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
名著 薦讀
文|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沂河源學校 崔紫洋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來自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沂河源學校的崔紫洋。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書是《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的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有人說他的散文別具一格,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于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散文的經典;有人說他的文字離不開升斗小民,一草一木,卻又滿溢著文人的雅趣和情調,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有些淡淡的惆悵;他的兒子汪朗也說他的文章看著不鬧騰,讓人心里很清凈,文字干凈透徹,不牙磣。確實如此,而細細品味,更有一種閑適之氣。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關于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花草樹木的經典散文集,分為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五個部分,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語言特點,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舊人舊事和鄉(xiāng)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以及對自然的熱愛。有人評《人間草木》這本書“草木,對我們而言,至多是鄰居,對汪曾祺而言,卻可以算是鄉(xiāng)親了”,可見他寫花草,也愛花草。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反映了汪曾祺老先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細微處的美,發(fā)現(xiàn)他們的獨特,對于生活中的美,即使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要極力挖掘出來并著力表現(xiàn),這是他作品的基調,是發(fā)自內心的訴說。
盡管這本書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可仍用美的語言表達了他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和獨特情感。
比如《生機〈芋頭〉》中的一段文字: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跡,一顆芋頭!樓上的一側,一個很大的陽臺,陽臺上堆著一堆煤塊,煤塊里竟然長出一棵芋頭!大概不知是誰把一個不中吃的芋頭隨手扔在煤堆里,他竟然活了。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里高高興興地搖曳著。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里真是說不出的喜歡。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這是對新出生的芋頭的一段描寫,那時作者到上海想某一個職業(yè),但前途渺茫,一點著落也沒有,在上海又沒有親人,感到無聊,在這種情況下,汪老碰見了這個奇跡,該是怎樣的欣喜,以至于獲得了生活的勇氣,也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在我們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綠葉搖曳的景象,一種搖動的美,表達了汪老內心的喜悅以及對芋頭發(fā)芽勃勃生機的贊美,更照應了生機這一題目。
再比如《葡萄月令》中的一段文字:一月,下大雪。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風。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的“拜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上,長出了茵陳篙。碧綠。葡萄出窖。這是一段景物描寫,渲染了安靜祥和的氣氛,描寫了葡萄在窖里和出窖兩段時間的景象,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葡萄和樹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葡萄和樹在這個時間的情況,給人美的享受,表達了汪老對自然的熱愛。當時正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汪老被發(fā)配到張家口的一家農村改造,但卻沒有一點凄慘的情緒,只是寫的那么美,讀完之后讓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暖意。
《人間草木》,草木人間,生活中何處不見草木,但或許沒有人會注意它們,更不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獨特,可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其中。讀《人間草木》,一起品味細微之物的美與獨特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