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維和杜甫被叛軍抓獲,被動地卷入安史之亂不同,李白和安史之亂的相遇,則仿佛飛蛾撲火。在最初的最初,他以為生命會因之而絢爛,但到最后的最后,卻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一場生命的鬧劇。李白一生有四段婚姻,安史之亂爆發(fā)時,陪伴在他身邊的是第四任妻子——武則天朝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說到李白和宗氏的相遇,正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一樣,還頗有幾分浪漫色彩。744年,李白被李隆基賜金放還后,離開長安,漫游梁宋(今河南省內(nèi))之地。749年,李白、杜甫、高適三人來到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梁園(梁孝王所建)游玩。正當(dāng)他們在梁園開懷暢飲時,隱約聽到附近傳來悠揚的琴聲,李白詩興大發(fā),伴著悠揚的琴聲,揮筆在墻上寫下了《梁園吟》。三人離去后,琴聲的主人路過這面墻,看到墻上的《梁園吟》時,不由怔住了。是怎樣的才氣縱橫,方能寫得出“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yīng)晚”這樣打動人心的佳句!當(dāng)僧人準備將墻上的詩文擦掉時,她毫不猶豫地用一千兩的銀子買下了這面墻壁,而這位千金買壁的主人便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宗氏千金買壁的美談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李白耳里,李白不由怦然心動,特別是當(dāng)他得知那天在梁園撫琴的人就是她時,更加心潮難平。在杜甫和高適的穿針引線下,李白向宗氏表達了愛慕之情,而宗氏早就仰慕李白的文才,欣然應(yīng)允。于是,李白以《梁園吟》作聘禮,宗氏以粉墻作嫁妝,不擇吉日,結(jié)為夫妻。幾天之后,高適、杜甫離開大梁,李白、宗氏在梁園設(shè)宴餞行。宗氏拿起筆墨,恭請高、杜在李白的《梁園吟》旁邊題詩。二人欣然從命,留下墨寶,宗氏為三人作序,寫下了文壇三杰梁園會詩的始末??芍^“珠聯(lián)璧合、蓬蓽生輝”。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白和宗氏或許就一直這樣在大梁幸福地生活下去了。然而,世事難料,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fā),迫使他們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李白先帶著宗氏南下,逃到當(dāng)涂(位于安徽東部)時,聽說洛陽已經(jīng)失陷,中原橫潰,只好從當(dāng)涂經(jīng)過宣城,輾轉(zhuǎn)來到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帶)。756年夏天,聽說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破史思明,收復(fù)河北十余郡。李白又帶著宗氏返回金陵(南京)。756年秋天,聽說皇上帶著寵妃和近臣逃亡四川,李白帶著宗氏沿長江西上,來到廬山屏風(fēng)疊,打算在此隱居下來。如果不出意外,李白和宗氏可以在廬山一直隱居下來,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然而,此時此刻,有一個人卻想到了李白,他就是李隆基的第十六子、太子李亨的異母弟弟——永王李璘。本文開頭提到,756年七月,李隆基任命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等四道節(jié)度使,外加江陵郡大都督,坐鎮(zhèn)江陵。九月,李璘抵達江陵。他本應(yīng)為朝廷修筑江淮防線,防止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向江南蔓延。然而,江南無盡的繁華動搖了李璘的心志,他突然覺得,現(xiàn)在天下大亂,我又手握重兵,若能割據(jù)江南,也不失為另一個東晉!對此,《資治通鑒》有云:“以為今天下大亂,惟南方完富,璘握四道兵,封疆?dāng)?shù)千里,宜據(jù)金陵,保有江表,如東晉故事。”創(chuàng)業(yè)需要人才,劃地而治當(dāng)然更需要人才,尤其是善于吆喝、鼓舞士氣的宣傳干事!李璘想到了李白。他知道李白曾被他父皇賜金放還,知道李白素有政治抱負,只是苦于沒有報國之門,知道李白此時隱居在廬山,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不正是天降人才、天助我也!于是,李璘派人去廬山請李白出山??梢韵胂?,當(dāng)李白面對李璘派來的使者時,他的心情無疑又驚又喜。驚訝的是,他早已遠離朝堂,怎么還會被永王惦記?高興的是,他一輩子都想出人頭地,這回終于有機會了!不過,宗氏不愿李白出山。她的祖父宗楚客,一生宦海浮沉。對于官場的險惡,她心有余悸。她提醒李白,如果你去了永王帳下,那就是從軍??!要知道,你已經(jīng)56歲了,怎么經(jīng)得起這樣的折騰?你不要去。李白雖然很想投奔永王,但又覺得宗氏言之有理,且放心不下宗氏。在烽火連天的戰(zhàn)爭歲月,一旦生離,或許就成了死別!永王不死心,一次被拒,再請;兩次被拒,再請。當(dāng)使者第三次站在李白面前時,李白內(nèi)心的防線轟然倒塌!當(dāng)年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想不到我李白這輩子也有如此殊榮和待遇!什么都不說了,我去!于是,李白提筆給宗氏寫下《別內(nèi)赴征三首》,揮淚告別宗氏,跟隨使者投奔永王而去。這三首詩寫盡了李白的心思,宗氏看得淚流滿面,卻又拿李白沒有辦法……
