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師詢問用行動研究做觀課議課的案例,這樣的案例比較多。我做過,河南鄭州中原區(qū)的毛廣偉老師也做過,這里分享一下在2007年9期《四川教育》刊發(fā)的我在四川省綿竹市紫巖小學用行動研究方法做觀課議課的案例。
研究主題來自實踐的困惑
《四川教育》編輯部把“有效研究課”的研究現(xiàn)場放到我們學校,這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編輯部要求學校提供一節(jié)沒有打磨、粉飾和作秀的原生態(tài)研究課,領導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準備一節(jié)課,對我可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呀,萬一上砸了怎么辦呢?”我的不安被同來的成都大學師范學院的陳大偉副教授看出來了,他一再強調,今天的觀課議課和平時的聽課評課不一樣,議課不采用“幾個優(yōu)點”“幾條建議”的傳統(tǒng)評課方式,而是從學生活動的狀況討論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從教師行為入手挖掘支持教師行為背后的價值觀念,從追求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思考教學實踐新的可能性。聽了他的話我稍許松了口氣,與教研組的其他幾位老師商量后,我決定用二年級的孩子上三年級的課文——《太陽是大家的》(因為此時正臨近期末,每個班的新課已經(jīng)結束)。緊接著匆匆忙忙吃完午飯,便開始熟悉教材,構思教學設計,熟悉學生。
一、確定研究內(nèi)容
薛衛(wèi)民的《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選擇這篇文章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理解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附:《太陽是大家的》
西邊天上的朵朵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從東山上升起的太陽/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處拔/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看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
太陽就要從西山上落啦/她要去哪兒/她要趁人們睡覺的時候/走向另外的國家。
別的國家里/也有快樂的小朋友/也有小樹和鮮花/我知道,此時/那里的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盼她……
二、確定研究主題:“有效引領學生體會詩情”
研究主題的確定,源自教學中的困惑。以前教學《假如》這首詩時,我在讓學生體驗“西西失去了雙腿之后的不便和內(nèi)心痛苦之情”時,積極踴躍發(fā)言的場面歸于平靜,個別學生的發(fā)言停留在淺層次上?!瓣P愛之情”無法理解,就不能達成本課“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huán)境”的教學目標。的確,作為四肢健全的學生,當然無法理解“西西失去了雙腿之后的不便和內(nèi)心痛苦之情”,無法真正與西西的情感對接,產(chǎn)生思想共鳴,無法真正走進西西的內(nèi)心世界??磥?,理解詩情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
同時,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其知識經(jīng)驗、生活閱歷、情感空間的局限,很難走進詩歌的意境和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如何有效地引領學生體會詩情?這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困惑點,也是大家協(xié)商后確定的研究主題。為此,我就以“有效引領學生體會詩情”作為研究主題,以《太陽是大家的》作為研究的載體,旨在納集體智慧之力攻克這一閱讀教學的難點。
三、確定教學思路
為了達成“有效引領學生體會詩情”這一研究主題,落實“讓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這一情感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在導入上,我出示“太陽”的謎語,引出課題,并引導孩子們讀好課題,力圖用這種方式迅速把學生的思維、視覺、興趣聚焦到課堂上來。
在體驗詩歌意境、詩情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明白這節(jié)課的目標;緊接著讓學生美讀詩歌、仿寫詩歌,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寫,進而深入理解本詩的詩情。
最后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升華情感、豐富思想,進而為學生后繼詩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上有四川省綿竹市紫巖小學羅國敏老師提供)
此時(2017年11月28日)評點:從問題到現(xiàn)場的行動研究的第一個要義是需要明確研究的主題,主題可以來源于教學中的困難、可以來源于學習以后的創(chuàng)造、也可以來源于學校變革課題的任務分解。從問題到現(xiàn)場的行動研究的第二個要義是有針對問題的變革方案,這種方案應該有突破性、超越性,這里的突破性和超越性主要表現(xiàn)為對自我既有行動的突破和超越。
教學智慧在“研究”中共生[1]
時間:2007年6月20日
主持人:陳大偉(成都大學師范學院)
授課教師:羅國敏(綿竹市紫巖小學)
議課成員:陳春玲、劉正興、席世容、蘇娟、吳永平(綿竹市紫巖小學) 羅大文(綿竹市教培中心)
陳大偉:謝謝羅國敏老師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堂研究課。之前,我們都明確了今天研究課的主題是“如何有效地引領學生體會詩情”,并共同確定這一主題可從三方面來進行討論:(1)文本當中蘊涵的感情因素有哪些?這節(jié)課老師想引導孩子體會的詩情是什么?這種詩情是通過哪些文字來表現(xiàn)的?(2)為了體會詩情,羅老師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有哪些有意識的教學行為?(3)老師的教學活動是否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可以做出哪些調整?
