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前的一些簡單背景說明:
1、在天津失陷,聯(lián)軍揮兵進駐武清縣的情況下,咸豐決定派奕展開議和,但肅順為首的強硬派依然不愿意放棄武力,認為作戰(zhàn)失利只是偶然因素,聯(lián)軍無論在數量還是在環(huán)境上都處于下風。因此,咸豐在給奕議和旨意的同時,又給了僧王剿辦的旨意。但實際上,當時清朝內困外乏。南方的太平軍隨幾經失敗,但在李秀成和陳玉成的帶領下,似乎有起復之像,南方的幾路漢軍似有自保經營之意。朝廷處于外剿長毛,內防家奴的尷尬境地。為此,對洋人作戰(zhàn)不敢輕易調動南部的部隊入京。而肅順對于在剿滅“北伐”而興起的滿蒙部隊又頗為倚重。
加上聯(lián)軍當時奉行的是外交無余地時,軍隊司令方可全面指揮。巴夏禮和額爾金樂觀的認為,奕的到來,意味著滿清的屈服,他們的舞臺開始了。軍隊將起到次要作用。因此先期出發(fā)的部隊很少,給了清軍錯覺。認為洋人兵少可欺。
2、僧王原本是在通州布防,并采取防御態(tài)勢的,基本將部隊分散把手北京到通州的各個要道,用于防止聯(lián)軍從大興縣或者水路偷襲北京(又過于看重聯(lián)軍海軍實力了),天津一戰(zhàn),蒙古騎兵損失很大,不得不臨時征召了蒙古各旗的牧民作為補充。雖然他了解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力,但他本人也很希望通過戰(zhàn)爭洗刷之前的恥辱。但實際上這個部署導致,清軍的力量分散,難于互相支援,在后來的張家灣作戰(zhàn)時便體現(xiàn)了出來。
3、外交談判的失敗十分意外,而使團被扣也十分意外。聯(lián)軍在沒有重炮部隊的支援下,敢于直接、迅速的向僧的大本營發(fā)動進攻,更讓清軍感到意外??傊贿B串的意外導致了張家灣的作戰(zhàn),八里橋戰(zhàn)役拉開了序幕。
法軍第二旅、炮兵部隊和英軍的阿姆斯特朗重炮隊(二十四門)趕來增援。聯(lián)軍增兵至8000多人,其中僅炮兵就有近3000人。法軍以步兵為主,沒有騎兵(僅一個十幾人的小分隊,作為外交禮儀衛(wèi)兵,大部分在談判時被俘虜了),其中士官為1000多人。英軍以騎兵(含錫克族騎兵)和炮兵為主。
法軍的第一旅和第二旅是拿破侖三世親令全國挑選的精銳部隊。聯(lián)軍總司令孟托班將軍雖然年邁但卻又很豐富的亞洲作戰(zhàn)經驗。法軍還有個70人的戰(zhàn)地醫(yī)療隊,有著很豐富的戰(zhàn)地救護經驗,這是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遺產。事實證明這極大的減少了聯(lián)軍的死亡人數。使團的幾百廣東苦力隊并沒有像大沽口那樣參加戰(zhàn)斗。
9月18日,張家灣作戰(zhàn)之后。聯(lián)軍迅速增援,兵力達到了8000以上,而重炮終于運到了。事實上,整個遠征期間聯(lián)軍都是極為嚴肅的對待清軍這個對手的,絲毫不敢怠慢。
僧王的初戰(zhàn)失利,加上之前天津的失手給了他的政敵在朝廷上很大的發(fā)言權,肅順等人對與僧王的態(tài)度一直都是很曖昧的,因此對于防衛(wèi)京師大軍的指揮權,一直都沒有授予。八旗的部隊(主要是抬杠兵和火炮部隊)也一直都沒有使用。
實際上所謂的三萬大軍是三只互不統(tǒng)屬的部隊。僧是親王,勝寶是八旗副都統(tǒng),瑞麟是禮部尚書。除了僧外,另外兩個都沒有什么作戰(zhàn)經驗,勝寶原是琦善的部下,瑞麟是道光的親戚,兩人都是在剿滅北伐太平軍的過程中被提拔的文官,成為了當時的軍事紅人,為肅順等人所倚重。
