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口腔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藥物
局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并發(fā)癥與預防和處理
無痛麻醉技術要點
一.局麻藥
局部麻醉藥物分類:
局麻藥分為酯類和酰胺類。
酯類包括:普魯卡因,丁卡因;
酰胺類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甲哌卡因。
1.利多卡因
①阻滯穿透性及擴散性強,可用作表面麻醉;②臨床上主要以含1:10萬腎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滯麻醉;
③口腔科臨床應用最多的局麻藥,最大劑量是300mg;
④半衰期1.6個小時。
(加腎上腺素可延長麻醉時間)
2.甲哌卡因
①麻醉持續(xù)時間為利多卡因的2倍;
②麻醉強度為利多卡因的3~4倍;
③弱的血管擴張劑,半衰期1.9個小時;
④最大劑量是300mg。
(對于不適合加腎上腺素的人可用甲哌卡因)
3.阿替卡因
①組織穿透性和擴散性較強;
②牙髓的麻醉時間約60~70分鐘;軟組織麻醉時間可以達3個小時以上;
③半衰期1.8小時,最大劑量500mg。
4.丁卡因
①易溶于水,穿透力強,臨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②由于毒性大,一般不作浸潤麻醉。
局麻藥中血管收縮劑
①延緩吸收,降低毒性反應;
②延長局麻時間;
(以利多卡因為例,不加副腎局麻時間只有加了副腎的1/3)
③減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術野清晰。
二.局麻方法
常用的局麻方法有:
冷凍麻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阻滯麻醉。
1.表面麻醉:
將麻藥涂布或噴射于手術區(qū)表面,藥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經(jīng)麻醉,以達到痛覺消失。
表面麻醉的適應癥:
①表淺的黏膜下膿腫切開引流;
②拔除松動的乳牙和恒牙;
③做氣管內(nèi)插管的黏膜表面麻醉。
2.浸潤麻醉:
是將局麻藥液注入組織內(nèi),以作用于神經(jīng)末梢,使之失去傳導痛覺的能力而產(chǎn)生麻醉效果。
軟組織浸潤法:
①軟組織內(nèi)的手術行皮下或黏膜下浸潤;
②先設計皮膚切口,以免注藥后組織變形;
③針頭從切口線的一端斜行刺入皮膚或黏膜;④沿切口線分層注射,或在切口線周圍做環(huán)狀注射。
浸潤麻醉在牙槽外科中的應用
*上頜牙槽突或下頜前牙區(qū)的牙槽突骨質(zhì)較薄,且疏松多孔,多應用浸潤麻醉;
*常用骨膜上浸潤法及牙周膜注射法。
注射器與麻醉方式:
骨膜上浸潤麻醉(針不扎到骨面,減輕病人疼痛盡量用此種方法)
骨膜下浸潤麻醉(針要扎到骨面,張力比較大,骨膜神經(jīng)比較豐富,疼痛感較強,麻藥滲透性較強)
牙周膜注射法:
如果打了浸潤麻醉或者阻滯麻醉,麻醉效果還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就加打牙周膜麻醉。
①注射時較痛 STA
②損傷小
③避免血腫形成
④輔助黏膜下浸潤麻醉或阻滯麻醉。
韌帶內(nèi)注射(牙周膜麻醉)
進針位置:
上頜牙齒:遠中頰側(cè)線角到近中夾線角
下頜牙齒:遠中舌側(cè)線角到近中舌線角
切記: 注射點始于遠中,然后是近中。
單根牙至少打兩個位點,雙根牙或多根牙要打三個位點,牙周膜麻醉只打一個位點就把整顆牙麻醉是做不到的。
韌帶內(nèi)注射(牙周膜麻醉)新型注射方法
①操作簡單,
②起效迅速,
③無唇,頰,舌的麻木,
④無注入血管內(nèi)及牙關緊閉的風險,
⑤無心動過速的風險,
⑥提高了臨床療效及醫(yī)生的工作效率。
上頜牙齒韌帶內(nèi)注射(遠中頰→近中頰)
下頜牙齒韌帶內(nèi)注射(遠中舌→近中舌)
阻生智齒的拔除也可以用牙周膜麻醉,位點選擇更多一些,除了遠近中外,還有舌側(cè),三個位點注射方式。
牙周膜麻醉常用在恒牙列,乳牙列不用此種方法。
3.阻滯麻醉
將局麻藥液注射到神經(jīng)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斷神經(jīng)末梢傳入的刺激,使被阻滯的神經(jīng)分布區(qū)域產(chǎn)生麻醉效果。
