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國的詩歌源遠流長。
如果沿著這條詩歌的長河,追尋它的源頭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條從山澗奔流而下的、低吟淺唱的溪流。這溪流攜帶著浪花,驚艷著時空長河,它就是《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古代文獻,其中許多詩歌記載了關于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以及商周之際的許多歷史大事件和民族早期活動的史實。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也稱為“國風”,包括15個諸侯地區(qū)的詩,共160首,占《詩經(jīng)》篇數(shù)的一大部分,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首,這些詩都是周王朝京畿一帶的詩歌;頌分為“魯頌”、“周頌”、“商頌”,一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魯國和商代的統(tǒng)治者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jīng)》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迷人的藝術魅力以及寫實的精神,成為了我國詩歌史的開河之作、集大成之作。
同時《詩經(jīng)》也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詩中有畫,景情并茂,樸素的詩句蘊含著當時的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社會人文風情。
詩經(jīng)中的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永恒主題,構筑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里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托,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yǎng)。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說:“《詩》正而葩?!睕]錯,韓愈說的就是《詩經(jīng)》。
《詩經(jīng)》以其生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絢麗而綺美的文字意象,才在中國傳頌詠唱兩千余年而不衰,膾炙人口數(shù)百代而不厭,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詩經(jīng)》中的第五篇《國風·周南·螽斯》就是一篇反映詩經(jīng)時代的先民為祈求婚姻美滿、多子多福、家業(yè)興旺的民歌:
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就詩篇編排而言,《詩經(jīng)》中的第四篇《樛木》是一首關于婚禮祝福的詩歌,第五篇《螽斯》繼而詠誦生兒育女,祈求多子多福,理解起來就合情合理了,因為螽斯指的就是蝗蟲。
從《詩經(jīng)》編排看來,這一點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恐怕就是當年《詩經(jīng)》的編訂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吧。
西周初期,生產(chǎn)力還是相對落后的,尤其是在農(nóng)耕時代,勞作耕地建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人多了也就力量大了。就家族而言,人丁興旺、人口眾多有著先天的、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
加之西周時期的醫(yī)療保健相對落后,造成了出生人口率相對很低,人們希望多生孩子的愿望就很強烈。所以,先民對螽斯這種繁殖能力很高的昆蟲,或者對生殖繁衍能力很強的兩棲動物如青蛙等產(chǎn)生圖騰崇拜的心理。這一點在考古出土的先民所使用的器具上就能看出來。
西周時期人們的這種多子多福的愿望就更加強烈起來,由此而反反映到文學詩歌作品中來,這也就順理成章了。
《螽斯》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像第四首《樛木》所用的寫作手法一樣 , 《螽斯》以一唱三嘆的的復沓形式,在三重唱的腔調中營造出了一種美好的祈愿。詩章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詩意逐章遞進。
而且《螽斯》這首詩中的復沓疊唱形式,將這首詩的藝術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將這首詩的主題彰顯得非常明朗。
三次復沓重唱“宜爾子孫”,使《螽斯》這首詩的主旨更加顯得豁然明朗;六組疊詞“詵詵”“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巧妙地運用,讓全詩韻味深長,讀來回味良久。
《詩經(jīng)》中運用疊詞來表現(xiàn)物或者人或者事是常用的寫作手法,而《螽斯》這首詩的獨具魅力之處在于:六組疊詞,排篇布局相當規(guī)整,三章聯(lián)用,韻味悠然。
如果這首詩歌朗誦或者詠唱的話,每章最后一句肯定是余音繚繞,韻味深長,意蘊綿延。雖然全詩只有39字,每一章也只有13字,但是這不會影響整體的朗誦或者詠唱。這就是《詩經(jīng)》的魅力,這種章短韻長的審美效果對后世的詩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就是《詩經(jīng)》的魅力,這種章短韻長的審美效果對后世的詩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螽斯》全詩一共三章,第一章是寫家族人丁興旺;第二章是寫家業(yè)世代綿延;最后一章是寫家中和睦相處,歡聚一堂。
全詩的排章布局是并列的,六個疊詞的意思趨向于一點,就是多的意思,但是又略有差別,這就讓詩意在無形中逐章遞進、逐章升華,這是《詩經(jīng)》中最常用的復沓寫作手法。
《螽斯》的寫作手法上運用的是“比”這種修辭手法,也就是比喻,借物喻人。全詩三章開頭都是以螽斯作為比喻的本體,然而作者卻是借物喻人,行文如行云流水,詠唱起來自然得體,有渾然天成的效果。
螽斯是比喻性意象,這對后世的祈福,以及對后來的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人們在祈求多子多福時經(jīng)常會說“螽斯衍慶”“瓜瓞綿延”等,不一而足。
在對本詩主旨的歷代研究中,很多人都拘泥于形式,甚至牽強附會,《毛詩序》中就說:“《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
這樣的解讀雖然說出了人丁興旺的主旨,但是拘泥于教條式的空泛,而不能廣泛流傳,因為這種解讀并沒有從大眾化的角度去考慮,有點空中樓閣、不明覺厲的意味,高深卻不接地氣。
南宋學者朱熹《詩經(jīng)集注》中說:“故眾妾以螽斯之群處和集而子孫眾多比之。”這不僅秉承了毛氏之說,還增添了經(jīng)學化的解釋,就有點脫離詩經(jīng)中的“國風”的本質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了。
我們學習《詩經(jīng)》,就應該有大歷史的理念,綜合當時西周社會背景,然后就詩論詩,這樣反而會更加能領悟《詩經(jīng)》的真諦。
那么怎樣解讀這首詩,才會顯得有新意且又能接地氣呢?不妨從《螽斯》本身入手,來一番穿越時空的詩意暢想曲。
詩經(jīng)時代,有這么一個大家族,他們一家人的心情格外開心,因為家中去年結婚的一對新人就要升格做父母了,新婚妻子經(jīng)過“十月懷胎”的辛苦,家中馬上就要增添人口了。家中的老人早早地就到宗廟里去祈求祖先的保佑,祈求神靈的護佑。
曾祖輩,祖輩,父輩都穿戴整齊,虔誠禱告,隨著啼哭聲響起,兩個寶寶呱呱墜地,所有人都開心了,年輕的媽媽喜極而泣。家中的年輕女子都在幫忙,她們拿來早就準備好的寶寶的新衣服,把剛出生的寶寶抱進襁褓。家中添丁,這是多么令人開心的事情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覺幾年過去了,兩個小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們可以幫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了,他們是那么聰明、那么可愛,不知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多少的歡樂。
他們的童年時光是在游戲、讀書與學習禮儀中度過的,他們要像他們的父母祖輩一樣優(yōu)秀,他們要學習更多的技能,長大了好繼承家業(yè),讓家庭的事業(yè)更上一層樓,讓父輩們已經(jīng)取得的業(yè)績在他們手里再創(chuàng)輝煌。
今天是兩個小孩子十二歲的生日,這一個生日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古代十二歲預示著要有脫離父母幫助而能獨立生活成長的能力了。
這一天是他們的成人禮,兩個臉上還顯得有點稚嫩的孩子依偎在親人的懷里,聆聽著他們的諄諄教誨。其實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很多的技能,掌握了很多的知識。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為兩個孩子的生日而忙活著,他們在步入社會之前是有很多的準備工作的,雖然很是舍不得孩子們步入社會,但這是他們成長所必須經(jīng)歷的。
豐盛的晚餐準備好了,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四世同堂,其樂融融。這一夜觥籌交錯,歡聲與笑語飄蕩在這個幸福的家庭晚宴里,幸福甜蜜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交融在每一個人的心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