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吃魚,有人喜歡釣魚,也有人喜歡養(yǎng)魚,在古人的俗語中,關于魚的有許多。比如“無魚不成席”,體現(xiàn)了魚在餐桌上的重要地位。
魚類作為人體優(yōu)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脂肪含量很低,是各國營養(yǎng)專家都推薦的健康食材,素來享有盛譽!
魚肉美味又健康,但吃魚、挑魚都是門學問!
對于魚的誤解
可能就因為受歡迎,關于魚的謠言也很多:
1魚頭不能吃?
除了吃魚肉,魚頭也頗受人們喜歡。不過,喜歡吃魚頭的人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稱“魚頭的重金屬多,是魚肉的15倍,最好不要吃。”
很多人說不能吃,是覺得魚頭容易積聚污染物質或毒素。
生長周期、體型、生長環(huán)境等有關因素會影響魚的污染程度。也就是說生長周期短、體型較小的魚,污染更小。還有像含有重金屬汞比較高的鯊魚、旗魚、金槍魚以及劍魚來說,魚頭要盡量避免食用。
2大個魚比小個魚好?
很多人認為,魚越大越好吃,而且刺也較少。刺少確實是優(yōu)點,但說魚越大越好吃,需要分情況。比如,對于同一品種的魚來說,個頭大的魚年齡也大,肉質可能會比較粗糙。
一般來說,個頭小的魚,體內有害的物質相對積累少,會更為安全。但太小的魚,未成熟,肉質不夠鮮美。建議大家買魚個頭挑“八分大”的較好。
3野生魚比養(yǎng)殖魚好?
野生魚營養(yǎng)物質來自于自然水域的浮游生物和食物鏈,生長期長,純天然;口感細膩,有嚼頭,這也就是受到大眾偏愛的理由。
但是,如果野生魚生活在水體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反而容易聚集更多的重金屬,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現(xiàn)在人工養(yǎng)殖的魚,在規(guī)范的操作和管理下,安全性較高,口感其實也不差。因此,建議大家,買魚還是去正規(guī)市場、商場,畢竟都是經過檢驗的,吃得放心。
對癥吃“魚”,更顯價值
1帶魚:補鈣、益五臟
帶魚是相對來說比較平價的海魚,肉質鮮美味道佳,營養(yǎng)也很豐富。
①高蛋白。帶魚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每百克含量約為17.7克,對于需要補充蛋白質、增肌強體的人群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②高DHA、EPA。帶魚的脂肪雖然比一般魚類含量略高些,但其中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這兩種物質含量更是豐富。
EPA是一種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獲取的物質,它可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的代謝,適當補充能幫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DHA俗稱“腦黃金”,它可促進腦細胞的生長發(fā)育,改善大腦機能,提高記憶力。
③鈣量豐富。在常見的動物性食物中,帶魚的含鈣量位居第二位,遠高于雞鴨以及豬牛羊等常見肉類。
④豐富維生素。帶魚中還富含兩種補鈣的“黃金搭檔”——維生素D和鎂,它們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協(xié)同幫助降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風險。
而從中醫(yī)藥學的角度,帶魚還有補益五臟、養(yǎng)肝補血、暖胃潤膚等功能。
2鯽魚:健脾補腎
冬季要想有效進補,首先得調養(yǎng)好脾胃;同時補腎也是冬季的養(yǎng)生關鍵之一。
而中醫(yī)認為,鯽魚有較好的健脾和胃、除濕利水、補中生氣功效,搭配上黃芪、茯苓、干姜、白術后,可更好地發(fā)揮健脾、補腎兩種作用,非常適合脾腎陽虛的人群作為日常食療方使用,有助于溫補腎陽、強壯體質。
◎腎陽虛的癥狀表現(xiàn):夜尿增多、腰膝酸冷;
◎脾陽虛的癥狀表現(xiàn):大便溏薄、食少便溏、胃脘冷痛。
另外,民間有“冬鯽夏鲇”的說法,冬天正值鯽魚產卵期,肉肥籽多,是鯽魚味道最鮮美的時節(jié)。這時來碗鯽魚湯,營養(yǎng)又美味。
3黑魚:美容強心臟
我國食用黑魚歷史悠久,其肉厚刺少、價格實惠,藥用價值高。黑魚中含有豐富的鈣、硒等微量元素,還富含多種優(yōu)質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yǎng)物質,常吃對于提高免疫力、保護心血管都有很好的功效。
