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能夠成為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從喬托(1266-1337)到米開朗基羅(1475-1564),300年時間,意大利繪畫能夠在歐洲脫穎而出,其原因究竟何在?
一個是法國學派的解釋,就是人文主義思想,在意大利地區(qū)發(fā)端,推動了意大利繪畫的崛起。就是人文主義思想推動說。
從畫家的角度,我在此提出一個公眾美學推動說,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地區(qū)繪畫的大發(fā)展,是公眾審美推動的。這個公眾,包括教會和教眾,包括貴族,就是畫家之外的公眾。
從繪畫技術的角度看,中世紀晚期的繪畫,到喬托開始,出現(xiàn)了人體素描的畫法和透視原理的使用。這是喬托的創(chuàng)新,當時整個歐洲都是手工業(yè)師傅戴徒弟的體制,學徒都按照畫譜(貢布里希說的“pattern book”)跟著師傅描。因此這是喬托之所以名垂青史的道理。
中世紀晚期基督教在整個歐洲大規(guī)模建造教堂,意大利是天主教核心區(qū)域,教堂的建造和裝飾尤為考究。這是當時繪畫行業(yè)繁榮的基本面。
在這種基本面上,畫家(實際上被視為工匠)互相是競爭的。畫家之間的競爭是永遠的主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畫家競爭的對象是金主的青睞。中世紀晚期各地教會成為最主要的金主。因此金主的審美,也就是教會的審美,主宰了繪畫的評價,決定了一個畫家是不是能夠拿到教堂裝飾的訂單。
然而教會評價一幅畫的好壞,還受制于教眾的審美。教會轄區(qū)的民眾,對教堂的畫也是有口碑的。教眾的審美,和金主教堂執(zhí)事的審美,構成了當時畫家收入的決定因素。
從天主教的教義而言,神的形象到底怎樣?與人不同嗎?答案是“耶穌是人的形狀”,而神則是三合一,就是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圣子就是耶穌。因此天主教義本身就是視神的形象就是人。當教堂把圣母,耶穌,圣人們的形象畫在墻上的時候,都是人形。而畫家們比拼的,不是說畫不畫人,而是畫的人形好不好?美不美?
喬托的師傅奇馬布埃畫的圣母
喬托畫的圣母
拉斐爾畫的圣母
從三個人,最早是奇馬布埃,喬托的老師畫的圣母形象,到喬托畫的圣母,再到更晚了200年的拉斐爾所化的圣母,審美的直覺就告訴我們,畫家們的技術越來越好,畫的圣母越來越美。我們這個直覺實際上就是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這200年間意大利公眾對于繪畫的審美直覺。
“公眾美學”的概念,是總結了Dave Hicky的《神龍》一書中提出的“美的三要素”,得出來的。公眾美學按照Hicky的說法,三個要素就是“土俗性、經(jīng)典繪畫的審美趣味,審美民主”。其中“經(jīng)典繪畫的審美趣味”其實就是從喬托繪畫開始,在意大利形成的公眾審美標準。這是這種公眾美學,與意大利當年的畫家之間,形成了互動,使得意大利畫家們在素描油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出類拔萃,形成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高潮。
這就是我們的文藝復興意大利繪畫高潮的公眾美學推動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