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任正非:“為什么華為可以如此成功?”
任總給到的回答是:“華為的成功主要靠集體奮斗?!?/span>
而想要實現集體奮斗,首先必須要解決一個管理難題:分對錢。
因為,錢分對了,管理的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那如何分錢,才能實現集體奮斗的呢?
圍繞這個主題,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四塊內容:
01. 什么是集體奮斗?
02. 為什么企業(yè)不能集體奮斗?
03. 華為如何實現集體奮斗?
04. 給大家的三個建議。
什么樣的狀態(tài),是大家心目中的集體奮斗呢?
一句話簡單總結:一起干和爭著干。
什么是一起干?
·勞方和資方“一起干”。
·組織之間“一起干”。
·員工之間“一起干”。
什么是爭著干?
·主動挑戰(zhàn)高目標,狼性十足。
·你追我趕,爭當先進,士氣高漲的氛圍。
“明明錢都分了,為什么大家的積極性還是不高?”
“明明錢分了不少,為什么還是實現不了集體奮斗?”
為什么大部分企業(yè)分錢,不能達到“一起干”和“爭著干”的效果呢?我們先來看這3個熟悉的分錢場景:
場景一:根據部門的職責發(fā)獎金。
銷售部門靠業(yè)績提成,研發(fā)和職能部門靠目標*績效,制造/采購部門看降本。
這會產生什么弊端?
1.研發(fā)和生產響應速度慢,產品成本下不去。
市場是銷售部門的職責,市場賣的好不好,和研發(fā)年底的獎金無關,與生產的降本目標無關。
銷售想要推動生產進度、響應客戶需求,研發(fā)和生產沒有意愿回應和支持。
同時,降本主要是生產部門的責任,而作為降本的源頭,研發(fā)部門,沒有動力去改進產品。僅靠生產一個部門,成本總是居高不下。
2.天天價格戰(zhàn),企業(yè)毛利持續(xù)降低。
銷售部門靠業(yè)績提成,為了做大市場,擴大規(guī)模,最簡單的就是降價。最終導致市場規(guī)則被打破。銷售拿了很多獎金,但企業(yè)的毛利卻持續(xù)降低,甚至虧錢。
場景二:獎金與目標或人數掛鉤。
員工有一個基礎獎金數,年底根據目標達成率發(fā)放獎金,每個人的獎金加起來就是公司獎金的總數。
95%以上的企業(yè)都采用了這種分錢邏輯,但這又會產生什么問題?
1.博弈目標比達成目標更重要。
年初目標定的越高,年底目標達成率就越低,與其挑戰(zhàn)高目標,不如挑戰(zhàn)老板,把目標壓低一點,不僅一年都輕松,獎金還不少。
2.不斷擴張人員規(guī)模,人越多,獎金包越多。
部門獎金和人數掛鉤,人越多,包越大。即使業(yè)績沒有增長,也要通過加人來顯示工作繁忙,反正加的人都由公司買單,最終公司面臨人頭控不住,不堪重負。
場景三:合伙人制分錢。
把利潤、增量及結余的費用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獎金分配的來源,給到一把手、經營團隊及部分員工。
表面上看,這個模式能很大地激發(fā)大家的積極性。但是它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1.重收獲、輕投入。
合伙人制等于將地盤承包到戶,地方的當年收益和個人及團隊的收入息息相關。
那些短期內看不到回報、初期成本高,或者需要花時間構建的大客戶關系,地方就不愿意投入。因為短時間收不回糧食,會影響獎金收入。
2.人員板結,流不動。
企業(yè)的糧倉、優(yōu)勢地區(qū),每年都有很好的收益,來的人不想走了。處在好地區(qū)的管理者,就在這個地盤上一直躺贏。
而不毛之地,鹽堿地,就沒有人愿意去,因為短期內業(yè)績很難改善,去了意味著沒有獎金。
最終導致人員板結,公司做不到指哪打哪。戰(zhàn)略市場、戰(zhàn)略產品,無人承接。
上面這三個場景,其實都是沒有解決好如下3個層面利益一致性的問題:
1.勞方與資方利益不一致。
價值創(chuàng)造出來后,資方拿的更多,勞方等候分配,或者勞方吃了很多工資獎金,資方收益年年下降。
2.部門之間利益不一致。
前中后臺力出多孔,部門都有各自利益,沒有共同的利益,很難相互協作,團隊作戰(zhàn)。
3.個人與團隊導向不一致。
激勵機制只關心個人的考核和獎金,人人都在單打獨斗,無人關心公司利益,缺少共同的目標。
如果這3個層面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失去了共同的利益,企業(yè)就沒有了協作的基礎。
那華為是如何分錢,來解決大家“一起干+爭著干”的問題呢?