剛才我們已經(jīng)進行了現(xiàn)場觀察,現(xiàn)在議課就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我們先請上課的羅老師說一說設想,說完以后大家再展開討論。
關于教材中蘊涵的詩情
陳大偉: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教材的文字當中蘊涵了哪些詩情?你是怎么理解的”,這是一個教材分析的問題。
羅國敏:我希望通過這一首詩的教學,要引導學生理解太陽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給人們帶來的希望,同時還要引領孩子們?nèi)ジ惺苋澜绲暮⒆油谝黄{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我覺得體會太陽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和溫暖體現(xiàn)重點在第二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的文字中。
席世容:太陽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快樂,帶來了希望,還有生命,還給地球帶來了美麗。第一小節(jié)就寫的是太陽給人類帶來的美的享受,第二小節(jié)蘊涵生命和快樂。
蘇娟:我覺得,感情還蘊藏在標點中,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標點來體會詩情,比如:“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看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中的省略號。
陳春玲:我覺得還應該引導、激發(fā)孩子們對太陽產(chǎn)生熱愛的感情。
劉正興:我覺得這首詩歌還蘊藏著感激的心情。如果把鮮花、小樹當做人的話,它應該有熱愛和感激的感情。
陳大偉:我說說自己的理解。這首詩歌一開始寫“西邊天上的朵朵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其實這一小節(jié)當中蘊涵著體驗美的情感,“白云”和“紅霞”里就有十分鮮明的色彩美;第二小節(jié)是寫太陽一天中做了多少好事,其實這是一種對太陽感激的情感,也有一種對太陽歌頌和贊美的情感;第三小節(jié)寫太陽就要從西山落啦,這有一種舍不得的情感;第四小節(jié)有一種不能不舍的感情,因為太陽是大家的,別人也在期待,這里有分享的情感,同時,“我知道,此時,那里的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盼她……”還有站在他人立場理解他人的情感。
羅大文:第四小節(jié)蘊涵著讓孩子們學會共同分享的情感,也就是了解太陽是你的是我的更是大家的。
陳大偉:“是你的是我的更是大家的”說得很好。是不是把“更是大家的”說成“就是我們大家的”更好?
關于理解詩情的教學方法
陳大偉:羅老師,讓學生體會詩情,你做了什么?也就是討論教師的教學方法。
羅國敏:我主要采用了以讀促講的方式。詩歌的語言是很精練、很優(yōu)美的,要讓孩子們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積累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在讀的過程中,我注重了形式的多樣,如:抽生讀、比賽讀、齊讀、想象畫面讀等。
【教學片段一】
師:這是一首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的詩歌,這么美的文字咱們今天就用朗讀去感受,所以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美讀詩歌。
師:(板書:美讀詩歌)誰來給大家展示第一小節(jié)?
(生讀第一小節(jié),剛讀了一行)
師:別急,別急,老師想問問你,當你讀到這里,你仿佛看見了什么呀?
生:很美麗的晚霞。
師:它是什么顏色的?
生:紅彤彤的。
師:還看到了什么?再讀讀。(生再讀)
生:我還看見了朵朵白云。
師:朵朵白云變成什么?
生:晚霞。
師:什么顏色的晚霞?
生:紅彤彤的晚霞。
師:你再讀讀這話,讓老師感受到有朵朵的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生再讀)
師:你見過太陽落山嗎?太陽是怎樣落下去的?
生:慢慢地、慢慢地落下去的。
師:所以讀到這兒你速度就要慢一點,再讀讀。
(生再讀這一句,在“朵朵”、“紅彤彤”處放慢了速度。)
師:注意,這兒有一個詞(板書:紅彤彤),“彤”單獨讀是“tóng”,在這個詞里應讀“tōng”,跟老師一齊讀。(師生齊讀“紅彤彤”)
同時,我還注重利用文本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如在第二小節(jié),我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太陽在一天當中還為誰做了哪些好事?