阻滯麻醉的麻醉范圍更廣,對技術要求更高。
要想打好阻滯麻醉,一定要對它的解剖非常的熟悉,否則是很危險的,也起不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①上牙槽后神經(jīng)阻滯麻醉
*注射局麻藥于上頜結(jié)節(jié),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經(jīng),因此又稱上頜結(jié)節(jié)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除上頜第一磨牙近中頰根外的同側(cè)磨牙,牙槽突及其相應的頰側(cè)軟組織可被麻醉。
注射方法:
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側(cè)口腔前庭溝做進針點,向上后內(nèi)方刺入約15mm。
②眶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
*將麻藥注入眶下管或眶下孔周圍
*麻醉區(qū)域:下瞼,鼻旁及上唇組織
麻藥注入框下管,則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經(jīng)
注射方法:
同側(cè)鼻翼旁約1cm處刺入皮膚,使注射針與皮膚呈45°,向上,后,外進針約1.5cm。
③腭部阻滯麻醉:
*腭前神經(jīng)阻滯麻醉:
將麻藥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經(jīng),故又稱腭大孔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同側(cè)磨牙,前磨牙腭側(cè)的黏骨膜,牙齦及牙槽突等組織被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張口,上頜平面與地平面成60°,注射針在腭大孔的表面標志稍前處刺入腭黏膜,往上后方推進至腭大孔。
*鼻腭神經(jīng)阻滯麻醉:
將麻藥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經(jīng),又稱為腭前孔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兩側(cè)尖牙腭側(cè)連線前方的牙齦,腭側(cè)黏骨膜和牙槽突。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張口,注射針自腭乳頭側(cè)緣刺入黏膜,然后將針擺向中線,與中切牙長軸平行,向后上方推進0.5cm進入腭前孔。
④下牙槽,舌,頰神經(jīng)阻滯麻醉:
亦稱下頜支內(nèi)側(cè)隆突注射法
可一次注射完成下牙槽,舌及頰神經(jīng)的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張口,在翼下頜皺襞外側(cè),相當于上頜第三磨牙面下0.5cm處為針刺點,進針深約2.5cm左右,針尖觸及骨面,回抽無血時,注入麻藥1.5~2ml,后將注射針退回約1cm,注入麻藥約1ml,再退至黏膜下注射麻藥約1ml。
⑤頦神經(jīng),切牙神經(jīng)阻滯麻醉
亦稱頦孔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及效果:同側(cè)下唇黏膜,皮膚,第一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頰,唇側(cè)牙齦及黏骨膜。
注射方法:
在下頜第二前磨牙根尖相應的口腔前庭溝進針,向前,下內(nèi)方刺入頦孔。
三.麻醉并發(fā)癥
*暈厥
*過敏反應
*過量反應
*注射區(qū)疼痛
*血腫
*感染
*麻醉后的黏膜病變
*注射針折斷
*暫時性面癱
*感覺異常
*暫時性牙關緊閉
*暫時性復視或失明
1.暈厥
原因:
緊張,恐懼,疲勞,空腹
癥狀:
頭暈,心悸,全身冷汗,脈弱,血壓下降
防治:
放平躺 酒精刺激 注射阿托品0.5mg
2.中毒反應
原因:
劑量過大,麻藥誤入血管,耐受力差
癥狀:
興奮型,抑制型
防治:
麻醉前用安定,加血管收縮劑,聯(lián)合應用句麻藥
3.變態(tài)反應
癥狀:
即刻反應,延遲反應
防治:
局麻藥過敏實驗
4.暫時性面癱
下牙槽神經(jīng)阻滯
藥物注射點位置偏后,針未及骨面,偏上超過乙狀切跡
5.暫時性牙關緊閉
麻醉注射到翼內(nèi)肌和咀嚼肌內(nèi),進針點靠后了。
口腔科患者最害怕的是——疼痛!
