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規(guī)(七十五)】浙江桐鄉(xiāng)張履祥:耕則良農(nóng) 讀則良士

【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規(guī)(七十五)】

浙江桐鄉(xiāng)張履祥:耕則良農(nóng) 讀則良士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 發(fā)布時間:2016-12-20

張履祥

  張履祥(1611—1674),字考夫,號念芝,浙江桐鄉(xiāng)人,世居清風鄉(xiāng)爐鎮(zhèn)楊園村(今桐鄉(xiāng)市龍翔街道楊園村),學者稱楊園先生。張履祥是明清之際的大儒,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農(nóng)學家,其著作被后人編訂為《楊園先生全集》,包括《備忘錄》《訓子語》《補農(nóng)書》《近鑒》《言行見聞錄》等,共十六種、五十四卷。

  張履祥是清代入祀孔廟的九人之一,其少時家貧,力學苦讀,初受業(yè)于劉宗周,后專意程朱理學。明清鼎替,張履祥隱居家鄉(xiāng)教書,躬耕自給。他的學術(shù)以仁為本,以修己為務(wù)。其學風“正大”,踐履“篤實”,三百多年來對浙西一帶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故張履祥及其友人、后學被稱為“楊園學派”。

楊園先生紀念館

楊園先生紀念館

  在楊園先生的故鄉(xiāng)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龍翔街道楊園村,建有楊園先生紀念館。紀念館始建于2007年,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采用明清時期古樸的四合院結(jié)構(gòu),粉墻黛瓦馬頭墻,獨具江南韻味,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館內(nèi)展示楊園先生生平事跡,收藏有楊園先生著作集,《補農(nóng)書》單印本,專家學者研究論文、書稿等。楊園先生強調(diào)“治生以稼穡為先”,重視農(nóng)耕且身體力行,紀念館兩側(cè)廂房陳列有當時的農(nóng)家生活用具和農(nóng)耕工具等。

《訓子語》

  張履祥晚年得子,擔心自己不能完成教育子孫的使命,“每見世之遲暮得子,多至失教,以覆墜厥世,貽笑于人”,故而撰寫了《訓子語》一書。

  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祖宗傳貽積善二字》《子孫固守農(nóng)士家風》《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四章,下卷包括《正倫理》《篤恩誼》《遠邪慝》《重世業(yè)》《承式微之運》《平世以謹禮義》《恂恂篤行是賢子孫》《要以守身為本》等八章,共十二章,每章又分若干條,全書共143條,兩萬三千多字。

  《訓子語》中的家訓思想有兩個特點。其一,“耕讀”,書中指出耕與讀不可偏廢,“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儀遂亡”。所以,張履祥倡導子孫后代做一個良農(nóng)、良士,耕讀相兼,耕田治生而不忘讀書修身。其二,“勤儉”,《訓子語》中說立身之道在于“愛敬勤儉”。勤,不只是為了做事,更是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儉,不但可以養(yǎng)德,還可以養(yǎng)身,修養(yǎng)身心。

  該書影響深遠,乾隆時理學名臣陳宏謀評價說:“先生以躬行所得,為訓子之語。事不越于日用倫常,理惟主于忠信篤敬,實為立身行己之極則,所宜家置一編者也?!辈⒅珍浻谥摹段宸N遺規(guī)》,作為童蒙教育讀本。

  ●視頻腳本

浙江桐鄉(xiāng)張履祥:勤儉立身 耕讀傳家

  【童聲齊頌】“人家不論大小,總看此身起。此身正,貧賤也成個人家,富貴也成個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若是此身不正,貧賤固不成人家,富貴越不成人家……”