由于下旨為“會辦”,且二人是旗人統(tǒng)帥旗兵,故僧對二人很難統(tǒng)御。勝寶多年后被慈禧賜死。瑞麟在廣東任巡撫,剿滅長毛天地會余黨,病死在任上。
因此我們在考察八里橋之戰(zhàn),清軍的表現(xiàn)時,派系侵軋導致的指揮系統(tǒng)的混亂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9月21日,凌晨4點,英軍首先從張家灣開拔,向八里橋進軍,早上7點僧格林沁的馬隊前衛(wèi)和法軍第一旅先遣隊遭遇。就此戰(zhàn)役序幕拉開。法軍第一旅的一個幾百人的先遣隊,攜帶野戰(zhàn)炮和工兵走在隊伍最前。
21日,早上聯(lián)軍從通州城外開拔的時候,清軍并未內掌握動向,因為駐防通縣巡哨的騎兵被調防去了后方。聯(lián)軍行軍1個多小時也沒有都沒有發(fā)現(xiàn)清軍。雖然行軍速度不快,但由于道路狀況很糟糕,炮兵部隊的輜重一直無法跟上隊伍。由于一直沒有見到敵軍,法軍的幾百人先遣隊因此大膽行進了很多。等僧的巡邏馬隊發(fā)現(xiàn)他們時,清軍的廚師剛為將官備好了早餐的宴席。而聯(lián)軍的偵察工作做的很好,大致了解清軍的作戰(zhàn)數量和布防情況。而且孟托班這個50多歲有著豐富亞洲事務經驗的將軍,很注意集中兵力與土著作戰(zhàn)(后來為了集中兵力,通州縣城都沒有派兵駐守)
僧的反應很快,迅速組織騎兵部隊進攻這個先遣隊,這支蒙古騎兵還是顯示了一定的專業(yè)素質,行進到法軍50米左右才被發(fā)現(xiàn)。但他們只是騎射,并未沖鋒。很快就被大炮擊退了。法軍先遣隊的指揮官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隊伍太突前了,便迅速組織部隊后撤,并通知后面部隊戰(zhàn)況。果然不出所料,僧王的第二批蒙古騎兵趕到了,一部分從正面沖鋒,另一部分從第一旅的左翼迂回包抄,希望能包圍這股法軍。這時有個很戲劇的情況,英軍的格蘭特將軍聽見炮聲后,不明情況,便帶領小股騎兵前往法軍陣前偵察。結果差點被這直迂回的蒙古馬隊俘虜?;琶ε芑赜④婈嚨氐母裉m特命令英軍迅速出擊。就這樣這部插入英法結合部的馬隊在兩面火力的齊射下被殲滅。僧的第二次進攻失敗了。
此時,第二旅在八里橋附近也遭到了攻擊,隨后趕到的法軍重炮部隊,架起了大炮,開始炮擊八里橋一代清軍的防線。而英軍也把阿姆斯特朗重炮部隊調到了聯(lián)軍中翼即第一旅的陣地。面對聯(lián)軍優(yōu)勢的火炮攻擊。清軍騎兵展開了第三次進攻,再次攻擊英法兩軍的接合部,并南進迂回英軍防線,但歸于失敗,英軍騎兵在取勝后開始西進追擊蒙古潰散的馬隊。
第一旅和第二旅乘勝進攻八里橋,聯(lián)軍炮火十分精準的掀翻了清軍的所有炮位,雖然這些炮在作戰(zhàn)時基本都得了哮喘,后來繳獲的清軍大炮中有一門居然是17世紀荷蘭鑄造的。
在八里橋南村莊的勝寶,在法軍第一輪火炮攻擊時,就被炸傷落馬。于是他迅速帶領所部幾千余人后撤至定福莊,并將定福莊的部隊一塊帶走回了北京。據說,是他在撤退途中下令處決了2個聯(lián)軍俘虜,并將尸體拋到了運河里。
看到勝寶撤退,瑞麟所部也迅速潰散。但也有一些部隊沒有撤退,而是堅持抵抗。以至于孟托班的兒子在一個村廟里差點被擊斃。
上午九點,僧王在得知勝寶、瑞麟潰散后,命令所部迅速移師八里橋,并讓衛(wèi)隊攜帶自己的帥旗固守八里橋上。不久,英軍的騎兵深入于家圍附近??吹接斜话鼑奈kU,僧王悵然而退。
上午12時,聯(lián)軍陸續(xù)攻占咸戶莊、八里橋、定福莊等清軍大營,看到營帳里還擺著沒有動過的早餐。
后來一隊迷路的法軍推開了一個園子的門.....
