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蒼麻湯治療痰濕型咳嗽四例
例一疏散風寒,宣降肺氣,推化痰濕案。
許某,女,47歲。
主訴及病史∶患慢性氣管炎五六年,此次受涼后誘發(fā)咳嗽二十余天,咳聲重濁,咳痰白黏量多,咽干發(fā)癢,胸悶發(fā)憋,全身骨節(jié)酸楚,胃納欠甘。
診查∶脈象弦滑,舌苔薄白膩。
辨證∶風寒束表,肺失宣降,濕痰中阻。
治法∶疏散風寒,宣降肺氣,推化痰濕。
處方∶蒼術(shù)10g麻黃2g萊菔子10g苦梗10g桑皮10g射干10g香仁10g前胡15g半夏曲12g
上方藥連服3劑,諸癥均明顯減輕,惟輕咳伴少許白黏痰。又繼服藥3劑,即病愈如初。
【按語】久咳必脾虛,脾虛則痰濕內(nèi)生。復因風寒襲表,治以"蒼麻湯"為主方。旨在解表疏散風寒,宣降肺氣,寬中和胃;另加射干輕宣肺氣.,利咽消痰;桑白皮、前胡、杏仁瀉肺行水,止咳化痰;半夏曲消食導滯,降氣,化痰;全方旨在升降補消并用,使風寒痰濕得以盡除。
例二健脾宣肺、推化積滯案。
陳某,女,64歲。
主訴及病史∶慢性咳喘史二十余年,經(jīng)常咳嗽咳痰。此次受涼后加重已有兩個月,咳痰白黏,量多且咯出不爽,伴胸悶發(fā)憋、喘息不能平臥,不思飲食,大便黏滯不爽。
診查∶脈象滑緩,舌質(zhì)暗胖,舌苔白厚膩。
辨證∶痰濕中阻,脾虛積滯。
治法∶健脾宣肺,推化積滯。
處方∶蒼術(shù)10g麻黃2g萊菔子12g苦梗10g瓜蔞30g射干10g澤瀉10g當歸10g胡黃連12g蒲公英30g前胡15g炒白芥子20g
上方藥連服3劑后,咳嗽、胸悶、喘憋等癥明顯減輕;咳痰量多,較前易咯出;大便通暢。仍擬前法治療。
處方∶蒼術(shù)12g麻黃1g萊菔子12g苦梗10g瓜萎15g云茯苓10g澤瀉10g胡黃連12g半夏曲12g蒲公英30g射干10g當歸10g
上方藥連服5劑,諸癥均告痊愈。
【按語】正常水液代謝有賴脾之轉(zhuǎn)樞,肺之治節(jié),腎之溫化。該患者年事已高,患病日久,致腎虛不能宣化水氣、脾虛不能制水而上犯于肺,阻滯氣機,治以蒼麻湯健脾宣肺,寬中化痰;用瓜蔞、射干、前胡以寬胸豁痰;炒白芥子、澤瀉分利水濕;胡黃連蕩滌胃腸積滯,濕去痰消則咳喘自愈。
例三健脾宣肺、推化痰濕案。
張某,女,52歲。
主訴及病史∶咳嗽兩月余。癥見日夜頻繁咳嗽,影響工作、休息??嚷曋貪?,痰白黏膩且量多,咽干而癢,胸悶發(fā)憋,飲食不思。曾多方求治,迄今未效。
診查∶兩脈弦滑,舌苔薄白滑潤。
辨證∶痰濕中阻,腸胃積滯。
治法∶健脾宣肺,推化痰濕。
處方∶蒼術(shù)12g麻黃2g萊菔子12g桔梗10g前胡15g半夏曲15g瓜萎30g澤瀉15g胡黃連12g
上方藥連服5劑之后復診,咳嗽諸癥基本消失,食納正常,舌脈好轉(zhuǎn)。原方胡黃連改為10g,再進5劑而病愈。
【按語】本例以咳嗽痰白量多、胸悶氣憋、食納不思為主癥;參以舌脈,證系脾虛積濕、聚濕生痰,上壅于肺,治以蒼麻丸(蒼術(shù)、麻黃、桔梗、萊菔子)為主,健脾宣肺、理氣排痰;加前胡助麻黃宣肺止咳;用澤瀉助蒼術(shù)燥濕利水;瓜蔞、半夏曲以寬胸燥濕豁痰;胡黃連推化胃腸之濕滯;全方具有健脾宣肺、理氣豁痰、燥濕利水、推化積滯、上下分消之功效,藥后濕化痰除而咳痰自止。
例四健脾宣肺、推化積滯案。
宋某,男,24歲。
主訴及病史∶因慢性支氣管炎而經(jīng)??人砸?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16年。
現(xiàn)癥∶咳嗽陣作,早輕晚重,痰白量多,嗜茶多飲,脘腹脹滿,納食呆滯,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診查∶脈象沉細滑,舌濕潤,舌苔黃厚膩滿布。
辨證∶痰濕中陽,啤虛積滯。
治法∶健脾宣肺,推化積滯。
處方∶蒼術(shù)12g麻黃2g萊菔子30g澤瀉30g木通6g胡黃連12g當歸10g
二診∶上方藥服7劑后,咳嗽、腹脹大為減輕,惟咳痰轉(zhuǎn)白稀且量多,口渴欲飲。舌苔薄黃,脈弦滑。此乃積滯已衰而濕邪未盡,治宜健脾宣肺、芳化利濕。
處方∶麻黃2g蒼術(shù)12g葶藶子18g(包煎)澤瀉30g瓜萎30g淡豆豉15g苦梗10g白芷6g
三診∶上方藥連服14劑,咳嗽已止,偶咳少許白痰,納食、二便俱正常。再擬健脾理氣、化痰和中之劑以善其后。
