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詳解全譯(七)
譯釋:于鐵江
硯臼磨穿筆作堆,
千文真面海東回。
分明流水空山境,
無數(shù)林花爛漫開。
【作者自注】
智永⑴寫千字文⑵八百本,分施浙東諸寺,事見唐何延之⑶蘭亭記。
千百年,傳本已如星鳳。世傳號為智永書者并石刻本合計(jì)之,約有五本;大觀⑷中長安薛氏摹刻本,一也;南宋群玉堂帖⑸刻殘本四十二行,自“囊箱”起至“呼也”止,二也;清代顧氏過云樓⑹帖刻殘本,自“龍師”起至“呼也”止,此卷為明董其昌⑺舊藏,戲鴻堂帖⑻曾刻其局部。近獲見原卷,黃竹紙上所書,筆法稚弱,殆元人所臨,三也;寶墨軒刻本,亦殊稚弱,四也;日本所藏墨跡本⑼,五也。
此五本中,以一,二,五為有據(jù),長安本摹刻不精,累拓更為失真。群玉本與墨跡本體態(tài)筆意無不吻合,惜其殘失既多,且究屬摹刻。惟墨跡本煥然神明,一塵不隔。非獨(dú)智永面目于斯可睹,即以研求六朝隋唐書藝遞嬗之跡,眼目不受棗石⑾遮障者,舍此又將奚求乎⑿?
【譯者附注】
⑴智永:南朝陳隋之間的和尚(生卒不詳),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圣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后代,號"永禪師"。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將王羲之作為傳家之寶的《蘭亭序》,帶到云門寺保存。云門寺(原名永欣寺)有書閣,智永禪師居閣上臨書20年,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等傳說。智永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yuǎn)。他創(chuàng)"永字八法",為后代楷書立下典范。并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fā),幾可視為教科書,其影響遠(yuǎn)及日本。即使現(xiàn)在,依然是書法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教材。
⑵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fù)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⑶何延之:唐人,曾撰寫《蘭亭記》,是一篇對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的全過程,及此序爾后的收藏、傳世、御命臨摹、著錄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統(tǒng)地記敘的信史。
⑷大觀:宋徽宗年號,1107——1110。
⑸《群玉堂帖》:中國南宋匯刻叢帖,《群玉堂帖》原石的宋拓殘本。原名《閱古堂帖》。南宋韓侂胄(?~ 1207)以家藏墨跡,令其門客向水編次摹勒上石。向氏精于鑒賞,擅長刻帖,故摹刻甚為精善。開禧三年(1207)韓氏被誅,帖石沒入內(nèi)府。嘉定(1208~1224)間改為今名。
⑹顧氏過云樓: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位于蘇州市干將路,為清代書畫收藏家顧文彬所建,收藏許多書畫珍品,至今猶存。
⑺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qū)馬橋)人,明代著名書畫家。
⑻戲鴻堂帖:董其昌所刻,董其昌之堂名“戲鴻堂”。
⑼日本所藏墨跡本:《千字文》在唐代傳入日本,曾經(jīng)日本谷鐵臣收藏,后為小川簡齋購得。
⑽棗石:指木刻本、石刻本。舊時多用棗木雕刻書版。
⑿舍此又將奚求乎:除了它又到哪里去找呢?意即只有這一個。
【原詩題解】
此詩贊美日本所藏智永千字文墨跡本極其珍稀精美,如空山絕響,林花爛漫。
【原詩譯釋】
1.硯臼磨穿筆作堆:智永為練書法磨穿了硯臺,用壞的筆成了堆。硯臼:硯臺。
2.千文真面海東回:現(xiàn)在能見到的智永所書的千字文真跡卻從日本傳回。千文:千字文。真面:真跡。海東:大海的東邊,指日本。
3.分明流水空山境:仿佛潺潺溪水在空山中流動。此句喻其珍稀如空山絕響。分明:喻詞,簡直就是,仿佛。它直貫三、四兩句。
4.無數(shù)林花爛漫開:又如樹林中無數(shù)美麗的花朵爛漫開放。此句喻其佳妙而美不勝收。
附圖1:智永千字文墨跡
作者簡介
本作品經(jīng)過作者授權(quán),其它媒體刊物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本期編輯:孔淑茵 龐里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