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大爺兄弟姐妹,過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一,為了歡慶新春佳節(jié),大隊文藝宣傳隊為大家獻上一臺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演出現(xiàn)在開始?!碑?dāng)這個20多歲的小姑娘的話音剛落,只聽鑼鼓喧天,音樂四起,一臺開年大戲便在大隊部門前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拉開了帷幕。
接下來的女生表演唱,演繹了一個個勞動場景,口齒伶俐的二人相聲,用幽默的語言講述著身邊的人和事,自編自演風(fēng)趣逗樂的三句半,還有獨唱、二重唱、小戲劇、拉場戲等節(jié)目陸續(xù)展開。曾在哈爾濱評劇院唱戲的溫福珍大姐所唱的評劇一開場,立即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一個上午,臺上演的轟轟烈烈,臺下身著新裝的男女老少或站在地上、或扒在墻頭上看的興致勃勃,笑聲連連,掌聲不斷。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人們一年的疲勞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大家沉浸在快樂和幸福中。
這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農(nóng)村過年最熱鬧的場景。當(dāng)年,農(nóng)村的文化活動,平日期待的是個八月才來一次的那場電影,過年期待的就是這樣的一場大戲了,在人們心中,這場大戲堪比現(xiàn)在的央視春晚。
為了這場大戲,演員們可付出不少,我知情,只因我是一個親歷者。70年代初,我隨走五七道路的父親來到復(fù)縣三臺公社西藍旗大隊。大隊有一個文藝宣傳隊,因為在學(xué)校有基礎(chǔ),一畢業(yè)我就被選入了大隊文藝宣傳隊,每年一入冬,宣傳隊就開始組織排練節(jié)目。
記得我與大連下鄉(xiāng)青年、本地青年和文藝骨干一起,白天照常勞動,晚上堅持排練,在小學(xué)校的教室里,一練就是半宿,沒人給報酬,更沒人講報酬,就憑著自己的愛好和熱情。
說到付出,導(dǎo)演、編劇、樂隊、演員,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編寫和練習(xí)節(jié)目的。大家的自動自發(fā),至今我都由衷贊佩。
我家距大隊4、5里路,晚上獨自冒著嚴寒在漆黑的路上往返,總是恐懼萬分,盡管如此,我也從未耽擱節(jié)目的排練,爭取表演的盡善盡美。
第一次參加大年演出時,我是表演外加彈月琴,大年初一,聽說我去演出,從城里回家過年的大嫂硬讓我把她心愛的彩條相間的毛圍巾戴上,她說:“你坐在臺上,人家都看著你,戴上這條圍巾,好看。”當(dāng)時單純的我,戴上大嫂的圍巾坐在寒風(fēng)凜凜的臺上,彈著清脆悅耳的月琴,身上暖暖的,心中美美的。
大隊宣傳隊有時還到二十幾里外駐軍部隊慰問演出,受到部隊官兵的稱贊。記得那天部隊招待我們一頓晚飯,那道“醋溜白菜”,就像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羹”,近50年后的今天,還念念不忘。更令人難忘的是親切溫暖的軍民魚水情。
鄉(xiāng)下五年半,每年過年都是在演出的忙碌與快樂中度過的。開始,我是一個演員,做過樂器伴奏,也參加過女聲表演唱等節(jié)目,每次表演,不僅給村民帶來快樂,自己也樂在其中。后來我當(dāng)了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我又是一個分管者。文章開頭的那個20多歲主持演出的小姑娘,就是我。
如果說生產(chǎn)隊里唱大戲,是當(dāng)年農(nóng)村過大年的一場文化盛宴,那么另一場食品盛宴的準備工作自進入臘月就拉開了帷幕。家家殺年豬、做豆腐、蒸年糕、蒸饅頭,忙得不亦樂乎。到了年三十,包餃子、貼對聯(lián)、放鞭炮,還有那頓準備多日、香氣四溢的年夜飯,這就是過大年中的饕餮盛宴。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媽媽每年過年蒸饅頭時,總能用她的巧手蒸幾個染了紅頭的小圣蟲,就是盤起來的小蛇,用黑豆做成的一雙小眼睛閃著亮光,昂起的小頭口中還刁著一分錢,這個可愛的“小寵物”可不是吃的,是放在糧囤里,以求年年糧谷滿囤,直到正月初十“添囤”時方可取出。當(dāng)然,這是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我熱愛那片土地,更熱愛那里的人們,因此,也常常夢牽魂繞。有時我就想:一個只有2000多人的大隊,就能自己組織一個文藝宣傳隊,并且有會各種樂器、會自編自演、會導(dǎo)演的人才,真是了不起。在那個文化活動匱乏的時代,是他們用最接地氣、最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給父老鄉(xiāng)親傳播了正能量,帶來了過年的歡樂。也常常感慨,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高手在民間。
說起高手,還真有幾個出人頭地的,就在我們大隊文藝宣傳隊中,有兩位說相聲的男青年,因為才華出眾,被縣級一個單位錄用,因此改變了命運。
更令人欣喜的是,當(dāng)年大隊宣傳隊中的評劇演員溫福珍大姐,人到老年卻聞名全國。多少年來,她從未放棄對文藝的追求。她利用自家的房屋義務(wù)開辦文化大院,組織村民開展文藝活動,不僅本村人踴躍參加,還吸引了周邊的百姓。她還常常帶隊進城表演踩高蹺、扭秧歌,深受城鄉(xiāng)百姓的喜愛,文化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聲名鵲起。“西藍旗文化大院”成了當(dāng)?shù)亓聋惖奈幕?。作為“西藍旗文化大院”的組織者,溫福珍大姐曾于2015年和2016年兩次進京,分別參加“全國最美家庭”和“全國文明家庭”表彰會。
我由衷的敬佩溫大姐,近50年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她一直在上演著生產(chǎn)隊的大戲,堅守著農(nóng)村這塊文化陣地,更敬佩她不懈的追求精神和老有所為的人生態(tài)度。
無數(shù)個春秋,無數(shù)個年,年年過得都新鮮。隨著國家富強、科技進步,有了電視、電腦和手機,文藝節(jié)目五彩紛呈,隨時可見,過年可以足不出戶坐享央視春晚的快樂??墒菓涍^往,那早已遠去的一臺臺“生產(chǎn)隊的大戲”,卻總會在記憶的大海中重現(xiàn),因為,那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