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論語》
學(xué)而第一
十
子禽(1)問于子貢(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聞其政,求之與(5)?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6)異乎人之求之與?”【注釋】
(1)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
(2)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子的學(xué)生.
(3)夫子:古代對人的敬稱,凡做過大夫的人都可以得到這一敬稱.孔子曾經(jīng)在魯國做過司寇,所以這里的“夫子”是指孔子.
(4)邦:這里指諸侯國家.
(5)求之與:與,同“歟(yú),”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或“吧”等相同.
(6)其諸:表示不肯定、推測的語氣詞,有“或者”、“大概”的意思.
【譯文】
子禽向子貢問道:“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一定要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是老師去要求了解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憑著他溫厚、善良、恭謹、節(jié)制、謙讓的品德和態(tài)度而使得別人主動告訴他的。他獲取各國政事的方法大概和其他人的的方法不一樣吧?”
【感悟】
“溫、良、恭、儉、讓”,集中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孔子正是這樣集大成的典型代表人物,具備了深厚的品德修養(yǎng),各國的賢明君主自然求之若渴。但是孔子仍然免不了處處碰壁,棲棲遑遑,顛簸奔走于列國,但卻依然不改其初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