·“利出一孔”是確定錢跟產出的唯一關系。
企業(yè)的任何組織、個人的物質來源,都來自于其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業(yè)績。
企業(yè)不是福利組織,也不是事業(yè)單位,所有的錢都是組織、團隊和個人掙來的。
同理,勞動者能分多少錢,只能從他們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業(yè)績當中去分享,沒有其他任何的渠道。
·“力出一孔”指公司前中后臺所有部門齊心協力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客戶的訂單和對應的回報。
作戰(zhàn)部門是直接服務于客戶、跟客戶簽合同的價值創(chuàng)造者,可以直接從其創(chuàng)造價值里面去獲取利益。
而職能、研發(fā)部門是通過為作戰(zhàn)部門提供服務來分享利益,但是利益來源也是銷售前端簽訂的合同。
所以,只有后臺和中臺部門服務好前端的市場銷售部門,為客戶做好服務,才有可能獲得利益。
二.實現“利出一孔,力出一孔”,頂層的核心理念在于“獲取分享制”。
任何人的獎金都是由公司業(yè)績、組織業(yè)績和個人業(yè)績共同決定的。公司不掙錢,組織沒業(yè)績,個人績效再好,個人也不會有獎金。
那么,怎么做好“獲取分享”呢?
1.首先,要解決勞方和資方共同分享的問題,即勞方和資方能不能同虧同盈。
公司的業(yè)績越大,公司拿出來分的獎金應該越多,跟目標沒關系,跟人數沒關系,公司業(yè)績翻番,拿出來分的獎金就應該翻番。
如果我們的員工人數翻了翻,那么每個人分的獎金就無法增加;如果我們的員工人數跟去年還一樣,那么每個人平均分到獎金都可以翻番。
公司形成這樣的共識后,部門業(yè)績大,分到的獎金包就大;部門少用人,人人就多發(fā)獎金。
這樣各個主管就會愿意向公司領高目標,因為獎金總量是跟業(yè)績結果掛鉤,沒有跟目標掛鉤。而且部門也愿意減人,因為人少就多分錢。
2.其次,要解決前中后臺各部門之間,共同分享公司的獎金“大蛋糕”問題 。
我們一般分成兩層進行“蛋糕”切分。
第一層叫做共同分享。
公司的整個獎金池大蛋糕出來以后,前中后臺共同來切分大蛋糕,基本分配的邏輯就是按比例去分。
公司業(yè)績越大,獎金池大,每個部門就可以多分,就解決了前、中、后臺有共同利益的問題。
第二層叫做賽馬機制。
如果第一層共同分享是社會主義的話,那第二層就是市場經濟,在同一體系內的部門,相互之間要賽馬,誰的業(yè)績大,誰的獎金就多。
所以整個公司從前中后臺既要解決共同利益的問題,也要從同類組織之間解決賽馬的問題,這樣每個小部門才能看到與公司的共同利益。
3.最后,要解決好個體與團隊分配關系的問題。
獎金分配到個人時,關鍵在于識別貢獻。只有打回糧食,才來討論如何分。集體奮斗實際上就是解決組織和個人的問題,先組織,再個人。業(yè)績越大,包越大,每個人可分的就越多。
而大量公司卻希望先把分配到個人的方式討論清楚,然后再去找獵物。
當然,在這個機制下,主管和管理團隊的指揮權也特別強。組織想要做新客戶,就可以指揮員工去行動。
只要組織在分配上不讓員工吃虧,那么員工就一定會圍繞組織目標去展開工作。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