另外,中醫(yī)也認為常吃黑魚有助于健脾益氣、滋補調養(yǎng)、促進傷口愈合,因此早在二千年前,黑魚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蟲魚上品。
黑魚中還含有輔酶Q10,它被稱為心臟的“動力之源”,能為心臟提供更多的氧氣和能量,預防突發(fā)性疾??;而且輔酶Q10還有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緩解疲勞的功效。
4鱖魚:嘌呤低、益肺
鱖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鉀、鋅等物質,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美容養(yǎng)顏等功效;鱖魚雖然是淡水魚類,但也含有一定的Ω-3脂肪酸,能起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而且鱖魚是為數(shù)不多的低嘌呤水產,非急性發(fā)病期的痛風患者也可以比較放心地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鱖魚“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很適合體弱無力、脾胃氣虛、營養(yǎng)不良的人群食用;《食療本草》還稱它有補肺氣、治肺癆的作用。
此外,對于懶得挑刺、擔心魚刺卡喉的人來說,鱖魚也是一種非常值得推薦的魚類,它的肉質細嫩豐滿,刺還特別少,很適合老人、小孩。
不同年齡吃魚量
建議每周吃 2~3 份魚。1~3 歲,約 30 克;4~7 歲,約 60 克;8~10 歲,約 90 克;11 歲及以上,約 120 克;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約 120 克。也可以用自已的手掌來看數(shù)量,自己的掌心有多大,多大一塊魚肉就是一次分量。
吃魚雖好,也有禁忌
吃魚雖好,但吃不對不但無法獲益,反而可能造成傷害!因此,吃魚時要記住以下4點:
1不要隨便吃魚膽
有一些人專門挑魚膽吃,認為它可以清熱解毒、清肝明目,但是大多數(shù)魚膽有毒。魚膽中含有膽酸、氫氰酸等有毒化合物,對于成年人來說,一般只要幾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而且不管生吃、熟吃還是泡酒,有毒成分都不會被輕易破壞。
不過,并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像烏魚、鯰魚的膽,是無毒的。生活中要特別小心青魚、草魚、鯽魚等魚的魚膽。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凈,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進眼睛。
2腌制咸魚要少吃
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會與腌制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短時間內攝入太多的腌制咸魚,亞硝酸鹽攝入過量,容易使人頭暈、惡心和昏迷。
長期攝入,對鼻子、咽喉、肝臟、食道、胃等部位都會造成損傷。但這也不是說大家就完全不能吃咸魚了,只是要少吃。
3盡量不食汞量高的魚
通常情況下,體型較大的魚且壽命比較長的魚類,含汞量更高,比如部分深海魚類。攝入微量的汞一般不會產生太多不良反應,但汞可以在人體內積累,很容易被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長期食用有汞中毒的風險。
汞中毒后不僅會損害口腔粘膜和牙齒,還對消化道、腎臟、毛細血管等都有腐蝕作用,兒童還可能造成大腦損傷。
4魚肉不能完全代替紅肉
紅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魚肉無法企及的,特別是魚肉中鐵質的含量遠不如紅肉。但因為大家擔心紅肉吃多了,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很多人想用魚肉或是蝦肉代替紅肉。
健康的做法是相互搭配吃,保證營養(yǎng)的平衡,魚肉等白肉約每日攝入75-100g,紅肉略少約50-75g。
挑魚小技巧
①聞味道:盡量不要買那種聞起來有酸臭味、氨水味兒的魚。
②看魚眼:盡量買魚眼是清晰明亮、有一點鼓起的魚。
③看魚鰓:盡量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
④看背部肌肉:盡量挑選魚背有彈性(彎了能收回的)的魚。
【注意】現(xiàn)殺的活魚,可以先放冰箱冷藏2小時,經歷了排酸過程再烹飪。
來源:養(yǎng)生大國醫(y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