關于野戰(zhàn)工事的問題,這個其實很簡單,當時構筑的主要是炮兵工事和簡單的篷車阻擋工事,還有借助地形的簡單工事。而且法軍的先頭部隊就有工兵。聯(lián)軍與騎兵交戰(zhàn)的第一個主陣地在八里橋南6里左右的位置,這一帶其實道路很不好,而且灌木和樹木很多。那一帶的平原并不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東部還有運河的河網。
當時橋南部還有很多村莊。所以不是一定就有利于騎兵作戰(zhàn),步兵依托地形也一樣有利的,平原有利騎兵是兩面性的,要看具體交戰(zhàn)地形,你比如說張家灣作戰(zhàn)其實騎兵并不利,很重要的就是那個地方有河網。限制了騎兵移動。所以僧王也就主動放棄了張家灣和郭家墳。
而且北京過去其實是水鄉(xiāng)。。。沼澤、樹木、灌木很多,河網密布。所以聯(lián)軍要打八里橋,因為這是官道上的唯一一個石橋。此去北京不過20多華里。
迂回英軍騎兵就是去打八里橋西面一華里的一個木橋。但是居然迷路了。一直向西扎到了于家圍。
張家灣談判不亦樂乎,聯(lián)軍外交官風頭大勝,似乎可以外交解決了。但一個買補給的法軍軍官在鎮(zhèn)上看到一個布告,雖然他不懂,但邊上的清兵懂了,那是懸賞洋人頭的布告。于是乎。。。一場獵頭大戰(zhàn)開始了。
我國的很多史學家也認為,僧打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英軍有騎兵部隊。但是我看的資料表明,被俘虜的使團成員交代了聯(lián)軍的很多情況,其中就包括騎兵的問題。而且被俘虜的30多名士兵就基本上是騎兵。怎么會不知道?只能說,就算知道有,看到如此懸殊的人數對比,清軍也覺和沒有一樣。就像“孟騎”經常教導我們說的,“戰(zhàn)爭觀念和技術已經差了兩個時代了,古代再優(yōu)秀的騎兵也無法與近代騎兵相比”
“至于這個差距,全球通史一書認為清軍同英軍的差距要比阿茲特克同西班牙的差距大得多。
說這兩者差距相當已經是出自我個人對當時東亞軍事的看好了。
滿清軍事處于中世紀晚期,英國陸軍處于后拿破侖時代,中間還隔著近代早期(古斯塔夫時代),近代中期(腓特烈時代)。阿茲特克與西班牙也就隔著古典時代與中世紀兩代,這兩代在軍事上的變化確實不比近代大?!?br>
上引孟加拉槍騎兵的話
“格蘭特下令龍騎兵和錫克騎兵出擊。清兵退到一條寬而深的壕溝后面。龍騎兵一一越過障礙;可錫克騎兵因轡韁妨礙,連人帶馬相繼跌入壕溝中,馬斷了腿,人被壓傷。幸虧大部隊趕來驅散了敵兵。
英軍騎兵向好幾處清軍營地猛撲過去。守兵倉惶棄營而逃,僅有一處例外。英步兵迅疾出動,一路奪營揭寨,未遇險阻。在一個舍棄的營寨中,英軍找到兩面禁旅黃旗,格蘭特將一面留在身邊。英軍沿運河挺進,擊潰埋伏于樹叢的清兵勇和步騎,到達一座木橋處。他們決定不過橋,炮兵也不能去冒險。這樣,清軍較為容易地退走了。
樊國粱主教后來寫道,僧格林沁“把偶然失敗的軍隊拋下”,自己卻沿著石板路逃回北京,并下令將城門緊緊關上?!?br>引自,(法)伯納·布立賽的作品《圓明園大劫難》
而這幾千騎兵可能的側翼襲擊。變成了幾千八旗火銃、抬杠、大炮與亞曼第二旅的對射。于是乎,當法軍的重炮和英軍的重炮在第一旅的陣地被架起后。一場屠殺開始了。
清軍的死亡人數很高,原因在于走不動的傷員都被拋棄了。。。還有之后的斷糧。