  朗朗稚聲,連接起四百多年的光陰。

  孩子們誦讀的,就是《訓子語》中的片段?!队栕诱Z》的作者是張履祥(1611—1674),浙江桐鄉(xiāng)人,世居清風鄉(xiāng)爐鎮(zhèn)楊園村(今桐鄉(xiāng)市龍翔街道楊園村),學者稱楊園先生。張履祥是明清之際的大儒,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農(nóng)學家,著作被后人編訂為《楊園先生全集》,包括《言行見聞錄》《備忘錄》《訓子語》《補農(nóng)書》等,共十六種、五十四卷。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地方文化研究學者 張森生:

  《訓子語》一共十二章、一百四十三條。那是康熙四年,他在海鹽澉浦教書的時候?qū)懙?。那時候他自己50多歲了,而他的兩個兒子都還不到10歲,長子只有8歲。古代人的壽命沒有現(xiàn)代長,他可能考慮自己在世不久了,他就寫下一些今后兒子可能要注意的事項和道理,形成《訓子語》。書中把他50多年來做人、教書所思考的一些問題、所經(jīng)歷的一些事情,寫成對子女的要求,留存下來,讓子女今后根據(jù)他的教誨來做人做事。

  杭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張?zhí)旖埽?/strong>

  我研究張履祥已經(jīng)有七、八年時間了。就他的家訓思想而言,我認為最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勤儉、一個是耕讀。勤儉,也就是勤勞和簡樸。耕讀,也就是耕田和讀書。耕田,現(xiàn)在我們可以理解成為一種勞動觀念、職業(yè)觀念。讀書,張履祥更倡導的是一種終生讀書的理念。

  《訓子語》提倡勤儉持家。張履祥提出:“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nèi)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是好人家。懶惰則廢業(yè),恣肆則近刑,淫逸則敗門戶,喪身亡家,蔑不由此。”

  杭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張?zhí)旖埽?/strong>

  楊園先生認為,任何人家,不論其貧、富、貴、賤,只要家里、家外都做到勤勞謹慎,遵紀守法,崇尚謙和,注重廉恥,那么就是一個好人家。反之,懶惰就會荒廢了事業(yè),放縱無忌就會招來刑罰,淫蕩安逸的生活就會敗壞門風,最后導致喪身、亡家,這些無不都是因為不能勤謹而引起的。

  《訓子語》提倡耕讀相兼。在《子孫固守農(nóng)士家風》中,張履祥提出:耕與讀又不可偏廢,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義遂亡。又不可虛有其名而無其實,古人耕必曰“力耕”,學必曰“力學”。

  杭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張?zhí)旖埽?/strong>

  楊園先生說,無論做什么樣的職業(yè)勞動,都不應(yīng)該忘記讀書;同樣,無論你是在讀什么樣的書,也不應(yīng)該忘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對于子弟的教育來說,耕和讀兩個方面要結(jié)合,書本知識的傳授和農(nóng)耕的教育都要結(jié)合起來。如果不勞動,那么就會饑寒交迫;如果不讀書,那么就會把禮義廉恥都忘記了。

  “勤儉”與“耕讀”這兩點重要思想,可以通過張履祥的“辛丑元旦春聯(lián)”看出來:

  率素履攸行,耕則良農(nóng),讀則良士;

  學古訓有獲,勤以養(yǎng)德,儉以養(yǎng)身。

  張履祥認為,好的家風來自一代代的傳承。他在《訓子語》中提出:“祖、父用心果能終身不忘,先世家法茍能遵守弗失,傳之久遠遂成家風,子、孫便易得好,好則又能及其后人矣?!彼裕M管他自幼喪父,但在母親的教導下,張履祥不僅自勉自愛,努力向“賢”,也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子孫之“賢”。《訓子語》的結(jié)尾處,作者再次強調(diào)了本書的觀點:“大要正倫理、篤恩誼,遠邪慝,重世業(yè)。而以守身為本,繼述為大”,全面地體現(xiàn)了一代大儒張履祥用儒家的倫理規(guī)范來教育子弟的理念。所以,他的后學、同樣為桐鄉(xiāng)文化名人的汪森在《訓子語》的跋語中評價道:“非獨先生之子當遵而不失,即凡為子者,皆可作座右銘也?!?/p>

