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出口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對別人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身邊最親的人。
這三個字,傷人于無形,永遠不要對親近的人說。
1
別對父母說:你不懂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父母老去的過程。
小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無所不能;
不知何時,卻開始嫌棄父母“無能”。
父母給我們的建議,會被視作落伍;
父母對我們的關心,會被當作多余。
面對父母的種種詢問,我們總是懶得去回應。
忙了一天回到家,什么話也不想對父母說。
只會敷衍他們:“別操心了,說了你們也不懂。”
人老了,最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覺得自己沒用。
對于父母來說,最悲哀的事莫過于:
子女已經(jīng)長大,變得不再需要他們。
眼看著孩子漸行漸遠,自己卻被落在身后。
孩子的事情,自己幫不上忙;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插不上手。
于是,父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生怕成為子女的累贅。
許多事,再也不敢開口問;許多話,再也不敢大聲說。
為人子女,不要讓父母在你面前小心翼翼。
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樣: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span>
讓父母感覺到被需要,就是最大的孝順。
2
別對愛人說:隨便你
老話說:一人主張,不如二人商量。
家庭的意義,就是攜手分擔人生風雨,互相為對方兜底。
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一方不出力,而是有事共同參與。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
吳京籌拍《戰(zhàn)狼》時,妻子謝楠全力支持。起初電影不被市場看好,拉不到贊助。
為了籌集資金,吳京跟妻子商量,抵押自家的住房。他對謝楠說:“這要是賠了,我就傾家蕩產(chǎn)了?!?/span>
關鍵時刻,謝楠沒有置身事外,她對吳京說:“電影賠了,我養(yǎng)你。”
夫妻二人拿出全部身家,拍成了這部火爆全國的電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真正的聰明人,遇事會跟家里人商量。
無論是買房置業(yè)的大決定,還是柴米油鹽的小打算。
都與一家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離不開夫妻雙方的共同參與。
每天下班早點回家,幫著愛人干點家務,別做“甩手掌柜”;
吃完飯別癱在沙發(fā)上,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不要“喪偶式育兒”。
一個人在家庭中投入的時間越多,參與的事情越多,就越能體會到家的溫馨。
3
別對孩子說:沒出息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小學上了三個月,就被學校勸退。
老師給他一張紙條,讓他回家交給母親。
母親拿到紙條,邊看邊流淚。
愛迪生問:“老師寫了什么?”
母親大聲念道:“您的孩子是個天才,這個學校對他來說太小了,沒有好老師能夠教他,建議您親自教導。”
直到母親過世之后,愛迪生才知道那張紙條的真實內(nèi)容。
上面寫得竟然是:“你的孩子智力有缺陷,我們不能讓他繼續(xù)留在學校,他被退學了。”
得知真相的愛迪生痛哭流涕,他在日記里寫道:“湯瑪士·愛迪生是個有智力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親讓他成為世紀的天才。”
家庭教育里,有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叫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期待效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機挑選了十幾個孩子,聲稱他們是天才。
八個月后,這些孩子進步明顯,竟然真的變成了“天才”。
為人父母,永遠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身上,都隱藏著巨大的潛能。能否讓孩子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取決于父母的培養(yǎng)和鼓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