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全中華書法名帖集錦

上篇:魏晉風(fēng)骨

1.陸機《平復(fù)帖》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1] 。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

陸機善書法,其章草作品《平復(fù)帖》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作品欣賞:《平復(fù)帖》

點評:縱23.7cm,橫20.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共九行、八十四字

釋文:彥先贏瘵,恐難平復(fù)。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節(jié)年使至。男幸有復(fù)失,甚憂耳。舍子楊往,初來至,吾不能起。臨西復(fù)來,威儀詳時,舉動成觀。自軀體之恙也,思識夢之邁甚,執(zhí)所恒與君。稍之閔兇,棠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的友人的一個信札,因其中有“恐難平復(fù)”字樣,故名。

章草源于解散隸體,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隸書的特征,即有明顯的波磔。其結(jié)體瘦長,書寫簡便、率性,逸筆草草,沒有循規(guī)蹈矩。撇捺無波挑,平添了幾分險崛之意。

2.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所謂的“東床快婿”就是指老王了。有“書圣”之稱。

憑借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

善于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漢魏筆風(fēng),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fēng)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

作品欣賞:《快雪時晴帖》

點評:縱23cm,橫14.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羲之頓首??煅r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jié)。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nèi)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問候。明代鑒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跡筆法圓勁古雅,意態(tài)閑逸,對趙孟俯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jié)體平穩(wěn)勻稱,在優(yōu)美的姿態(tài)之中,流露出質(zhì)樸內(nèi)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跡,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跡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

3.謝安《中郎帖》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

謝安從政,能文能武,東山再起后代表南方,在淝水之戰(zhàn)中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前秦統(tǒng)帥苻堅。

謝安曾從王羲之學(xué)行書,他的書法非常出色,尤以行書為妙品。后世米芾曾稱贊他的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fā)淡古?!?/p>

作品欣賞:《中郎帖》

點評:縱23.3cm,橫25.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八月五日告淵、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圖酷禍暴集,中郎奄至逝沒。哀痛崩慟,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當奈何!當復(fù)奈何!汝等哀慕斷絕,號咷深至,豈可為心。奈何!奈何!安疏。

《中郎帖》是傳為東晉人謝安書寫的一封報喪書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時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痛苦不堪、難以忍受的情感。

另據(jù)此帖紙、墨等判斷,可確認它為南宋紹興御書院中人所臨摹的古帖,雖然不是謝安的真跡,依然寶貴。

4.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

右軍將軍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女婿、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岳父。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shù)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子敬家學(xué)淵源,學(xué)習(xí)勤奮。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fēng)流,不亞于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作品欣賞:《中秋帖》

點評:縱27cm,橫1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3行,共22字,釋文:

釋文:“中秋不復(fù)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p>

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時尚制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xiàn)。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轉(zhuǎn)折往往不能靈活自如,常出賊毫,如此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瀟灑飄逸的效果是寫不出來的。清吳升《大觀錄》云:“此跡書法古厚,黑采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睋?jù)當代書畫鑒定家研究,大多認為是宋米芾所臨,故同樣寶貴。

5.王珣《伯遠帖》

王珣(349年-400年),字元琳 ,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丞相王導(dǎo)之孫、中領(lǐng)軍王洽之子。

王珣工于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fēng)流,宛然在眼?!逼浯碜鳌恫h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作品欣賞:《伯遠帖》

點評:縱25.1cm,橫17.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5行共47字

釋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yè)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yōu)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王珣《伯遠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進入內(nèi)府,經(jīng)乾隆品題,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并藏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內(nèi)的盡間,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 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nèi)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nèi),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nèi)墻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養(yǎng)心殿三希堂。

中篇:盛唐氣象

6.歐陽詢《張翰帖》

歐陽詢(約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人。

歐陽詢精通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善于書法,父子倆被合稱為“大小歐”。書法于平正中見險絕,號為“歐體”。

作品欣賞:《張翰帖》

點評:縱25.1cm,橫31.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11行98字

釋文:“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zhí)其愴然,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fēng)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余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qū)”,并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zhí)法面折庭爭之風(fēng),孤峰崛起,四面削成?!?/p>

7.李白《上陽臺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李白的詩太光芒萬丈了,但也難掩他的書法鋒芒。

作品欣賞:《上陽臺帖》

點評:縱28.5cm,橫38.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5行,共25字。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p>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p>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8.顏真卿《湖州貼》

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 ,出生于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

顏真卿出身瑯琊顏氏,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xué)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

作品欣賞:《湖州帖》

點評:縱27.6cm,橫50.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諸州水并湊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沒溺。賴劉尚書撫,以此人心差安,不然,僅不可安耳。真卿白。

此帖為傳顏真卿所書的一通信札,講述湖州地區(qū)發(fā)生水災(zāi),百姓得到安撫一事。

此帖在書寫風(fēng)格方面作者用筆圓轉(zhuǎn)連綿,側(cè)媚多姿,墨色華潤,與顏真卿所書《祭侄文稿》的悲切、《爭座位帖》的激昂意態(tài)迥別,完全不像顏書中鋒多“屋漏痕”意。因此可推斷此帖為宋人之仿本。

