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非常喜歡喜歡自然課。
那個時候,教自然課的劉校長說:“自然課,在國外叫科學課。自然是有趣的,也是有意義的?!?/span>
有一天,劉校長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題:磁鐵兩端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F(xiàn)在假如有兩根鐵棒,一根是磁鐵,還有一根不是磁鐵。不用其他的工具,你怎么判斷出哪一根是磁鐵?
當時,同學們都沒想出來答案是什么。我第一個舉手,說出了我的答案。握住其中一根鐵棒的一端,用另一端接觸另一根鐵棒的中間。如果很容易吸起來,說明拿在手上的一根是磁鐵。如果很難吸起來,說明拿在手上的這根不是磁鐵。
我剛說完,劉校長很高興地夸獎道:“到底是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
劉校長也經(jīng)常鼓勵我說:“一定要學好自然,說不定不久的將來你也能成為科學家?!?/span>
那個時候,三叔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阿姨回老家了。聽大人說,那是他的女朋友,我應該叫姑姑,以后要叫三嬸。
姑姑梳著短發(fā),穿著紅色的連衣裙。也許這樣的裝扮在我們農(nóng)村比較少見吧,大家都很好奇。
姑姑說她姓陶,老家是陶家坎子的。三叔是醫(yī)生,她本來是三叔的徒弟。在和三叔學醫(yī)的時候,他們產(chǎn)生了感情。
姑姑待人很熱情。有一次,她問我:“燦,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我說:“當科學家吧!”
姑姑一聽,竟然笑起來了。
我們的班主任王老師教我們語文和思品。思品課上講到做人要正直。課本上講的是包拯的故事。侄兒犯罪了,照樣斬首。舅舅犯罪了,照樣重打五十大板。我們那個時候都覺得,要以包拯為榜樣,做一個正直的好孩子。
不久,學校要準備“普九”驗收。王老師把我們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叫過來,布置了一個任務。原來,我們班有個叫張忠的同學輟學了。學校害怕檢查時,沒有他的作業(yè),到時候穿幫了。王老師安排王慧補語文,張進補數(shù)學,徐濤補思品和勞技,我補自然。
緊接著,劉校長又從街上找了個叫張寶的小青年到我們班。劉校長還特別囑咐:“如果檢查組的人到了,點名的時候,點到張忠,張寶就喊到。這個檢查很重要,關乎學校的切身利益,大家千萬不能亂說話。”
劉校長走后,王老師也囑咐大家,“普九”驗收是大事,千萬不能亂說話。老師教我們怎么說,我們就得怎么說。
下午放學回家,我問姑姑:“我有個問題沒弄明白。老師一方面教育我們要正直,另外一方面又教我們弄虛作假,還讓我給別的同學補作業(yè)。這不是很奇怪嗎?”
姑姑說:“你還說想當科學家,不能光研究自然科學,也要研究社會科學。人類的世界很復雜,你長大了會明白的?!?/span>
我還是不明白,什么叫自然科學,什么叫社會科學。但是,也不想去問,我覺得問下去也問不出答案。
姑姑又接著說:“你怎么不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呢?你這么喜歡自然課,你把作業(yè)再做一遍,不是加深了印象嗎?這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幾天后,姑姑和三叔一起上班去了。想想姑姑說的話,似乎也對。我就不想其他的事情,課余時間就認真地補自然作業(yè)。
過了一段時間,我把那本自然作業(yè)交給劉校長。他卻說:“作業(yè)自己留著吧,不用再補了!”
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你們明明說作業(yè)很重要,怎么現(xiàn)在又不看了呢?若干年后我仿佛知道了答案,也許是因為檢查早就結束了吧。
又過了很長時間,姑姑又來我們家了。這次,她是一個人來的。原來,三叔剛剛當了衛(wèi)生院的院長,工作太忙,就沒有回來。
有一天放學回家后,我看到姑姑正在看一本醫(yī)書。我從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
姑姑說:“你太淘氣了,我知道是你。”
我說:“你不是不上學了嗎?怎么也看書呢?”
姑姑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馬上也要考試?。∧氵€想當科學家呢,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
晚上,媽媽和姑姑對表,發(fā)現(xiàn)時間不準了。媽媽罵道:“一定是你這個壞蛋干的,你沒事盤表干什么?”
