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半邊論語打天下,半邊論語治天下”。論語一書中處處講求為人處世之道,今天剛學的子路篇中,孔子的言行更是耐人尋味。
本篇開頭便是子路問政,而孔子只以“限制老紙”四字做答??鬃影堰@四字可理解為“先民勞民”。以民為先,不正是孔子核心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嗎?對于問政的本章還有很多,如仲弓問政,葉公問政,子夏問政等等。孔子對同樣的問題,卻能做到答之各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就由此顯現出來了。
而對于本章中最令我記憶尤深的便是子路所問的“何如斯可謂之士矣?”這句話了。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兩次,孔子的回答也是不盡相同。在第二十章中,孔子答道“行己有恥,敢問四方,不辱使命,可謂士矣”。并且也表明了對當今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這句話延伸到今天,便是諷刺那些想發(fā)財的人把當官當做手段,本該是為社會服務的職業(yè)卻被貪圖享樂的人占據在其位不謀其職,由此看來孔子的思想意義也是著實深遠了。
對于第二次的詢問,孔子回答“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他認為敬重,切磋,勤勉,和順的樣子,才可以稱得上士,只有融洽和順,才可以提出缺點共勉。只有這樣,朋友才會愉悅的接受建議,改正不足,共同提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讀論語,明白其中深刻的做人處事之理,定會受益無窮。
趙慧芳,涉縣第一中學2班學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