因此局部麻醉是重要的
因為怕痛好多患者寧愿選擇忍受
注射疼痛影響因素:
①人的因素
②器械因素
③藥品因素
臨床局部麻醉希望:
1.藥品的安全
2.劑量最少
3.過程疼痛最小
4.操作最簡單
5.效果最好
6.沒有任何風險
四.無痛麻醉的技巧
1.醫(yī)生本人要有自信心;
2.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刺破前表皮預先麻醉技術;
4.進針處涂布表面麻膏;
5.麻醉劑的溫度;
6.針頭一定要選用一次性的口腔專用針頭;
7.進針點最好選擇黏膜處,少選牙齦;
8.快速刺入,然后緩慢推進,加以按摩;
9.最關鍵當然還是麻醉注射位置,一定要準確;
10.選擇良好的設備。
口腔無痛局麻儀的優(yōu)點:
1.刺破前表皮預先麻醉技術
無痛局麻儀用計算機控制麻藥流速,所以可以先進藥,達到浸潤黏膜作用,使進針無痛。
2.無痛局麻儀用計算機控制壓力大
無痛局麻儀壓力能達到4個壓力,可以選更細的針頭,進行韌帶內(nèi)注射(牙周膜)
3.緩慢進藥技術
無痛局麻儀分三檔速度,(高中低檔)推進1毫升的藥液需要180秒左右
4.無痛局麻儀打傳導麻醉時不偏離更加準確
傳統(tǒng)的注射器,用大拇指頂住針管,施加壓力,推進針頭,無法進行精確移動,但是無痛麻醉儀的麻醉手柄就能做到這精確注射,因為電動推進方式,在注射的時候可以進行雙向旋轉(zhuǎn),這樣可以避免針頭偏斜,將會提高麻藥起效時間。
什么樣是一個好的麻醉方法?
1.少(劑量少)
2.?。ǜ弊饔眯。?/span>
3.簡(操作簡單)
4.無(過程無痛)
5.好(效果好)
各類注射針針頭長度:
局部浸潤和牙周膜注射常用10mm和20mm,阻滯常用32mm
根據(jù)麻醉的位置及方法選擇:
1.牙周膜麻醉(長10——12mm)
2.浸潤麻醉(長20mm)
3.傳導麻醉(長38mm)
4.針頭直徑(0.26——0.4mm)
刺破淺表皮預先麻醉技術:
預先麻醉:預先麻醉讓局部麻醉從進針開始就減少穿刺感覺。
表皮預先麻醉技術——表面麻醉
把針頭斜面貼在粘膜上,滴一滴麻藥在粘膜上(或棉簽上)停大約3~5秒。
表皮預先麻醉技術——預穿刺技術
45°輕輕刺破黏膜1mm,繼續(xù)推藥約3~5秒。
1.開始時,啟動慢流速,針頭繼續(xù)向前每1mm,推藥約3——5秒。
2.在形成穿刺過程中,調(diào)整注射針的方向,形成麻醉通道。
3.繼續(xù)進針,直到觸到骨面,直到針頭斜面貼在骨膜上,繼續(xù)推藥到需要的藥量,等待6秒后拔出針,避免藥液噴射出來。
口腔無痛局麻儀必備三要素:
1.安全!
2.穩(wěn)!
3.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