其實,當時數(shù)學作業(yè)上有個題,問分針轉一圈,時針走多少個小格。我想,光靠推理、計算,太難,不如直接撥手表看得明顯。
姑姑說:“喜歡動手是好事,不過你這個行為確實不對?!?/span>
那個時候,學校要建籃球場。我們都要參加勞動,先去河里撿石頭,然后用錘子或斧頭砸。
有一次,我不小心掉進了河里。等我起來的時候,衣服都濕了?;氐郊?,我就感冒了。
姑姑是醫(yī)生,我有個大伯也是赤腳醫(yī)生。媽媽把大伯找來,姑姑和大伯一起給我治療。
我那個時候膽小,做皮試都覺得疼。姑姑笑著說:“就你這樣怎么能當科學家呢?”
大伯也說:“你要真能當科學家,我們家族就有光了。不過你姑姑說得沒錯,打針都怕疼,還能做什么呢?”
其實比起打針,還有讓我更難忍受的事情。我們班主任王老師竟然說我勞動任務沒完成,還罰我掃了一個周的教室。
想到這里,我又大哭了一場。姑姑安慰說:“你是個男孩,怎么連這么點挫折都受不了呢?你以后當科學家,遇到的挫折會更多、更大,能忍受嗎?”
幾天后,姑姑又走了。后來她和三叔又回來過幾次,具體是多少次,我已經(jīng)記得不太清楚了。
終于有一天,我收到了姑姑送來的一本書。原來是講小發(fā)明和小制作的,看了那本書,我才知道自己還有這么多不知道的東西。姑姑在信中說,讓我好好學習,立志做大事。
可惜,從此我就再也沒見到她了。后來才知道,她和三叔分手了,具體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也沒人告訴我。
有一次下課,我的同學徐濤看我愁眉苦臉,對我說:“我知道,你在想你的姑姑吧!你別想她了,看看這道數(shù)學題目吧!”
徐濤和我是很好的朋友。以前我的爸爸和他的爸爸都在村小教書,那個時候我們就認識。后來我們轉到中心小學,我們的關系依然很好。我的煩惱對別人不講,但我對他都會講。
原來這是一道判斷題,說面積一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當時,同學們都說對,我們老師也說對。
徐濤找我借了小刀。他在紙上畫了兩個三角形,底都是一厘米,高都是二厘米。一個是直角三角形,一個是等腰三角形。他把兩個三角形裁下來,反問我:“你看這兩個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嗎?”
我恍然大悟。
徐濤說:“你說你想當科學家,不肯動手動腦怎么行呢?我也想當科學家,咱們?nèi)绻芎献?,將來說不定也能干出一番事業(yè)?!?/span>
那個時候,同樣天真的我也斬釘截鐵地說:“好,我終于找到自己人了!”
可惜的是,我高中讀的是文科。大學又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學四年都沒學過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了。小時候和我關系很好的那個姑姑,還有我的同學徐濤,都失去聯(lián)系近二十年了。
大學畢業(yè)后,我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很大。我們小時候慷慨激昂地說了很多理想,如今看來是那樣幼稚。
我想既然就業(yè)壓力大,不如去考研吧!
我那個時候剛剛做了闌尾炎手術,從武漢買了參考書回家復習。
爸爸在中學教書,讓我去那里做臨時工。
那個時候中學有個陶老師,因為重病,沒有教書,管圖書室,同時搞復印。
當時,中學新進了一批圖書,我和陶老師就負責在電腦上登記。工作累了的時候,我們也會閑聊。
陶老師也搞復印。他邊操作,邊對我說:“你看清楚,榮大一體機復印很簡單,先按制版,再按印刷,最后按份數(shù),就這三步。”
我當時也沒想過要搞復印工作,也沒特別在意。
我那個時候還讓陶老師幫忙打印了一些備考資料。他對我說:“你現(xiàn)在還年輕,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不行了,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是活到五十歲。”
正當我安心備考的時候,卻總感覺身體不舒服。后來去醫(yī)院查了才知道,是先天性腎積水。我想,我也夠倒霉了,去年做手術,今年又做手術。
這次手術后,我的身體極度虛弱。這時,考研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了。那么多書要看,題目要做,我根本支撐不了。
我和陶老師QQ聊天,我說我看來得被迫放棄考研了。
陶老師說:“等教師招考通過后,你就安心工作。你勤學好問,為什么不把工作和生活也當做是讀研呢?我們這個社會,尤其是教育領域,也有很多東西需要研究??!”