  浙江省委黨校教授 陳海紅:

  張履祥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際,他的思想具有明晰的社會反思的特點。《訓子語》中集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導人以良的教育目標、嚴選蒙師的教育舉措、自我磨煉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提升人格境界、維系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安定的積極意義。

  《訓子語》刊行之后,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贊許,后世影響深遠。在清朝作為中學堂修身讀本的《五種遺規(guī)》中的《訓俗遺規(guī)》,就輯錄了《訓子語》中的近半內(nèi)容。當代學者編著的各種“家訓”類著作之中,都繞不開楊園先生《訓子語》。400多年后的今天,在楊園先生的故里,教育工作者們還在繼承著他的教誨。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茅盾中學教師 余榮軍:

  現(xiàn)在我們重提家規(guī)、家風、家訓,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喚起我們對倫理道德和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張履祥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對于現(xiàn)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我們強調(diào)對孩子的愛、自由、平等。但別忘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需要規(guī)則。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那么張履祥先生的《訓子語》,將是建設(shè)良好家風的重要參考。

  公元1674年,六十四歲的張履祥病逝于楊園村自家的務(wù)本堂,后被葬于楊園宅東南。1864年,閩浙總督左宗棠捐資修葺張履祥墓,親自題碑“大儒楊園張子之墓”。張履祥墓旁邊,還專設(shè)楊園祠。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地方文化研究學者 張森生:

  張履祥先生在我們桐鄉(xiāng)歷史上很有影響。他逝世以后,就給他造了一個規(guī)格比較高的墓。光緒年間,我們桐鄉(xiāng)有個學者叫嚴辰,他主編《桐鄉(xiāng)縣志》的時候,就專門寫了比較詳細的篇章記述張履祥先生,還附錄了他的著作。

  張履祥一生,大都在本地教書、著述、務(wù)農(nóng),盡管“聲名不出閭巷”,活動范圍不過浙西一帶,但因其學風“正大”、踐履“篤實”,后世逐漸影響到安徽、山東、湖南等地的學者,對于清代理學發(fā)展影響深遠,被后人公認為“理學真儒”,曾國藩、左宗棠等都對其贊譽有加。張履祥及其友人、后學被稱為“楊園學派”。張履祥在清朝獲得了入祀孔廟的殊榮,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陸世儀、張伯行、湯斌、陸隴其、孫奇逢同被列為儒家圣賢。

  小邑有大儒。在他的家鄉(xiāng)浙江桐鄉(xiāng),張履祥一直得到后人的尊敬。2011年,張履祥誕辰400周年之際,桐鄉(xiāng)市重修了楊園先生墓。他的老家楊園村,建立了楊園先生紀念館、以楊園先生思想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禮堂,來紀念這位鄉(xiāng)賢。

  【童聲齊頌】“布衣祀兩廡,古今能有幾。吾鄉(xiāng)得其一,楊園道在此……”

桐鄉(xiāng)風景·烏鎮(zhèn)(一)

  ●張履祥家訓摘編

修身

  人家不論大小,總看此身起。此身正,貧賤也成個人家,富貴也成個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若是此身不正,貧賤固不成人家,富貴越不成人家,無論悖常逆理,禍敗立至,即幸而未敗,種種丑惡,為人羞恥不可言矣。所以修身為急,教子孫為最重。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譯文

  任何人家,不論其家族大小,都應(yīng)看重立身之道。如果立身端正,貧賤也能做成個人家,富貴也能做成個人家。即使不能大富大貴,但也總能站住腳跟。如果立身不正,貧賤固然不能做成個人家,富貴越發(fā)不能做成個人家。做人做事違背情理,禍害、敗亡立刻就會來臨,即使僥幸躲過禍亂不曾敗亡,家庭當中的種種丑惡,也會為人所不齒。所以說,一個人先要自己修養(yǎng)身心,然后最要緊的是教育好自家的子孫。

