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對聯(lián)仄起平收,平仄到底是韻律還是枷鎖?
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大小對老少。美對丑,好對壞。東對西。內(nèi)對外。善對惡、等等,不計其數(shù));南對北可以,而東對西卻不行?冬對夏可以,而春對秋卻不行?按照“平仄論”這些最佳的詞組都得棄置!現(xiàn)代對聯(lián)到底是按平仄韻律為主,還是選詞、意更佳?恕在下愚鈍!敬請各大才子不吝賜教!????????????
從題主的問題可以看出,題主所舉的例子有一點點片面,不足以作為問題的論據(jù)。
回答題主的問題需要從兩方面來論述,其一,平仄到底是韻律還是枷鎖?其二,題主論據(jù)中的以偏概全。
詩律不僅僅是平仄 ,但是平仄是其中最基礎(chǔ)的規(guī)則之一。
平仄是枷鎖嗎?當然是了。
平仄是規(guī)則,所有的規(guī)則都是枷鎖。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是枷鎖,開車不要闖紅燈也是枷鎖。
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一文中說:
假如詩可以不要格律,做詩豈不比下棋、打球、打麻將還容易些嗎?難怪這年頭兒的新詩“比雨后的春筍多些”。
.....
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只有不會做詩的才感覺得格律的縛束。對于不會作詩的,格律是表現(xiàn)的障礙物;對于一個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現(xiàn)的利器。
老街發(fā)現(xiàn),很多人誤解只有中國詩才有鐐銬,有人作格律詩認為平仄是枷鎖,如果他們學習歐洲人的十四行詩豈不是更要了命,十四行詩的復雜規(guī)則是不輸于中國格律詩的另一種枷鎖。
只不過很多西方的”格律詩“被翻譯成了中文白話詩而已。同樣,中國詩也無法翻譯成西方的格律詩。每一種本民族傳統(tǒng)詩歌,都具有本民族的語言特色,只要翻譯成外文一定變了味道。
話說回來,作格律詩就要按照格律詩的規(guī)矩。
假如開車總是闖紅燈,還是走路好了。假如走路也要闖紅燈,還是不要出門了。好比作簡單很多的古體詩也是有規(guī)則的,假如仍舊不遵守,就作自由詩吧。反正:
難怪這年頭兒的新詩“比雨后的春筍多些”。聞一多 《詩的格律》
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大小對老少。美對丑,好對壞。東對西。內(nèi)對外。善對惡、等等,不計其數(shù));南對北可以,而東對西卻不行?冬對夏可以,而春對秋卻不行?按照“平仄論”這些最佳的詞組都得棄置!現(xiàn)代對聯(lián)到底是按平仄韻律為主,還是選詞、意更佳?恕在下愚鈍!敬請各大才子不吝賜教!????????????
以上是題主的一段話。
其實在格律詩中,只要不在平仄不可更改的位置,平平相對、仄仄相對是允許的。
1、例如南對北:
畫戟重門楚水陰,天涯欲暮共傷心。南荊雙戟痕猶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蓮花幕下悲風起,細柳營邊曉月臨。有路茫茫向誰問,感君空有淚沾襟。
2、又如東對西:
終日河聲咽暮空,煙愁此地晝濛濛。錦帆東去沙侵苑,玉輦西來樹滿宮。
魯客望津天欲雪,朔鴻離岸葦生風。那堪獨立思前事,回首殘陽雉堞紅。
3、內(nèi)對外
贈韓家郎君在家修行(唐末宋初·無名氏)
崇真起善立玄堂,謹奉朝昏兩炷香。內(nèi)侍孀親行孝道,外持貞正合三光。
常行矜憫提貧困,每施慈悲挈下殃。他日聰明如省悟,也應(yīng)歸去到仙鄉(xiāng) 。
但是在平仄固定的地方,的確是不可出現(xiàn)平平相對、仄仄相對的。
平仄相對是為了音韻之美,所以格律詩在特定的位置對平仄要求非常嚴。俗語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雖然不完全準確,但是也基本反映了平仄寬嚴之處。
但是在押韻時,無論古體詩還是格律詩,都非常嚴格。從南北朝沈約等人研究四聲開始,就注意要求白腳與韻腳的平仄是相反的。因此在這里,除非是韻腳,否則仄仄相對、平平相對是不會出現(xiàn)的。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被蛟疲喝珀憴C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yún)煙?!保ā昂印迸c“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
節(jié)選自空?!段溺R秘府》
@老街味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