陶老師這番話頓時點醒夢中人,我仿佛又看到了光明。
幾個月后,費了很大的周折,我進了中心小學。這里我曾經(jīng)上過學,如今面貌卻改變了。教學樓前的花壇里有兩株雪松,小時候看很不起眼,如今卻有兩三層樓那么高了。
那個時候,我有個姓徐的表伯也在那里教書。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學科。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于是問表伯:“我現(xiàn)在要不要借幾本語文書看看呢?”
表伯說:“你真糊涂,校長給你說了你一定教語文嗎?”
我就繼續(xù)等待,不再提借語文書的事情。
過了一段時間,校長說讓我教科學(以前叫自然)。我知道,學校是考慮到我的身體狀況,進行了照顧。語文工作量太大,科學工作量相對較小。
有一天,我和表伯談起了科學。我總感覺科學是副課,沒有語文、數(shù)學那么受人重視。
表伯批評說:“你這種看法就不對,科學是中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基礎,怎么能說不重要呢?國家馬上在小學一年級都要開科學課,你還看不到形勢嗎?說不定未來的小科學家就要靠你來培養(yǎng)?!?/span>
我們繼續(xù)在操場散步。表伯指著那兩株雪松,問我:“燦,你馬上要教科學,表伯考你一個問題。你知道里面這棵雪松為什么比外面這棵高大一些嗎?”
我說:“是不是太陽先從那邊出來呢?”
表伯笑著說:“表伯說個原因,你絕對想不到。我們學校原來有個姓周的老教師,他退休前非常懶,晚上睡醒了不愿意去廁所。他在寢室里放了一個尿桶,早晨起床后就把尿倒在里面的花壇里,因為里面的花壇離他的寢室近?!?/span>
我們學校有個姓陳的副校長,他的妻子張老師在幼兒園教書。那個時候,幼兒園和小學還沒有分開。他的妻子兼職搞復印,后來出去學習幾個月,學校又安排我接手復印工作。
紙質試卷怎么復印,我之前聽陶老師說過,只有三步??墒请娮影娴脑嚲?,我當時還不知道怎么設置。我設置的格式,打印出來,有時候右邊有幾列不能出來,有時候左右不對稱,右邊距比左邊距寬很多。
終于有一天,中學的榮大一體機壞了,修機器的師傅還沒來。他們的文印員到我們學校來復印。
我看到是一個年輕的老師,就問:“之前不是陶老師管復印嗎?怎么換人了呢?”
那個老師說:“陶老師重病,不能工作了,現(xiàn)在要休息。目前這項工作由我接替。”
他們的試卷版式是調(diào)好了的,不是現(xiàn)場調(diào)的,我還是不知道怎么設置。
我加了那個老師的QQ,他走后,我就在QQ上問他。
那個老師告訴我,紙張要設置成JISB4,橫向,分欄設置成兩欄,上下左右的頁邊距都是2厘米。
我按他說的去嘗試,結果發(fā)現(xiàn)右邊還是比左邊寬很多。我于是繼續(xù)向他請教。
他有些不耐煩了,罵道:“你這個家伙蠢得像豬一樣!”
我頓時氣哭了。
我想到了陶老師,再向陶老師請教。
陶老師說:“他還給你說掉了關鍵的一步,分欄后中間標尺要拉到38厘米左右的位置?!?/span>
我說:“謝謝提醒。他怎么能這樣對我呢?”
陶老師說:“這個你要看開一點,貓怎么能教老虎上樹呢?”
從此以后,我就真正掌握了榮大一體機的操作技巧,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版的。
有一天,我們學校有幾個語文老師對我說:“燦哥,我們的試卷后面沒有印作文格,你能幫忙設計作文格打印出來嗎?”
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標準的試卷作文格,每個方格的邊長是8毫米,每兩行方格中間的橫格高2毫米。小考作文字數(shù)一般要求在400字以上。
我嘗試了幾次,結果都失敗了。因為榮大一體機可打印區(qū)域是有限的,表格和文字不一樣,框架是固定的,大了很難縮小。文字第一行排不下,自動到第二行,表格卻不是這樣。
我想既然做不出來,不如暫時放棄,等哪天有了靈感重新再來。
有一次,下課后我遇到了陳校長。我問他:“上節(jié)課不是你的課嗎?你怎么沒去上課呢?”
