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經常亂丟亂扔東西,不好好吃飯睡覺,和別的小朋友不能“和平共處”……遇到這些情況,不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屁股、打手板,但這種教育方式所引發(fā)的爭議卻越來越大。在快樂教育、賞識教育理念沖擊下,“不打不成器”傳統(tǒng)家教觀念依然流行,家長自己打罵孩子的現象也依然廣泛存在。
“棍棒教育”應“下崗”
豆豆:兩歲半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豆豆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愛擺弄家里的各式電器,電源插座被他看上了,一個勁地玩?zhèn)€不停,媽媽批評了他好幾次,他仍然屢教不改,媽媽情急之下打了豆豆。
豆豆媽媽理由:電源插座不像別的東西,危險性很大,雖然有防電裝置,但小孩玩東西沒有分寸,可能會把它玩爛,漏電,后果不堪設想。和豆豆說5次了,他依然好像沒有聽見,裝不知道,繼續(xù)擺弄電源開關,情急之下我就打了他屁股。
子墨:3歲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子墨剛上幼兒園,平時在家里玩具都是他一個人玩,到了幼兒園也不許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玩具,誰敢動他心儀的玩具,就打誰。一次,爸爸來接他,看到他打了別的小朋友,就打了子墨。
子墨爸爸理由:這么小的孩子就開始使用暴力解決問題還得了,況且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別人家的孩子要是被打了家長肯定也不干,我要先板過來他這毛病,讓他嘗嘗被打的滋味。
專家觀點: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保教主任張曼認為,用棍棒對待孩子是家長最后的武器,也是家長無能的表現。
寶寶不聽話家長應該怎么辦
★懲罰教育——藝術批評的方式千萬種棍棒教育不可取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蕙燕認為,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能打孩子,如果家長打了孩子,恰恰讓孩子又增加了一個不好的模仿對象。家長應該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馮園長介紹,教育從來都不應該只采取單一的手段,在鼓勵的同時,如果發(fā)現問題、毛病,應該及時進行批評,甚至懲罰。懲罰有很多種方式。如對幼兒園孩子的打架行為,老師可以將他們強行隔離,坐椅子上十分鐘不許動,這對幼兒來說非常有效;懲罰也可以是剝奪做錯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家長可以讓酷愛看電視的孩子幾天都不許看電視,在一段時間內取消吃美食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處分、警告,剝奪參加活動或評獎的機會等進行懲罰;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懲罰方法叫“后果懲罰”,根據孩子的年齡確定孩子對所犯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損壞、弄臟家里的物品,可以讓他自己修復、打掃,如果他不能勝任,就要教育他,這樣做給別人增加了麻煩。
專家表示,懲罰是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必須要因人而異、適度。懲罰不是侮辱,更不是體罰,體罰、侮辱是對兒童的一種傷害,是侮辱人格的行為。家長打罵孩子也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觀念,且不說體罰孩子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單就其后果來說也是非常糟糕的。從長期研究數據來看,經常受到家長或老師打罵的孩子容易產生兩種極端傾向:一種是挨打后轉過身去打別人,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暴力傾向;另一種是變成膽小鬼,怯懦怕事。
★賞識有度——賞識是孩子的陽光賞識也講技巧
懲罰教育與賞識教育,真的是水火互不相容嗎?記者采訪的多位幼兒教育專家均認為,應該以賞識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對兒童教育來講,當然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因為孩子越小越容易認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笆郎蠜]有壞孩子”,賞識教育的奧秘在于喚醒“好孩子”。0-6歲的兒童處于一個“他律”階段,容易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判斷自身行為的標準,如家長、幼兒園老師說自己是好孩子就認為自己是好孩子。
懲罰是“要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懲罰也是先要鼓勵、肯定孩子,告訴他是個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他,而不能讓孩子產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覺;第二步是告訴孩子他犯了錯誤,做了錯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錯誤行為的危害性;最后要讓孩子積極面對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賞識教育的誤區(qū)
家長可以經常賞識孩子,說了以下這些話語,這些話聽起來是正面賞識的,也有鼓勁的作用,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烧J真分析,它們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賞識教育是很有技巧的:
>>事例1:
小凡從幼兒園回來后對媽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大龍。”
媽媽回答:“別這么說,大龍是個好孩子。”
分析:媽媽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但孩子畢竟是在向你表達觀點,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認他對小伙伴的判斷力,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斷他人、發(fā)展人際關系的能力。
>>事例2:
6歲的錚錚告訴媽媽今天她的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媽媽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分析:如果總是用“最漂亮的”、“最可愛的”這樣的語言鼓勵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令孩子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一旦孩子漸漸發(fā)覺并非如此,反過來有可能導致自我懷疑,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
>>事例3:
樂樂從幼兒園回來悶悶不樂,因為小朋友嘲笑他有個大蒜頭鼻子。
媽媽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媽媽就喜歡你這個樣子。”
分析:媽媽當然知道自己不過是在寬慰孩子??墒?,孩子就真的不知道嗎?他甚至可能會因為你不理解她的傷心,從而把不快壓在心底,造成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現心理障礙。
建議:專家認為,家長應先問問他,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后告訴她每個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無法比較的,多說幾次孩子就會習慣于接受現實。對于能夠改變的現實你可以給孩子提出積極的建議。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