總之這個“橋”的戰(zhàn)斗,讓西方徹底看清了滿清帝國的衰弱。架幾門大炮就可以搞個的時代開始了。
44樓
一些清軍的圖片(非同時期)
“1860年9月18日前哨戰(zhàn)(樓主注:張家灣之戰(zhàn))中的中國騎兵,為英法聯(lián)軍中畫家所作,參考價值很大”——NPLBNBreal (N大、中世紀頭盔男)
樓主俺掌握的資料顯示,法軍騎兵數量只有兩位數,基本屬于外交禮儀性的。
“On the French left, the King's當時的作戰(zhàn)信件,感謝“觸手大明神”提供。
“圖中后景左側為法國斯帕希騎兵,中側有一軍官已經沖入陣中交戰(zhàn),前景和后景右側為中國騎兵?!盢大提供
對于法軍是否有騎兵參加戰(zhàn)斗,N大也提供了一種觀點,以下是他的數據:
“有非洲獵騎兵的
當時法軍騎兵習慣在戰(zhàn)時將許多團各自抽調一部分部隊組成所謂的regiment du march,因此1860年法軍騎兵成分非常復雜,按法軍發(fā)表的軍報,法國方面計有以下單位騎兵之一部參加了1860年聯(lián)軍:
第1、2、3斯帕依騎兵
第2非洲獵騎兵團
第4、7、8、11、12獵騎兵團
第7、11龍騎兵團
第1、9胸甲騎兵團”
我個人認為是個混編的軍官團,組成的一個騎兵分隊。不知道是否正確,還希望有更多的資料提供。
關于僧王部隊的說明
1、僧王的部隊并非清軍的常備部隊,事實上滿清中后期的蒙古部隊都是征召的牧民組成的,在太平軍起事前,也鮮有成建制的蒙古部隊。僧王本人就是牧民出生,小時候家境貧寒。因此,此一時期的蒙古騎兵,只是名為蒙古騎兵,與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部隊,和出名的朵顏三衛(wèi),完全不同。當然,作為蒙古牧民,也繼承了很多本民族的戰(zhàn)術特點,如騎術高超,弓箭使用率高。當然,僧部隊的軍官層仍有很多八旗子弟。
2、僧王的部隊為何會為清王朝倚重?事實上僧是在剿滅北伐太平軍的過程中起家的,他手下的部隊和將領也是在期間鍛煉(或者說積功)出來的。而當時的八旗部隊已經完全轉換成了以火器為基礎的步戰(zhàn)部隊,塔齊布、多隆阿等僅有的幾個滿族名將并非統(tǒng)帥騎兵的將領。瑞麟和勝寶甚至是從未帶過兵的文官。而對騎兵具有特殊感情的滿清政權,在僧王部隊的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種祖先榮耀的身影。
3、僧王雖然也認識到火器和要塞對于當時作戰(zhàn)的重要性。但僧王本人也并非什么熟知西式戰(zhàn)法的軍事家,甚至對于祖先用兵戰(zhàn)術的都不是很嫻熟。他幾次大的失敗,如天津、八里橋、魯山、直至都有分散用兵、偵查不足的共同缺點。而且他似乎沒有步騎協(xié)同的概念,這些和清軍混亂的指揮系統(tǒng)和政治狀況有關系,友軍往往是潛在的敵人和對手。
4、但僧王在其一生中所表現(xiàn)出的,具有領袖氣質的堅毅和沉穩(wěn),為國家社稷犧牲自我,不計得失的氣魄,和不畏權貴的耿直。在抗擊侵略中所表現(xiàn)出的軍人的勇氣。卻是十分值得我們后人欽佩。
英軍投入的火箭部隊:
小老虎“zyxhappyday”同學告訴我們說:
“英帝火箭,康格里夫火箭,拿帝戰(zhàn)爭時曽大放異彩,是英帝一工程師康格里夫自己搞出來,百分百自主產權?!?/font>
“ 印度人有一半知識產權......”