【教學片段二】
師:孩子們,太陽除了為人類做了這些好事,它還幫助過誰?做了哪些好事?你能不能當當小詩人,仿照著詩歌中的句子自己編兩句。(生思考)
師:哪位小詩人來展示一下?
生1:他把溫暖灑下森林,讓動物快樂成長。
生2: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他把健康灑在小朋友身上。
生3: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他把金光往鮮花上灑,他把小草往高處拔,他陪著小朋友在操場上玩耍,他看著他們一張張歡樂的小臉。
師:祝賀你們?。ㄕ坡暎?/span>
而在第四小節(jié),我又充分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太陽從西山落下以后可能到什么國家,想象這些國家小朋友對太陽的急切期盼,體會太陽會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
【教學片段三】
師:孩子們,太陽會趁我們睡覺的時候走向哪些國家?
生1:美國。
生2:德國。
……
師:孩子們,太陽會去別的國家干什么?我們一齊讀讀最后一小節(jié)。(師引讀)
師:這里的小朋友在睡夢中都在等他,看來他們多么期望太陽可以早點到來呀!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一句話。(生齊讀)
師:他們是在睡夢中等啊、盼啊,聲音不要太大了,要不然會把他們吵醒了。(生再讀)
師:孩子們,老師聽出來了,看來太陽不僅屬于白云,不僅屬于鮮花、小樹、小朋友,他還屬于——
生:人類。
師:對,屬于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所以,咱們的課題是——
生:太陽是大家的。
師:孩子們,你們再次讓老師感受到了太陽不是你的,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
(生再次齊讀課題,突出“大家”。)
師:孩子們,太陽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帶來了光明,給整個世界帶來了美麗。讓我們帶著對他的這份感激,再來齊讀這首小詩,好嗎?
(生齊讀,有的孩子邊讀邊做動作。)
陳大偉:大家可以對羅老師的教學設想和處理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談談如果自己教學這篇文章,你還會什么樣的選擇。
蘇娟:在羅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我看見她是把每一小節(jié)分行進行指導,我認為這樣會把詩歌分解得太支離破碎了。
陳大偉:羅老師,你對她的意見怎么看?你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處理?
羅國敏:這是直接接觸具體文字的方法,我認為這樣處理可以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對文本的情感把握更到位些,但確實感覺有點破壞文本的整體感。請問蘇老師,假如是你,你會怎樣來處理?
蘇娟:假如我來教學第一小節(jié),我首先會引導大家整體讀,想一想這一節(jié)寫了什么?再引導學生想象太陽落山的畫面,然后有感情地朗讀。
席世容:我覺得羅老師第一小節(jié)處理得比較好。首先是讀,讀了后想象畫面,“你看到了什么?”如果在理解之后順勢引導孩子們背誦、學會積累語言就更好了。
吳永平:羅老師,我觀察到,你在引導孩子們讀課文的過程中加入了一定的動作,孩子們也跟著你邊讀邊動起來了;后來你不再做動作了,孩子們也隨之停了下來。請問,你是有意識這樣安排嗎?你覺得肢體語言對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有什么作用?
【教學片段四】
師:太陽除了屬于白云,它還屬于誰?誰來讀讀第二小節(jié)。
師:(打斷)請你停一停,當你讀到“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鮮花變成了金色的。
師:嗯,真美,是吧?再讀讀這個地方。(生讀,師做“灑”的動作。)
師:學著他全班再一齊讀這句。(生齊讀)
師:花兒開得更美了,更艷了,誰再讀讀下一行。(抽生讀)
(師用手勢做舒展向上的動作)
師:這時候,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樹在一截一截地長高。
師:這兒有一個詞是“拔”,真的是把小樹從土里拔起來嗎?
生:(搖頭)不是。
師:那“拔”指的是什么呀?
生:是小樹慢慢往上長。
師:對,小樹慢慢長高了,是吧?你再讀讀這行,讓我們感受到小樹在慢慢地長高。
(生再讀,師生齊讀這一行。)
師:誰再讀下一行?(抽生讀)
師:孩子們,你們到海邊去戲過水嗎?
生:戲過。我上一次去海邊的時候,浪好大啊!我在那兒打水仗,水花很大。
師:很快樂,是吧?老師從你表情中感受到了。來,通過你的朗讀把你的快樂帶給大家。
(生讀,表情不是很到位。)
師:孩子們再自由練讀練讀。
(師巡視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一位表情很豐富、朗讀十分到位的女生。)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孩子讀得特別好,現(xiàn)在我們請她站上講臺給咱們示范示范,其它同學注意觀察她的表情。
……
羅國敏:在這里,我的手勢語是有意識的。比如:當學生讀到“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把小樹往高處拔”時,我順勢把手慢慢抬高,讓孩子們感受到小樹真的在慢慢長高。我覺得課堂當中教師的肢體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吳永平:那請問你后面怎么沒有加入手勢?