9.懷素《自敘帖》

懷素(737~799),史稱“草圣”。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法度具備。

作品欣賞:《自敘帖》

點評:縱28.3cm,橫77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jīng)禪之暇,頗好筆翰……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時大歷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自敘帖》為懷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錄顏真卿、張謂、戴叔倫等人對其的贈詩成文。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全卷強調(diào)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zhuǎn),忽左忽右,起伏擺蕩,有疾有速,有輕有重,通幅于規(guī)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shù)的極致表現(xiàn)。

10.柳公權(quán)《蒙詔帖》

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人。

二十九歲時狀元及第,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

其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xué)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chuàng)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作品欣賞:《蒙詔帖》

點評:縱26.8cm,橫57.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 ,27字

釋文:公權(quán)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閑冷,親情囑托,誰肯響應(yīng),深察感幸。公權(quán)呈。

此帖傳為柳公權(quán)寫的一通信札,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閑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么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

書法的前四行用筆較雄暢,結(jié)字亦尚穩(wěn)妥,而后幾行用筆逐漸瘦薄,結(jié)字多松散,末行的“權(quán)”字筆畫也不成結(jié)構(gòu),與柳氏遒媚勁健的書風(fēng)懸殊較大。種種跡象表明,本帖非柳書,乃是宋人仿本。

下篇:大宋集美

11.歐陽修《灼艾帖》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

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以進士及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關(guān)于歐書特點,蘇軾評價說:“公用尖筆干墨作方闊字,清眸豐頰,進退曄如。

作品欣賞:《灼艾帖》

點評:縱25cm,橫1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楷書,6行69字。

釋文: “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qū)區(qū)。見發(fā)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y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quán)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xué)正足下。廿八日?!?/p>

帖中“見發(fā)言”的“發(fā)”即歐陽修長子歐陽發(fā)。所謂“灼艾”,即針灸。

李東陽在帖后的詩跋中稱贊歐書“宋代書家自不孤,當時只許蔡君謨。若將晉法論真印,此老風(fēng)流世亦然”。

12.蘇軾《寒食帖》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 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作品欣賞:《寒食帖》

點評:34cm,橫:119.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十七行,129字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13.黃庭堅《諸上座帖》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寧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省金華市。

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進士及第。

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然其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作品欣賞:《諸上座帖》

點評:縱33cm,橫72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92行

釋文: “諸上座爲複只要弄唇嘴,爲複別有所圖,恐伊執(zhí)著,且執(zhí)著甚麼,爲複執(zhí)著理,執(zhí)著事,執(zhí)著色,執(zhí)著空……故草此一篇,遺吾友李任道,明窗淨幾,它日親見古人,乃是相見時節(jié),山谷老人書?!?/p>

此書學(xué)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

在《語錄》后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jié)字內(nèi)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zhèn)涠w,相互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杰作。

14.米芾《蜀素帖》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羋,祖居太原,后遷湖北襄陽,謫居潤州(現(xiàn)江蘇鎮(zhèn)江)。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cè)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fēng)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作品欣賞:《蜀素帖》

點評:縱 27.8cm 橫 270.8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擬古 青松勁挺姿。凌霄恥屈盤……一官聊具三徑資。取舍殊涂莫回首。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記。

蜀素乃北宋時四川所造、質(zhì)地精良的絲綢織物,因紋羅較紙粗糙,滯澀難寫,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書家不敢揮毫于上。

此帖內(nèi)容包括米芾自作的各體詩八首,起自述學(xué)書經(jīng)歷由顏、柳、歐、褚等諸家,上溯二王,融會貫通,自成一體,此帖乃米芾求古以達變的成熟佳作,亦是個人書風(fēng)形成的起始點,在尚意的北宋書史上意義別具。

15.朱熹《大桂驛中帖》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縣)。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xué)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xué)派”。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他的理學(xué)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xué)。

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傳世作品以行書簡牘為主,大字墨跡很少。

作品欣賞:《大桂驛中帖》

點評:縱33.4cm,橫57.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17行,240字

釋文:八月十五日。熹頓首上啟。大桂驛中草草奉問,想已達矣……益遠、惟善自愛。以須召用為祝。不宣。熹再拜上啟。會之知郡朝議賢表。

此帖書法縱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態(tài)娓娓,如煙云風(fēng)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如詹景鳳所言:“不以書名,固以學(xué)掩之。”

16.辛棄疾《去國帖》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府(今山東省濟南)人。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書法善于中鋒用筆,點畫規(guī)矩,書寫流暢自如,于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

作品欣賞:《去國帖》

點評:縱33.5cm,橫21.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楷書,10行,110字

釋文:棄疾自秋初去國,悠忽見冬,詹詠之誠,朝夕不替。第緣驅(qū)馳到官,即專意督捕,日從事於兵車羽檄間,坐是倥傯,略無少暇。起居之問,缺然不講,非敢懈怠,當蒙情亮也。指吳會雲(yún)間,未龜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馳。右謹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quán)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劄子。

此帖是《宋人手簡冊》中一頁,內(nèi)容為酬應(yīng)類。

辛棄疾平茶寇后,詔江西提刑除秘閣修撰,故此帖當書于淳熙二年十月間,時年36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十三少整理作品]王鐸書法欣賞(中卷)
王羲之書法十幅
宋-黃庭堅書法大全[1]
【國粹】蔡襄蔡京書法
王寵書法取法魏晉空靈舒朗恬淡自適(行草作品欣賞)
【宋】米芾書法作品全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