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解讀《失控》這本神奇的書。
《失控》是作者凱文 凱利在1994年出版的一本書,涉獵天文、化學、生物、計算機、控制論、社會學等多個領域。被譽為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先知預言”,甚至被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圣經(jīng)”,這本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里面的觀點不僅并不過時,反而更矚目。
即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來看,依舊是一本很先鋒的書。
這一期,我們來講講《失控》中的進化。
進化在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被頻繁的提到。
想要使用生物的、自然的邏輯制造出人工的、更智能的機器,相比起周密詳實的設計,更簡便可行的方法,是讓它自己進化出來。
“你力所不逮的,進化能行”
在這個章節(jié)之中,生物學家湯姆·雷在他的計算機上制造了一個“地球”。他寫了一段能自我復制的程序,放進這個“地球”中。加入“變異”,讓這些程序能出錯,復制時能改變自己。然后再加入“自然選擇”,較短的程序才能生存。
接下來他什么也沒做,就只是等。
“我從編寫80字節(jié)的東西開始”雷回憶說,“因為那是我能拿出來最佳的設計了。我猜想或許進化能把它降到75字節(jié)左右,于是就讓程序運行了一整夜。結(jié)果第二天早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新東西……是某種能完全自我復制的東西——它只有22字節(jié)!”
這實在太令人驚訝了,他在大惑不解的同時,把算法發(fā)到了網(wǎng)上。有一位麻省理工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打算自己試著寫寫看。
“但是他的最好成績也需要31字節(jié)。當他得知我是在睡覺時得到22字節(jié)時,他沮喪極了。”
這個例子為我們解開了進化的一角,就像章節(jié)的名字一樣,“你力所不逮的,進化能行?!?/span>
而且這里的進化,就是我們生物課本上學到過的,“變異”與“自然選擇”所帶來的“進化”。
這已經(jīng)是把生物邏輯運用到機械中一個典范了。但是人們并不滿足。
他們開始質(zhì)疑,或者說有點嫌棄達爾文的進化論。
邁克爾·利特曼說,“達爾文進化的問題在于,你要有足夠的進化時間!”可是,誰能等上一百萬年呢?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中,只有兩個要素,變異和自然選擇。
問題當然不出在變異上,而是出在自然選擇。
由自然來決定什么留下,什么不留下。那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皟?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太多了。需要一代又一代,漫長的時間,無數(shù)的錯誤之后,才能得到一點點進化。
但我們只能靠自然選擇嗎?只能依靠達爾文進化論嗎?
當然不是,人們從已經(jīng)廢棄的進化理論中,刨出了被達爾文進化論所打敗的,“拉馬克進化”。
這又是一個高中生物里有點熟悉的詞(●’?’●)。
拉馬克進化理論,是拉馬克在19世紀初提出的,生物進化學說。他認為生物是能緩慢進化的,比如長頸鹿,一開始是普通的鹿,但是想要吃樹上的樹葉,伸長脖子伸得多了,脖子就變長了。
他提出的理論中,最關(guān)鍵的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也就是你多用的部分就會變得強勁,結(jié)實,并且遺傳給后代。
這個理論后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用進廢退的特征,并不能遺傳給后代。
要不然古代的女人也不用一代一代的裹小腳了,應該生下來腳就很小才對。
這主要是因為,決定我們遺傳的基因,并不能“用進廢退”。
“信息由基因傳遞給肉體,但絕不可能倒推——從肉體回到基因”
當肉體發(fā)生變化,比如鍛煉了某處肌肉的時候,基因毫不知情。也就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依靠基因本身的變異以及自然選擇來實現(xiàn)進化了。
但如果排除這樣的限制,單從進化本身來看,拉馬克進化的效率遠遠優(yōu)于達爾文進化理論。
“拉式進化,優(yōu)勢巨大。當羚羊需要跑得更快以逃離獅口時,它可以引導基因加強腿部肌肉,再把新的基因留給后代。這樣一來,進化的過程將大大加快?!?/span>
“這就好比鐵匠能將自己粗壯的胳膊傳給后代一樣?!?/span>
就像科學家艾克利曾經(jīng)朝一屋子科學家大喊的話那樣“拉馬克比達爾文強太多了!”