陳大偉:你剛才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這個問題就是:什么時候用手勢合適?什么時候不宜用肢體語言?我觀察,羅老師的手勢既是有意識的,又是情不自禁的。剛才羅老師不自覺地對文章表現(xiàn)出了感情,她把她的感情通過手勢語傳遞給學生,學生也不自覺地受到感染。事實上,只有老師對文本產(chǎn)生了感情,孩子們才會隨之產(chǎn)生感情。但什么時候有手勢呢?在這一首詩里,師生只能在表達動作的動詞中才可能作出動作,這種動作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動詞。我看,后面的動作少了,是和可以表演的動詞少了有關系的。
陳春玲:這是一首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羅老師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讀為本”,引領孩子們讀出詩意,讀出詩情,讀出詩形,遵循了詩歌教學的規(guī)律。請問在這節(jié)課中,你想通過讀達到哪些目的?
羅國敏:我想通過讀讓學生理解文本,在讀的過程中去體會詩歌的感情。
主持人:請問陳老師,你平時教學也經(jīng)常要安排學生讀。就你而言,你想通過讀達到什么教學目的?
陳春玲:我會通過讀讓孩子們理解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陳大偉:是不是還有在熟讀成誦中積累呢?
陳春玲:的確是的。假如我來教,為了更清晰地體現(xiàn)讀的層次,我會設計幾個層面的讀:一是粗讀詩歌,整體感知;二是指導精讀,積累感悟;三是感情朗讀,升華文本。如第二小節(jié)的教學,我會先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了解太陽為大家做了哪些好事;其次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讀,體會感悟“灑”的溫柔、“拔”的愛護、“陪”的疼愛、“看”的慈祥;接著在想象中讀:當陽光溫柔地灑在鮮花上時,鮮花怎樣?當太陽把小樹往高處拔時,小樹怎么想?當她靜靜地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時,小朋友又是怎樣的心情;然后抓省略號引導學生說說太陽還為大家做了哪些好事;最后帶著對太陽的喜愛和感激之情朗讀第二小節(jié)再試著背誦。
劉正興:閱讀教學的一般結構為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我認為在處理重點段落上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比如學習第二小節(jié),可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從整體上知道這一節(jié)寫的是太陽一天中做的好事,然后讓學生再讀,透過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繪陽光下的鮮花、小樹、小朋友以及摹仿文章的句式說一說太陽還做了哪些好事。如果學生描述不清,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渲染,讓學生閉目想象,讓學生走進這美好的意境當中,從而產(chǎn)生對太陽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在此基礎上將這種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就體現(xiàn)了一個由“言——象——意——言”的語言學習過程。
羅大文:我認為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重在感受詩歌的韻律,更重在通過閱讀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讀。如果我來教學,我會在“吟”和“誦”這兩方面做文章,還要注重老師的范讀。
陳大偉:羅大文老師提到了范讀的問題。我想問問羅國敏老師,你對范讀是怎么看的,你認為范讀有什么好處,這節(jié)課你為什么沒有采用范讀?
羅國敏:我之所以沒有采用范讀是因為我覺得孩子們的朗讀很到位了,如果孩子們沒讀好,我就會進行范讀。如果我先采用范讀,這樣對文章情感的體悟就會在孩子們頭腦里形成定勢,就會阻礙他們對文本情感的理解。
羅大文:我個人還是非常主張老師要范讀。第一,范讀有利于幫助學生識字,第二,范讀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朗讀的方法。
陳大偉:可能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老師的范讀當中,學生更容易體會詩歌的感情。羅國敏老師認為范讀可以對學生感情體會形成定勢,這種可能性是完全有的,這樣范讀也就成了雙刃劍。
關于體驗詩情的教學效果
陳大偉:現(xiàn)在討論第三個問題。羅老師,請你判斷一下,你所期望學生體會詩情的目的達到?jīng)]有?
【教學片段五】
師:孩子們,外國的小朋友正在睡夢中等太陽,他們等太陽干什么?
