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注:
珍羞:美味佳肴。
箸:筷子。
夢日邊:傳說伊尹見商湯前,曾夢見乘舟過日月之邊。
歧路:岔路。
解讀:
《行路難》系樂府“雜曲歌辭”舊題,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這三首《行路難》大抵作于天寶三年離開長安之時。他一方面憤怒于玄宗皇帝不辯忠奸、小人只知讒巧疏親的行徑,一方面他又心存僥幸,希望皇帝能夠早日回心轉(zhuǎn)意,自己能再次征詔;一方面他又深感茫然無望,而心生掛帆秋江、不為云羅所制之念。這種復雜的心態(tài)是李白初出長安時的情緒反映,也是這三首詩創(chuàng)作的感情基調(diào)。
詩人面對著“金樽”“玉盤”“斗十千”“直萬錢”的豪華盛宴,卻是一次次舉杯,一次次停杯;一次次握筷,一次次放下,在頻頻舉杯停杯、握筷??曛?,我們感受著詩人內(nèi)心無限的無處安放惆悵悲憤,激憤慷慨至極之時,詩人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回應他的卻是茫然的前途和同樣茫然的內(nèi)心。“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二句緊扣“心茫然”,正寫行路難之意。李白雖才高志大,然卻只得一個“倡優(yōu)同蓄”的文學弄臣,最終還被賜金還山、離京遠游,這條仕途艱難的道路不正如冰塞黃河、雪滿太行一樣難以飛渡嗎,詩人由此對自己的理想產(chǎn)生常常的懷疑。
然而詩人認為自己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才華,他依然幻想著皇帝能夠想起他,讓他重返長安,他化用了歷史了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姜太公八十歲垂釣磻溪,終遇文王,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得商湯眷顧。先賢尚且如此,李白堅信自己他與玄宗也會有君臣際遇那一刻。
人生最大的苦痛是夢醒了無路可走,詩人既不甘心沉淪下僚,又無法尋找出路,于離筵席上瞻前顧后,于前路進退失據(jù),只能徒唱行路難,在去意徊徨之處尋找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也不過他表明心志,一旦功成名遂,自己定會像宗愨那樣掛帆遠游,浮海而逝。
李白這首詩無論從題材手法,還是立意字句,無疑受了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
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
何況我輩孤且直!
同樣是寫壯志難酬,同樣是寫才子落魄無助,鮑詩多寫寒士落拓之氣,而李白的詩人則多貴族澄明之境 。鮑詩辭調(diào)悲苦,而李詩則辭調(diào)明麗。杜甫曾評價李白的詩作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可謂至評,如果說李白詩的跌宕學自鮑照,“俊逸”為二人所共有的話,他的清麗則來自庾信,而這卻是鮑照所不具備的嘍。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排行十二,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竄于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隨家遷居綿州昌隆縣(四川江油)。陳寅恪先生曾認為李白其先為西域胡人,隴西李氏乃偽托。其出生地亦多異說,或謂生于條支(今阿富汗加茲尼),或謂生于焉耆碎葉(今新疆庫爾勒與焉耆回族自治縣),或謂武后神功年間遷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稱“李翰林”。賀知章譽為“天上謫仙人”,后世稱“李謫仙”。在蜀中度過青少年時代,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隱居安陸(今屬湖北)和徂徠山(在今山東)。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權(quán)貴,三年后,即744年賜金還山。此后漫游梁宋、齊魯,南游吳越,北上幽燕。天寶末期,安史亂起,李白應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內(nèi)訌,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獲釋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聞李光弼出鎮(zhèn)臨淮,時已屆暮年,仍欲從軍,半道病還,次年卒于當涂(今安徽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遺召,然李白已經(jīng)去世。舊《唐書》有本傳。李白一生以大鵬自喻,以“安社稷”“濟蒼生”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從科舉入仕,然始終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度圃姟反嬖?/span>25卷,《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6首、斷句1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