  凡做人,須有寬和之氣。處家不論貧富,亦須有寬和之氣。此是陽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長,所謂“天地之盛德氣也”①。若一向刻急煩細,雖所執(zhí)未為不是,不免秋殺氣象,百物隨以凋殞。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注釋

 ?、偬斓刂⒌職庖玻禾斓厮臅r之盛氣。語出《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天地溫厚之氣,始于東北,而盛于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font>

  【譯文

  做人必須要有寬和之氣,居家不論貧賤或富貴,也都要有寬和之氣。有這種氣就像陽春三月的景象,萬物都由此而生長,這就是《禮記》中所說的天地四時之盛氣。如果向來都是苛刻嚴峻、繁雜瑣碎,即使自己所堅持的不見得不對,也還是難免如同秋天的肅殺氣象,萬物也隨之凋零敗落。

  名節(jié)不可不自愛……行止語默,辭受取與,去就出處,生死存亡,無大小一裁乎義,而無所游移瞻顧,斯為自愛之實。義即命也,不知命,不知義,枉為小人而已。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譯文

  不能不珍視自己的名譽與節(jié)操……言行舉止,推受給予,出仕去職,生存死亡,無論大事小事一律合乎道義,也就不必有所遲疑,有所顧慮,這才是真正的珍視名譽、節(jié)操。道義關(guān)于命運,一個人不懂得把握命運,不明白道義,只能徒然做一個見識淺陋的人罷了。

勤儉

  率素履①攸行,耕則良農(nóng),讀則良士;

  學古訓有獲,勤以養(yǎng)德,儉以養(yǎng)身。

  ——摘自張履祥《辛丑元旦春聯(lián)》

  【注釋

  ①素履:用樸實無華的態(tài)度處世。語出《易·履》:“素履之往,獨行愿也?!?/font>

  【譯文

  以樸實無華的態(tài)度處世,耕田能成為優(yōu)秀的農(nóng)民,讀書能成為優(yōu)秀的士人。

  學習前人的的訓誡有收獲,勤勞可以修養(yǎng)品德,儉樸可以修養(yǎng)身心。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nèi)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是好人家。懶惰則廢業(yè),恣肆①則近刑,淫逸則敗門戶,喪身亡家,蔑②不由此。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注釋

 ?、夙?放縱無顧忌。

 ?、诿铮簾o,沒有。

  【譯文

  任何人家,不論其貧、富、貴、賤,只要內(nèi)外做到勤勞謹慎,遵守禮節(jié),敬畏法律,崇尚謙和,注重廉恥,就是好人家。反之,懶惰會荒廢事業(yè),放縱無忌會招來刑罰,縱欲放蕩會敗壞門風,最后導致喪身敗家,都是因為這些原因。

重教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其嚴者,豈必事事皆當?寬者,豈必事事皆非?然賢不肖之分恒于此。嚴則督責笞撻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氣,收束其身心,諸凡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肆;寬則姑息放縱,長傲恣情,百端過惡,皆從此生也。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譯文

  子弟年幼的時候,父母、師傅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將來長大了大多賢能;寬松的,則有許多不成材。當然嚴格的,不見得事事都處置得當;寬松的,也不見得事事處置不得當。但是賢能、不肖的分別卻往往就在寬、嚴之中。嚴格要求的在督促責罰下,能夠克服年輕子弟的方剛血氣,收束其身心,種種教育的舉動,讓孩子知道有所顧忌,故而不敢太過放肆。寬松則往往遷就、縱容,使得孩子增長傲氣、放縱情緒,所有罪惡的端倪,都由此滋生了。

  祖、父用心果能終身不忘,先世家法茍能遵守弗失,傳之久遠遂成家風,子、孫便易得好,好則又能及其后人矣。

  ——摘自張履祥《訓子語》

  【譯文

  如果能夠始終不忘記祖輩、父輩維持家庭的用心,遵守祖先們傳承下來的家法,不讓它們遺失,那么一代一代傳續(xù)下去就能形成家風。受到家風熏陶,子孫就容易學好,而好的言行又能影響到更后面的子孫了。