生1:等他給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
生2:等他把小朋友叫醒。
生3:等他把光明灑向世界,把溫暖灑向我們的身體。
師:那鮮花、小樹等他干什么?
生1:等他幫鮮花、小樹長高。
生2:鮮花、小樹等他提供氧氣長得更高,開得更鮮艷。
師:你們說外國的小朋友希望他早點來嗎?
生:希望。
師:再來讀讀最后一小節(jié),再來感受感受外國小朋友急切盼望的心情。(生齊讀)
師:孩子們,看到外國的小朋友等得那么焦急,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呢?
生1:我想說:外國的小朋友們,你們別急,太陽馬上就會來到你們的國家的。
生2:外國的小朋友,你們別著急,太陽已經(jīng)來到了你們的國家,因為只有一個太陽,所以他會照耀所有國家的。
……
師:孩子們都在勸告這些國家的小朋友別著急,還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1:等太陽來到你們的國家,你們的國家就會全部是金黃色的。
生2:太陽來到你們的國家,就會幫你們驅趕黑暗,帶來光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不是你的,不是我的,而是屬于——
生:大家的。
師:除了太陽是大家的,還有什么是大家的?
羅國敏:大家也可以看到,今天孩子們的表現(xiàn)應該說是非常精彩的,他們對詩歌的感情應該說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只是學完詩歌后對于理解“太陽是大家的”的寓意還比較模糊。我想請問在座的各位老師,應該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
陳春玲:我注意到了這么一個細節(jié)。羅老師在帶領學生學完第二小節(jié)詩歌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太陽還為誰做了什么好事?請你當當小詩人仿照詩歌編一編”(見教學片段二)。坐在我身邊的廖柯宇轉過頭問我:“阿姨,你說呢?我不知道?!?strong style="outline: 0px;">這個學生是我朋友的孩子,我比較了解他,他思維活躍,表達能力強,但是這個問題卻難住了他。我認為在處理時還可以減緩坡度。若老師先提示學生:“太陽把金光灑在湖面上,湖面會怎樣?暖烘烘的太陽照在剛洗凈的衣服上,衣服怎樣啦?”再讓學生當小詩人仿編詩歌,這樣就容易多了。
羅國敏:我在用本班學生教學時,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得非常順利,孩子們也想象得很精彩,但我忽略了年齡差異,這畢竟是二年級的學生呀!看來課堂中我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備課還要更充分地備學生。
陳大偉:你已經(jīng)做得很不錯,只是我們總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效果。除了關注學生,我們再來看一看你在第二小節(jié)中的教學(見教學片段四),再看一看這一小節(jié)的文字:“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處拔;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看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這是一個總分結構句,你的處理是在學生讀完以后,首先關注“當你讀到'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缺乏“一天中,太陽做了什么”的總的鋪墊和引導。這一節(jié)就是說太陽“做好事”,可以說,“做了什么”是后面學生仿編詩歌的方向。沒有這樣的方向,就可能使學生無從想象,也就使學生覺得難了。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學生難以找到話題的原因之一。
羅國敏:你的意思是可以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結構上進行調整,并且要把“做好事”作為后面學生仿編詩歌的方向。
陳大偉:我是這個意思,以后你可以試一試。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需要討論的問題?如果沒有,最后我們要把感謝的掌聲送給授課的羅國敏老師。觀課議課強調直面問題、討論問題,她是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下貢獻了這樣一節(jié)原生態(tài)的課。以這節(jié)課作為平臺和載體,我們一起討論了教材、教法和教學效果,認識了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收獲來自羅老師的貢獻,謝謝羅老師!
[1]《四川教育》記者王建強、成都大學師范學院陳大偉整理
此時(2017年11月30日)評點:(一)行動研究是針對預先確定的主體的研究,根據(jù)主題分解出研究的方向,讓大家有思考和對話的方向,這一點很有必要重要。主題分解很考水平,可以從教材、教法、教學效果等方向分解。(二)在議課時,主持人比較關鍵,既要引發(fā)討論,引出不同意見——“打群架”,又要控制沖突,避免傷了彼此的和氣和感情,要注意引發(fā)思考、激發(fā)不同經(jīng)驗的反思和改造。(三)在每一個小問題討論結束,應該有一個小結,把教研的經(jīng)歷轉化為教研的經(jīng)驗。一方面是因為時間,另一方面也因為版面,當時關注和記載這方面的內(nèi)容不多。在后來的實踐中,我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