【按語】本例平素嗜飲茶水而致寒濕傷脾,脾虛積濕,濕積釀痰,日積月累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終致久治不愈。治以健脾宣肺以化痰,推化瘀滯以除濕積,方用蒼麻力加減。加木通,澤瀉以分利水濕,重用胡黃連以推化積滯,用當歸和血以緩和胡黃連蕩滌胃腸之峻烈所致之腹痛。根據(jù)病情,隨癥加減,多年痼疾,迅速取效。
慢性咳嗽之痰濕證,相當于西醫(yī)所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色白黏稀,易于咯出甚或痰鳴喘促,胸脘痞悶,納食不佳,肢體困重,面色萎黃甚或浮腫,大便溏瀉或黏滯不爽?;颊叨嘤惺群貌杈?、貪食生冷或肥甘厚味、饑甚暴食、飲食不節(jié)等不良習慣∶舌苔白膩。脈象濡滑或緩急。
許老認為此類患者稟賦虛弱,脾胃失健是其發(fā)病的基礎,寒濕傷脾、積濕釀痰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濕邪的生成雖與脾、肺、腎三臟有關,但多以脾為重點。他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深有體會,治濕雖有驅(qū)濕、化濕、散濕、燥濕、滲濕等諸法,但有不少病例濕去復聚,久治不愈,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濕邪為患遏阻氣機,使脾的上歸與肺的下輸功能減弱;況且濕邪有黏膩不易諫去的特點。如果處方用藥注重加強升脾宣肺的氣化功能為主,就能使?jié)袢ヌ迪却儆?。?jīng)過反復探索,深切體會到選用蒼術(shù)、麻黃效果最為理想。因蒼術(shù)辛苦溫為燥濕健脾之要藥。能以其辛溫之氣味升散宣化水濕,使脾氣繼續(xù)上歸于肺,脾健則濕化,因而常以蒼術(shù)復脾之升作為方藥的主體,通過燥濕而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然而在脾虛積濕之同時,肺亦不能獨健,必失其下輸之功能,通調(diào)受阻則濕必停蓄,故配以辛溫能發(fā)汗利尿之麻黃以助肺宣達,促其迅復通調(diào);兩藥協(xié)同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濕之功。通過臨床長期觀察運用,并發(fā)現(xiàn)兩藥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如兩藥等量使用,臨床常見能發(fā)大汗;蒼術(shù)倍于麻黃則發(fā)小汗;蒼術(shù)三倍于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蒼術(shù)四倍于或五倍于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作用,而濕邪則能自化。故多年來恒以兩藥之汗、利、化作用,廣泛用于因濕邪引起的一系列臨床濕證。對于咳嗽證屬痰濕中阻者,多配以萊菔子、桔梗,名為"蒼麻丸";對胃脘痿滿者常加半夏、瓜萎;兼濕阻膀胱者則加木通、澤瀉等,隨癥加減靈活運用;納呆腹脹大便黏滯不爽者,多為積濕黏膩與積食阻滯于腸,必用推化痰濕法,常選加胡黃連、萊菔子、大黃等大力推化。胡黃連具有蕩滌胃腸之功能,個別患者初服可能有瀉下作用甚或發(fā)生腹痛,但只要積濕務盡則大便自然正常。有腹痛者可酌加當歸、木香,以和血行氣而止痛。用藥的同時要注意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嗜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在本病辨證中著重于理脾化濕。這是中醫(yī)學的獨特見解,也是許老多年來治療肺系疾病的理論精華。許老不是單純治肺,見痰治痰,見咳止咳,而是從病機整體分析,用中醫(yī)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多年來許老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此法治療患者何止百千例,絕大多數(shù)效果顯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