我們的基因,的確做不到拉馬克進化。
但是,不代表引入生物邏輯的機械不行。
“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看,自然是達爾文主義者而不是拉馬克主義者,這實在蠢??墒亲匀皇芾в诨瘜W物質(zhì),而我們沒有。”
于是,人們將拉馬克進化引入人工智能之中。只不過不叫它進化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變成了一個更好理解的詞:“機器學習”
這期視頻先到這里,下一期視頻我們繼續(xù)講解《失控》中的拉馬克進化。感興趣的小伙伴記得關(guān)注一下唷。那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解讀《失控》這本神奇的書。
《失控》是作者凱文 凱利在1994年出版的一本書,涉獵天文、化學、生物、計算機、控制論、社會學等多個領域。被譽為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先知預言”,甚至被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圣經(jīng)”,這本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里面的觀點不僅并不過時,反而更矚目。
即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來看,依舊是一本很先鋒的書。
這一期,我們來講講《失控》中的進化。
進化在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被頻繁的提到。
想要使用生物的,自然的邏輯制造出人工的,更智能的機器,相比起周密,詳實的設計,更簡便,可行的方法,是讓它自己進化出來。
上一期視頻我們已經(jīng)講到,比起達爾文進化,拉馬克進化對于人工智能是更高效的,于是,人們將拉馬克進化引入人工智能之中。只不過不叫它進化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變成了一個更好理解的詞:“機器學習”
書中說:“人們在最近幾年才開始研究學習、行為、適應與進化之間那令人興奮的聯(lián)系。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通過計算機仿真進行的。生物學家們曾經(jīng)或多或少地輕視這些工作——不過情況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有一批如戴維·艾克利和邁克爾·利特曼(1990年)、杰弗里·韓丁和史蒂文·諾蘭(1987年)這樣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通過仿真實驗明確無疑地揭示了會學習的生物族群是如何比那些不會學習的生物族群更快地進化的。這里所說的學習,是指通過改變行為來不斷搜索種種可能的適應性。用艾克利和利特曼的話說:“我們發(fā)現(xiàn),能夠?qū)W習和進化融為一體的生物要比那些只學習或只進化的生物更成功,它們繁育出更有適應力的族群,并能一直存活到仿真實驗結(jié)束的時刻?!?/span>”
“在將人工進化注入到制造系統(tǒng)的各種努力中,要加快事物的進化速度,一個辦法就是向其中加入學習。人工進化很可能需要一定的人工學習和人工智能,才能在人類可接受的時間尺度內(nèi)上演。”
引入學習之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便突飛猛進。
不過話說回來……只有機器會學習嗎?
生物就不會嗎?
基因沒有記憶,但是生物本身是有記憶的呀。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我們的身體并沒有用進廢退,沒有獲得性遺傳,做不到拉馬克進化。
但是我們的文化可以。
人類出生之后,所獲得的語言,文字,知識,文化,統(tǒng)統(tǒng)都是學習得來的。也都是可以“用進廢退”,并且留給我們后代的。
書中說:學習加上進化,正是文化的一箋配方。通過學習和行為將信息傳遞給基因,是遺傳同化;反之,由基因?qū)⑿畔鬟f給學習和行為,就是文化同化。
人類歷史就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學習與傳授技能與生物學意義上繼承的記憶與能力是遙相呼應的。
從這點來看——這個觀念其實由來已久,由先前的人類所獲得的每一個文化進步(刀耕、火種、書寫),都為人類心智和軀體的轉(zhuǎn)變預備了“可能的空間”,從而使昔日的生物行為轉(zhuǎn)化為日后的文化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文化承擔了部分生物性的工作,人類的生物行為逐漸依賴于人類的文化行為,并更有效地支持了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孩子們從文化(祖輩的智慧)而非動物本能中每多傳承一分,就使得生物學的人類多一分機會,將這種文化代代相傳下去。
貫穿冰河時代的、如同冰川一般緩慢而堅定的文化成長,改變了進化中的人類所面對的選擇壓力,對人類進化起著主要的指導作用。盡管細節(jié)難以回溯,但工具的完善,有組織的狩獵和采集活動,真正的家庭結(jié)構(gòu),火的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和自我約束中對符號系統(tǒng)(語言、藝術(shù)、神話、儀式)的日漸依賴,凡此種種,都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不得不去適應的新環(huán)境……我們不得不放棄試圖通過基因來精準、規(guī)律地控制我們行為的道路……
我想說的是,拉馬克進化的優(yōu)勢是如此顯著,以至于大自然找到了使其發(fā)生的方式?!?/span>
基因做不到的,人類用文化做到了。身體沒有改變,大腦卻日新月異。
也許自然選擇給我們帶來的特征,并不非常強大。我們的生物特征,并不比其他的生物優(yōu)秀多少。
但我們通過語言文字,流傳下了知識與文化,“獲得性遺傳”了從刀耕火種,鐵犁牛耕到桑麻織布,風車取水再到我們現(xiàn)在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先進科技。
也許回頭看看,我們和其他動物的差距,就剛好證明了拉馬克進化所帶來的優(yōu)勢。
拉馬克比達爾文強太多了!
感謝你的收看,我們對《失控》一書的解讀到此全部結(jié)束。你對這些內(nèi)容有什么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告訴我們!
那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