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边@話放在今天,是典型的歧視言論?,F(xiàn)代社會講的是平等自由,一個人即便出身貧寒,也可以通過奮斗而由鼠成龍,因為現(xiàn)代社會不是門閥社會、等級社會。但是,放在古代,這句話的意思就大了。
比如,宋代蘇軾家門的書法,就比較有趣。
蘇軾是一代文豪,同時是位大書法家。江蘇教育出版的《中國書法史》里,說他開創(chuàng)了有宋一代的尚意書風(fēng)。尚不尚意我不太清楚,但蘇軾的書法絕對是杠杠的。文學(xué)史上的三蘇,聲名赫赫,今天呢,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書法。
蘇洵《陳元實夜來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獲見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轍 《見訪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洵是父親,蘇軾蘇轍是兒子們。假設(shè)上面三件遺跡都是真跡,那么,我們會看到,父子三人的書法面貌十分有趣。蘇軾乃一代天才大家,曾自稱書法是“我書意造本無法,信手拈來煩推求”,但文人的詩筆,有時不可輕信。蘇軾書法個性成熟后的字結(jié)體扁方,豐左掖右,且多呈欹斜之勢。這些特點,細(xì)看蘇洵的字,都是能找到痕跡的。不管蘇軾晚年怎樣“意造”,早年的學(xué)書,肯定還是要遵從師長的教誨,要有“法”。蘇轍和蘇軾的字如出一轍,看樣子蘇轍學(xué)了不少哥哥的東西,不愧是親兄弟?;蛘叨硕际菍W(xué)父親而出來自己的風(fēng)格吧。蘇洵的字,其實是二王一路。有人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尚意書風(fēng),是顏真卿之后的又一轉(zhuǎn)關(guān),不過細(xì)究起來,蘇軾的筆法根基,還是二王的,也就是說,是他父親蘇洵一手教導(dǎo)出來的。
據(jù)說蘇洵早年不喜歡讀書,只顧玩耍。二十七歲開始,才用功勤學(xué)。二十八歲和三十歲時先后生了蘇軾和蘇轍,幾年后,就在家邊讀,邊教兩個兒子讀書,所謂父子齊讀。后來蘇洵帶二子進(jìn)京,經(jīng)歐陽修引介,他的文章在京師引起了轟動。不久,二子又應(yīng)試及第,再次名動京師。這樣看來,蘇洵基本是自學(xué)成才,明擺著也是一位天才:從小玩耍,二十好幾才發(fā)力,然后就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這種人,不服不行。
好事者會搜尋蘇家的家族傳承,發(fā)現(xiàn)蘇洵的父親名蘇序,蘇序的父親是蘇杲,都是眉山地方的富裕好人,無甚詩名文名。蘇杲的父親就不清楚了。唐代“文章四家”里的蘇味道,文名很盛。據(jù)說他的一個兒子留蜀,支脈繁衍,到了宋代的蘇杲,就是這蘇味道的兒子的后裔。這樣說來,蘇軾往上追,是有蘇味道這位文人的優(yōu)秀基因了。不知道還能否追到漢代的蘇武,不過據(jù)《史記》載,蘇武的才華,主要是在雪地里堅持放羊十九年,和書法、詩文無關(guān)了。
話又說回來,古代社會注重門第、家風(fēng),這不假。蘇軾再天資異稟,其成材,也離不開父親的諄諄教導(dǎo)。蘇軾育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這名字起得有趣。邁是剛開始,迨是到達(dá),過是超過。兒子們耳濡目染父親的書法,也寫得像模像樣。我沒有查到蘇迨的書法遺作,下面是蘇邁和蘇過的書法:
蘇邁《致主管學(xué)士尺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過《贈遠(yuǎn)夫詩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用筆的“按壓擠兌”方面,蘇邁、蘇過是得了蘇軾的衣缽。只不過蘇邁擠得有點厲害,如篇中起首的“邁”字,擠成了一個墨塊。蘇過呢,我們對比一下蘇軾的《赤壁賦》墨跡:
蘇軾《赤壁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說蘇過的是蘇軾寫的,我們也信。蘇過的字在結(jié)體和用筆上都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不過精致度是有所遜色。蘇過沒留下多少書跡,一件作品也難以概全。總之,蘇軾的兒子們在書法上,皆學(xué)有所成。
