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林黛玉說學習七言律詩應從杜甫入手,算不得新主張。北宋時期,陳師道在《后山詩話》中就有“學詩當以子美為師”之言,斯論或受其師蘇東坡所影響:“子美之詩……集大成者也”。不過,“集大成”也不是蘇東坡的發(fā)明,在正史中已有定論,《舊唐書·杜甫傳》引用了詩人元稹所作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至于子美……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
大意是講杜甫掌握、兼?zhèn)淞斯沤竦脑婏L體例和各家特長,如果讓孔夫子來考究其詩中主旨,恐怕也要贊不絕口。他能寫出別人所不能寫,沒有不可以表達出來的,自有詩人以來,沒有誰能超過杜甫的。
雖然元稹喜歡“除卻巫山不是云”似的夸張,但對杜甫評價如此之高,未免令人瞠目,然而后世大都認可此論。比如由宋祁、歐陽修等人編纂的《新唐書·杜甫傳》: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闭\可信云。
文字不同,含義相近,夸獎杜甫博大精深,變化萬千,兼有古今之勢,別人有不足,杜甫幾近完美……韓愈對于文章不輕易認可,關(guān)于詩歌卻說“李白杜甫的文辭,光輝萬丈”,的確是這樣?。?/p>
正史傳記里飽含感慨和抒情,可見對杜甫的敬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刊刻的《全唐詩》至今依然流傳,筆者有過一個粗略統(tǒng)計,初唐及盛唐時期,沈佺期、宋之問、孟浩然、王維、高適、崔顥、岑參乃至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杜甫的偶像李白等人之和,也沒有超出杜甫七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有讀者可能會較真,寫得數(shù)量多不等于佳作多啊。那么,我們不妨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再做一番審讀。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認定:“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楊慎《升庵詩話》則記載著“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盧家少婦郁金堂’一首為第一”;還有論者言王維七律《積雨輞川莊作》“得廊廟山林之神髓,欲取以壓卷,真足空古準今”。
不管多大的名頭,他們的觀點只能參考,后來人讀,真需要自帶大腦。若按七言律詩正格要求,就會發(fā)現(xiàn),上述三首“第一”都有瑕疵。崔顥的《黃鶴樓》在當下流行的版本中,“昔人已乘白云去”多作“昔人已乘黃鶴去”,如是,首句“鶴”字應為平聲,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不工穩(wěn)。沈佺期、王維的詩作也有不規(guī)范處??梢?,初唐、盛唐時期,七言律詩的聲律、體式處在探索階段,偶有佳構(gòu),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一直到杜甫出現(xiàn),七言律詩才標志著真正的成熟,并達到一個高峰。
杜甫七言律詩佳作很多,比如《蜀相》《曲江二首》《秋興八首》等。與前人相比,杜甫的作品賦比興的把握、造詞遣句、對仗布局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贊曰:“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后,常恨無復繼者?!?/span>有沒有繼者,不好妄言,不過自杜甫窮困而死后,論其佳者卻不乏其人,前有韓愈、蘇東坡、陳師道,后有曹雪芹諸公,再加上林妹妹的魅力,格律詩詞愛好者學一學杜甫的七言律詩,應該也是極好的。北宋詩人張表臣曾說:“嗚呼!有能窺其(杜甫)一二者,便可名家,況深造而具體者乎?”想不想試一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