立志

  此志一定,便須實做工夫,以必求其如我所志而后已。日用之間,一切外誘凡可以奪志者,力屏絕之。如耳之于聲,目之于色,口之于味,鼻之于臭①,四肢之于安佚之類,固有不知其然而浸淫入之者。惟有猛提此志,一發(fā)深省曰:“吾志為何,而以是自喪乎?”則于學也,將有欲罷不能者矣。

  ——摘自張履祥《論學十二則》

  【注釋

 ?、俪簦▁iù):同嗅,氣味。

  【譯文

  志向一旦確定,就必須扎扎實實去做功夫,要求自己必須實現(xiàn)所定的志向才可以。日常生活中,凡是會影響志向的誘惑,都要盡力擯棄。比如耳朵對于美妙的聲音,眼睛對于美好的顏色,嘴巴對于美味,鼻子對于香味,四肢對于安逸等等,可能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滲透、蔓延整個身心,從而沉溺其中。唯有時常以曾經(jīng)的志向提醒自己,引發(fā)自身深刻警醒:“我的志向到底是什么,怎么能夠因為這些誘惑喪失了呢?”這樣之后再去學習,就會有欲罷不能的感覺了。

  吾人生于天地之間,當為可有不可無之人。以一家而論,一家不可無;一鄉(xiāng)而論,一鄉(xiāng)不可無;以至一國天下皆然。所謂“其生也榮,其死也哀”①,方不負父母生我之意。今人志卑氣弱,說及此際,則以為必非人之所能為。噫!人特不為耳。

  ——摘自張履祥《論學十二則》

  【注釋

  ①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生前家國榮耀,死后萬民哀慟。語出《論語·子張》。

  【譯文

  我們生養(yǎng)于天地之間,應(yīng)當成為有用的、不可缺少的人。對于家庭不可或缺,對于鄉(xiāng)里也不可缺少,甚至對于國家、天下也都一樣。就像《論語》說的生前享受家國榮耀,死后萬民哀慟,贏得這樣的尊敬愛戴,才不辜負父母生我養(yǎng)我的一番苦心。現(xiàn)在的人,大多志氣卑下,說起要有志氣之類的話,往往也認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哎!其實都只是不愿意去做罷了。

忠信

  忠信篤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學堂不敬信師友,欺詐敖慢①,習以性成,望其讀書明義理,向后長進難矣。欺詐與否,于語言見之;敖慢與否,于動止見之,不可掩也。自以為得則害己,誘人出此則害人。害己必至害人,害人適以害己。人家生此子弟,是大不幸,戒之戒之。

  ——摘自張履祥《示兒二》

  【注釋

 ?、侔铰喊?,通“傲”??床黄鹑耍瑢θ说÷裏o禮。

  【譯文

  忠誠信實、篤厚敬肅,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子弟在家中不能尊敬、信任父母兄弟,在學校不能尊敬、信任老師、朋友,欺騙別人,傲慢無禮,漸漸成為習慣,再想盼望他讀書明理、有所長進就難了。為人是否欺詐,從他的言語中能覺察到;為人是否傲慢,能從他的行動中看出來,這是掩飾不住的。欺詐傲慢的人,自以為得當,就害了自己;引誘別人欺詐傲慢,就害了別人。害自己一定會害別人,害別人正好害自己。如果生了這樣的子女,就是大不幸,一定要引以為戒。

桐鄉(xiāng)風景·烏鎮(zhèn)(二)

  ●專家觀點

陳延斌:愛敬勤儉,張履祥培養(yǎng)“賢子孫”的要訣

  張履祥的家訓《訓子語》,其中教化思想及其實踐具有不少不同于前人的地方,尤其是培養(yǎng)“賢子孫”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極為可貴的。