古代的文化,大部分時候,就是這樣傳承的。
書法史上還有很多家族式企業(yè)。比如:
王羲之系統(tǒng)
王羲之家族絕對是歷史上最龐大的書法家族。王羲之堂伯父王導(dǎo),是東晉丞相,傳說就是他帶著鐘繇的《宣示帖》南渡,使鐘繇古法保留下來。史書多記載王導(dǎo)擅長書法。王羲之是書圣,王獻(xiàn)之與老爹齊名,并稱“二王”。但王羲之有七個兒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渙之、王肅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xiàn)之(感覺起名時漢字要不夠用了)。王獻(xiàn)之最小但名聲最大,其他兒子名聲雖沒獻(xiàn)之大,但大概沒有不擅書法的,比如:
王徽之《新月帖》(唐?。?遼寧省博物館藏
隨便拎一個兒子,秒殺后世99%的書法家。王氏家族在王羲之之后,有書法之名的如王珣、王僧虔、王志、王慈。鼎鼎大名的詩人謝靈運,是王羲之的重外孫。隋代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王氏家族書法這么盛,除了基因里有文藝天賦外,也與家族的龐大有關(guān)。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指的就是瑯琊王氏家族?!巴跖c馬共天下”的史論,說的也是王氏。田余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對當(dāng)時王、郄、庾、謝四大家族有詳細(xì)考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
由此,我們也可知道,王羲之“書圣”這個名號,背后的支撐團隊有多大,有多厲害。
其他家族,因篇幅所限,以下只作羅列:
歐陽詢、歐陽通。
按史書,歐陽詢六十八歲上得了歐陽通,也真是老當(dāng)益壯。歐陽通十七歲上,父親去世。按照這個年齡,即便得不了父親書法三昧,得個一鱗半爪也不錯。
柳公綽(兄)
柳公權(quán)(弟)
范仲淹(父)
范純?nèi)剩ㄗ樱?/p>
范純粹(子)
米芾(父)
米友仁(子)
趙佶(父)
趙構(gòu)(子)
趙孟堅(從兄)
趙孟頫(從弟)
傅山(父)
傅眉(子)
趙龍濤
趙小濤
(這兩個名字是因為上面寫順手了,沒剎?。?/p>
明代解縉《春雨雜述·書學(xué)傳授》里,勾勒了書法史上的書法傳承脈絡(luò),很有點武林秘功一脈單傳的意味,現(xiàn)録于下:
蔡邕(于嵩山石室中得八角垂芒之秘),傳書法秘訣于崔瑗、韋誕,以及他女兒蔡琰(文姬)。蔡文姬傳鐘繇,鐘繇又得了韋誕塚中藏書,書藝超過他的老師曹喜、劉得升。鐘繇傳庾翼、衛(wèi)夫人及他兒子鐘會。衛(wèi)夫人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幼時師從衛(wèi)夫人)又從父親枕頭里偷看到書法秘笈,繼而遍學(xué)諸家,終于登峰造極。王羲之傳王獻(xiàn)之,王獻(xiàn)之傳外甥羊欣,羊欣傳王僧虔,王僧虔傳蕭子云,蕭子云傳智永,智永傳虞世南,虞世南傳歐陽詢、褚遂良,褚遂良傳薛稷,薛稷傳李邕。另一支,歐陽詢傳陸柬之,陸柬之傳張彥遠(yuǎn),張彥遠(yuǎn)傳張旭,張旭傳顏真卿、李白、徐浩。顏真卿傳柳公權(quán)、懷素等,以至五代時的楊凝式。楊凝式傳于韓熙載、徐鉉兄弟……
感覺這些書法家的人品真讓人大跌眼鏡,而且古代的山洞、墓穴、枕頭里往往都有秘笈。改日回家我也翻翻我家裝糧食的甕。
這個傳承表里還有個趣味處:唐以前的傳承,父子或親戚傳承很普遍,唐以后,都是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傳承了。不知這個能說明什么問題。
不管這個譜系有多不可靠,至少反應(yīng)了一個現(xiàn)象:筆法的傳承,要靠父子、家族或師徒代代相傳。說古代是家族社會也好,氏族社會也好,宗法社會也好,科舉社會也好,封建制、郡縣制、集權(quán)制也好,如果有“雅文化”這回事,那么古代的雅文化,就是一代代從這些人的手里傳遞下來的。這也就是今天很多人追認(rèn)自己是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的后代的原因——盡管王羲之他們?nèi)袈牭娇吹浇袢说拿暫妥舟E后,會嚇得從墓穴里跳出來。
末了,放一幅趙構(gòu)皇帝的字:
又一次對近現(xiàn)代書法名家的秒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