陳校長苦笑著說:“你表伯先進去,他說我上課鈴聲響很久都沒去,不準我進去。所以這節(jié)課,他搶著上了?!?/span>
由于是雨后初晴,籃球場上有很多積水。陳校長不小心踩到水灘了,他大罵道:“惱人的芭蕉扇!”這是他的口頭禪,是說籃球場沒做好,他像孫悟空一樣很生氣。
我說:“這個籃球場是我們小時候搞勞動時建的,有些年月了。”
陳校長說:“這就叫勞民傷財。錢花了,力出了,但沒有效果?;@球場怎么能建得四周一般平呢?這大的面積,里面抬高20厘米,怎么會顯形呢?那樣水不就排出去了嗎?”
我聽到這里,靈機一動,對陳校長說:“不陪老人家聊了,我去搞我的實驗了。”
聽了陳校長的話,我明白了。有的時候變化是必需的,而這些變化用肉眼是不容易看出來的。既然如此,作文格方格8毫米改成7.5毫米,橫格2毫米改成1毫米,怎么不行呢?7.5毫米和8毫米相比,只少了半毫米,這個差別是不明顯的,不會影響學生寫字。
我按我的想法重新設計,這次終于成功了。
語文老師非常感謝我,說我?guī)土怂麄兇竺Α?/span>
我說:“我要把制作方法寫出來,發(fā)到市里的教育刊物上?!?/span>
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人來學校找我,沒想到是小學的同學徐濤。
他告訴我,他只上了大專。后來一直在外面打工,居無定所?,F(xiàn)在也想?yún)⒓咏處熣锌?,準備最近就報名,之前就錯過好幾次機會了。
表伯對我說:“你們既是同學,又是老表。你要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做事有些優(yōu)柔寡斷,錯過了好幾次機會?!?/span>
我說:“這話還是表伯說好。表伯是他叔叔,德高望重??!”
表伯勸徐濤隨時關注報名信息,不能再漫不經(jīng)心了。徐濤年紀也不小了,將來如果超過年齡限制,想報考就更難了。
徐濤臨走時送給了我一本《素書》,還告訴我,不光要研究知識,還要研究人性。他也感慨,小時候和我一樣想當科學家,如今看來是那樣可笑。
《素書》我以前聽說過。張良曾經(jīng)在橋上遇到一個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橋下,讓張良撿起來給他穿上。這個老人后人稱之為黃石公,黃石公給了張良一本書,就是《素書》。張良去世后,把書帶進了墓里。很多年后,有個盜墓人讓這本書重見天日。
幾天后,徐濤在QQ中告訴我,由于停電不能上網(wǎng),他又錯過教師招考報名了。明年他的年齡就超了,他不想這些事情了,還是回去打工算了。我看到這樣的消息,感覺很不是滋味。
我把這事和表伯說了,表伯也感到很遺憾。
再后來,表伯也真的退休了。
過了好幾個月,我寫的那篇作文格的制作方法真的在市里的教育刊物上發(fā)表了。大家都為我慶祝。我想,我的榮大一體機的操作是陶老師指導過的,他應該算是我的師傅吧!
我準備通過QQ聯(lián)系陶老師,卻發(fā)現(xiàn)號碼早已注銷了。
我又打電話,他妻子接電話了:“小伙子,謝謝你還記得我們老陶。他前幾天肝癌又發(fā)作了,已經(jīng)去世了。他的墳墓就在陶家坎子附近的山上,正對著一座橋。你如果來我們這里,路過那座橋就能看到?!?/span>
聽到這里,我早已淚眼朦朧。
我突然又想到小時候認識的那個姑姑,現(xiàn)在應該叫陶姨吧!他們老家在同一個地方,又是同姓,難道他們是同宗嗎?這是巧合嗎?想到這里,我沉默了。
作者簡介:李燦,男,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竹山縣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為竹山縣竹坪鄉(xiāng)中心小學科學教師、文印員。文字偶見于《演講與口才》《大家教育周刊》等刊物和網(wǎng)站。個人傳記收入《十堰文學人物譜》。
注:發(fā)表于《交通文化》第55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