“這東西最早的確是阿三的技術,拿帝要渡海的時候,被緊急開發(fā)出來的,你說的那種巨大的是早期版本的,額發(fā)滴是改進后帶自穩(wěn)器的高版本~
放張早期版的”
總之,八里橋的失敗不是說落后多少個時代就不能打。而是這個清政府實在爛到家了,戰(zhàn)前組織,戰(zhàn)術執(zhí)行,人員配備沒一樣做好了。
官員配置也是官僚氣息濃郁, 缺乏戰(zhàn)經驗又權利巨大的文官帶兵, 而且后來的表現(xiàn)也證明了這個人更多是把戰(zhàn)爭當作自己的升遷途徑, 一個官場的老油條而不是一個戰(zhàn)場的將領. 情報工作也做的很差, 戰(zhàn)前還自我麻醉式的盲目樂觀.
打到首都, 兵臨城下的戰(zhàn)斗還這個樣子, 當時的清政府內部已經腐朽到了一定程度.
有的同學曾提出,據《孟托班將軍,八里橋伯爵回憶錄》,《北京之行》,《征華記》的記載。僧的騎兵部隊曾沖入法軍第二旅的指揮所附近,而當時法軍的大炮沒有及時趕到,只有兩門野戰(zhàn)炮發(fā)射了散彈,第二旅的指揮官科利諾將軍甚至拔出了劍準備肉搏。因而得出,清軍曾與聯(lián)軍肉搏,聯(lián)軍不是依靠炮兵為主打敗的騎兵。
這里要說的是,科利諾將軍沒有隨自己的旅部行動,而是帶領了幾百人的先遣隊走在聯(lián)軍最前面的。這個先遣隊有一連工兵、兩連輕步兵、一連炮兵和兩小隊騎兵(我認為這是法軍僅有的參戰(zhàn)騎兵部隊)。因此幾本書對戰(zhàn)斗的描述,是清軍與先遣隊的遭遇戰(zhàn),而非后來清軍騎兵主力對聯(lián)軍的進攻。
不過八里橋主要是聯(lián)軍大炮轟碎了中國軍隊這是毋庸置疑的,后來的騎兵戰(zhàn)和步兵白刃沖鋒只是收個尾。
這和我發(fā)的世界各地的其他殖民戰(zhàn)爭有本質不同,世界其他許多地區(qū)的國家都用著和西方同樣的歐式槍炮,數量還大得多,殖民者必須靠更好的軍隊素質與步騎協(xié)同取勝。而中國這邊是在武器這種最表面的層面就被直接秒掉了。
相比之下一鴉的武器差距不大,英軍在中國沿海的登陸戰(zhàn),陸上至高點把握,步兵機動迂回包抄中國守軍等戰(zhàn)術行動倒是值得一看。
戰(zhàn)爭前期,英軍參戰(zhàn)單位僅僅是配屬于皇家海軍軍艦上的皇家海軍陸戰(zhàn)隊,1860年前英國陸軍僅東蘭開夏兵團參戰(zhàn),1860年以后英國陸軍、印度陸軍步兵與騎兵團隊開赴戰(zhàn)場,參加了塘沽、天津、北京的戰(zhàn)斗
88樓
格蘭特將軍
八里橋伯爵。
一些同學提出太平軍曾打敗華爾的洋槍隊,因此清軍是輸在作戰(zhàn)意志,而非英法聯(lián)軍的作戰(zhàn)水平上。所以有必要介紹些聯(lián)軍部隊的詳細情況。以下是軍團歷史圖。該部隊現(xiàn)在仍然是英國現(xiàn)役部隊。
102樓
31步兵團后來屬于東薩利軍團,曾長期駐守香港。
103樓
一只有著英勇作戰(zhàn)歷史的部隊。曾經的英國駐港部隊,聯(lián)軍的軍隊素質可以管中窺豹了。
31團士兵
皇家第二團的連隊軍官
104樓
士官與我方被俘的戰(zhàn)士。
105樓
英雄士官 Sergeant Major Lynch
他胸前有一枚勛章,讓我們看了很不舒服。
英國人認為只有大沽口是值得紀念的一次硬仗。
106樓
Huntingdonshire31團與皇家第二團的友誼紀念徽章。
步槍是當時士兵永恒的主題。
107樓
Three Band Enfield Rifle英軍的制式步槍。
稍后他們會有更好滴
110樓
士兵說:不強能讓俺們站港督府?
111樓
這個大胡子說:我們是去過克里米亞的。
119樓
大沽口的圖。。。幫助想象一下。
121樓
Lt Col R.J. Sayer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