然都專門鐘情于泰山,使它靈動而秀麗,巍峨而博大?!瓣庩柛罨钑浴保┥奖旧碛捎诟叽?,竟然能區(qū)分出陰陽昏曉來。因為泰山南向日為陽,泰山北背日為陰。山南向日已曉之時,山北背日仍為昏暗。這是由近望而顯現(xiàn)泰山之山勢特點。
第五六句寫細望之感。細望泰山,云層疊疊,盤旋繚繞;倦鳥歸林,暮靄重重。正如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所說:“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如此從早到晚的細望,壯美的山勢山景觸發(fā)了詩人的主體感受,由睜大眼睛專注地觀賞層云、歸鳥之時,胸中不免激起浩然之氣,頓覺眼界大開,視野開闊。
第七八句寫極望之情。前面由“貌”而生“景”,由“景”而生“感”,再由“感”而生“情”。什么“情”呢?登臨而覽之情!所以,詩人用“會當”二字表登攀之決心;“凌絕頂”,述登攀之頂點。然后再俯望群山,體會孔子所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豪情。這兩句結(jié)語充分表達了青年杜甫雖考場失意,仍充滿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
全詩緊扣詩題“望岳”,開篇用“何如”虛提設(shè)問之后,句句寫“望”,但又句句不見一“望”字,這不能不說是詩人的高明之處。詩人煉字,極為精妙。以“鐘”狀“神秀”,以“割”狀“陰陽”,頗具人情味;以“生”領(lǐng)“層云”,以“人”統(tǒng)“歸鳥”,以“覽”綰“眾山小”,實屬景情融合,熔鑄了詩人的激情與抱負!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可見其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