  在家訓中,張履祥明確提出了“子孫何以賢”的問題。他說,“子孫何以賢?惟尊禮師傅以修身、繼述祖宗以啟后是也”。他說自己的家族數(shù)世以來沒有顯盛,只有“積善”二字,“家門守之,鄉(xiāng)里亦信之,此風可長不可失也”。他用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作喻,告誡兒子為人厚道、積德累善是關(guān)系家庭興衰存亡的“古今不易之道”。

  那么怎么做“賢子孫”呢?《訓子語》談到了很多方面,但最為基本的是“立身四要”。

  何謂“立身四要”?張履祥解釋為:“曰愛,曰敬,曰勤,曰儉?!?/p>

  “愛”和“敬”,是與人相處之道。張履祥認為:“一家之親之外,在宗族,當不失宗族之心;在親戚,當不失親戚之心。以至鄉(xiāng)黨朋友,亦如之;朝廷邦國,亦如之。”如何得其心?他提出“忠信以存心,敬慎以行己,平恕以接物而已”。

  “勤”和“儉”,是“自處之道”。與其他的家訓作者一樣,張履祥要子弟自立自強,勤勞節(jié)儉,力戒奢侈。他教育兒子“處貧困,惟有勤勞刻苦,以營本業(yè)。布衣蔬食,終歲所需無幾,何憂弗給……所憂者,不克自立,辱其身以及其親耳!”鑒于家庭主婦在理財、教子方面的重要責任,在生活節(jié)儉方面,他特別告誡“婦人尤戒華侈”,加強婦德修養(yǎng)。

  如何踐行“立身四要”,以培養(yǎng)“賢子孫”呢?張履祥家訓中大致強調(diào)了以下幾點:

  首先是延師教子。這是他特別強調(diào)的。他認為如果不教,再好的子弟也不能成材,所以他非常強調(diào)師教之重要。他說:“古者易子而教,后世負笈從師,要無不教其子者?!睆埪南橹赋?,中等資質(zhì)的人,得到老師的教誨,可以達到上等的水平;得不到老師的教誨,就會退到下等資質(zhì)的水平。這樣,“子孫賢,子以及子,孫以及孫。子孫弗肖,傾覆立見,可畏已”。在選擇老師上,他提出的標準是:“師必擇其剛毅正直、老成有德業(yè)者,事之終身?!彼u那些只知為子孫留下田宅金錢、而不知為他們聘請老師的人,認為這并不是真正的愛。他認為無論家庭情況如何,也要盡量使子弟得到老師的教誨,他甚至說“世人但知不可生而無父,豈知尤不可生而無師乎?”

  其次是教宜嚴不宜寬。張履祥說:“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長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彼J為賢與不肖,就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對子弟嚴格要求:“嚴則督責笞撻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氣,收束其身心,諸凡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肆;寬則姑息,放縱姿情,百端過惡,皆從此生也?!?/p>

  再次是近善遠佞。張履祥還教導兒子要“知人”。他認為知人,才能“親賢遠不肖”;不知人,則必然近小人遠賢人,最終“身危家敗”。如何才能識別賢人、親近賢人呢?張履祥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列舉了二十多種“賢者”與“不肖”的特征,供兒子學習鑒別。比如:“賢者必剛直,不肖者必柔佞;賢者必平正,不肖者必偏僻;賢者必虛公,不肖必私系;賢者必謙恭,不肖必驕慢;賢者必謹慎,不肖必姿肆;賢者必讓,不肖必爭;賢者必開誠,不肖必險詐;賢者必特立,不肖必附和;賢者必持重,不肖必輕捷;賢者必樂底,不肖必喜?。毁t者必韜晦,不肖必表報;賢者必寬厚慈良,不肖必苛刻殘忍……”張履祥對賢與不賢特征的比較,是很有道理的。

  為這篇家訓寫跋的學者汪森評價《訓子言》說:“凡為子者皆可做座右銘也?!贝搜圆惶摚。ńK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延斌)

修身

勤儉


重教


立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