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升堂舊不斜,五株桃樹亦從遮。
高秋總喂貧人實,來歲還舒滿眼花。
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
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
注:
題桃樹:是以桃樹為題,“題”字有品題的含義。
小徑升堂:指升堂小徑。
舊不斜:指原本不歪斜。沒想到這次回來時,桃樹已長大,把路都遮沒了,但是詩人不忍心去剪伐,因此“亦從迷”。
從:聽任。
“高秋”兩句:這兩句垂說桃樹不但有食用價值,能用于充饑,還有著審美價值,能夠賞心悅目。饋,指用食物送給別人。杜甫因為時常挨餓,所以特別能體會到桃樹饋贈的這類好處。來歲,指明年。
乳燕:指雄燕,此處還指育雛的母燕。
通:意思是把門簾卷起,讓燕子可以自由出入。
慈鴉:傳說當(dāng)中烏鴉可以反哺其母親,所以說是“慈鴉”
寡妻:指群盜殺人,讓許多婦女都成為寡婦。
非今日,已成為過去,不是如今的事情。
車書正一家:意思是說國家眼下正走向統(tǒng)一。這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基本被平定。嚴(yán)武再次回來鎮(zhèn)守蜀地,太平日子有望了。
解讀:
這首詩是廣德二年(764),詩人回到草堂時所作。
詩人寫自己離開草堂一年多了,再回草堂時,詩人發(fā)現(xiàn)院內(nèi)小桃樹已經(jīng)遮滿庭前,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桃樹對人的好外,又聯(lián)想到教化,與人為善。詩的最后詩人轉(zhuǎn)向?qū)μ煜麓髣菟叺淖h論。
詩的開頭,緊切詩題,寫離開草堂兩年后,五棵桃樹生長的繁茂景象?!靶缴门f不斜,五株桃樹已從遮?!毙缴茫静恍?,因為五株桃樹已遮滿庭前,人行要避開伸展的樹枝,繞路曲折而行。
“高秋總喂貧人實,來歲還舒滿眼花?!边@兩句直承上句而來。說明為什么任憑桃枝伸展遮路,不予折剪。原來是為了到秋天能結(jié)出更多的桃子,以便饋送貧窮的人。等到來年還能看到滿樹的桃花,再結(jié)出許多果實,以濟窮人。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每時每刻都在關(guān)心著窮人。陜西有這樣兩句民歌:“唐代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睋?jù)載:杜甫在草堂前面曾種了幾棵棗樹,西鄰一個無依無靠的老婦經(jīng)常來撲棗,杜甫從不干涉。后來杜甫離開草堂,讓姓吳的一位親戚去住,不料這位親戚在草堂前插上籬笆,禁止打棗。杜甫知道后,便寫了一首詩,來規(guī)勸這位親戚不要這樣做。其中寫道:“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輕須親?!笨梢?,詩人在院中種的桃樹絕不是專供自己享用,更重要的還是為窮人所種。
詩的后四句,主要寫安史之亂和蜀亂平定后,民眾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這里是說:門簾不予緊閉,便于乳燕自由地飛進飛出。兒童不要任意去打擾慈鴉的平靜生活。最后兩句——“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指出民眾之所以能安居樂業(yè),那是因為叛亂已被平息。
杜甫一生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他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給人民和自己家庭帶來的災(zāi)難。因此,他極力反對戰(zhàn)爭,希望國家安定和統(tǒng)一。詩人的這首詩,從回到草堂寫起,看到院內(nèi)的桃樹的繁茂,便想到貧苦的人民;看到簾戶乳燕的飛翔,便想到國家的安寧。這說明詩人的感情,無時無刻不在和國家的安危和民眾的苦樂息息相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