其一: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guān)。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其二: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其三: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guān)西。對于永王李璘劃江而治的真實想法,李白是毫不知情的。他只知道,自己將要輔助永王平定這場叛亂,他們將被載入史冊,他終于可以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了!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筆,但畢竟有了痕跡,他沒有白活這一世了!757年正月,57歲的李白在永王軍營提筆揮毫,壯志滿懷地寫下了一系列《永王東巡歌》,為永王東征吹響了嘹亮的號角!他寫道:“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fēng)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span>他還寫道:“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span>回首一生際遇,他似乎壓抑了太久、太久!如今,趁著能被永王器重,他要傾其所有,將他對太平盛世的懷念和建功立業(yè)的向往,全部傾注筆端!因此,他的《永王東巡歌》,詩風(fēng)一如既往的豪放大膽、浪漫瑰麗、豐富奇特!號角既已吹響,李璘就出兵大舉東進,兵鋒直指廣陵,正式扯起了反叛的大旗!然而,李白依然天真地以為,永王是去和叛軍交戰(zhàn),繼續(xù)本著他幕僚的職責(zé),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永王東巡歌》。他要以筆為戈,為永王效力,為平叛效力!李白無論如何都沒有料到,這一次,他竟然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在贊揚李璘的《永王東巡歌》中,有一首是這樣的:“祖龍巡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李白的本意是吹捧李璘大軍勇武非凡,必然旗開得勝,然而,詩中卻把李璘比作漢武帝和唐太宗。如果李璘的行為被認定為造反,那么,這首詩就成了一首反詩!李白就這么無意間成了逆黨!李璘大軍攻打廣陵,殺丹徒太守閻敬之,一時間震動江淮。李隆基大為震怒,急忙下詔將李璘廢為庶人,李亨也立刻派李成式帶兵前來圍剿李璘。李成式抵達廣陵后,派三千士卒在城墻上插滿旗幟,舉行大閱兵。李璘隔江看到對岸人頭攢動,旗幟遮天,一時間便有些慌了手腳。等到當(dāng)天晚上,唐軍又點起無數(shù)火把,火光倒映在江上,星星點點一片璀璨。李璘以為朝廷大軍已經(jīng)渡江而來,嚇得連夜逃跑了。757年2月20日,李璘與江西采訪使皇甫侁大戰(zhàn)于大庾嶺,死于皇甫侁刀下。或許,李璘到死都沒有明白,江南雖好,終非囊中之物。他偏要用他單薄的實力,去支撐他膨脹的野心,最后斷送了卿卿性命!此時,一心想跟著李璘建功立業(yè)的李白,卻還蒙在鼓里,正在苦苦尋找李璘的身影。從始至終,李璘都沒把李白當(dāng)成心腹,李白沒有找到坑了自己的李璘,卻遇到了朝廷的大軍。無論李白如何辯解,一切都是徒勞。因為,這11首洋洋灑灑、激情滿懷的《永王東巡歌》,就是最好的罪證!李白被認定為附逆,險些處死,后經(jīng)朋友求情,改判為發(fā)配夜郎(今貴州桐梓)。此時,王維被安祿山關(guān)押在洛陽菩提寺,杜甫則一路狂奔,逃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李亨,被授為左拾遺。自李白被朝廷抓捕后,宗氏日夜擔(dān)心李白,無數(shù)次從噩夢中驚醒。當(dāng)她聽說李白發(fā)配夜郎的判決后,不由喜極而泣,無論如何,李白可以活下來了!李白自潯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宗氏讓弟弟宗嫌一路護送李白。李白途經(jīng)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無數(shù)前塵往事,紛紛涌上心頭,李白沉默無言,只留下一聲深深的嘆息……759年春天,李白行知白帝城時,忽然收到了赦免的消息!原來,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李亨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終于重獲新生!他驚喜交加,當(dāng)即乘舟順江而下。一路上,他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對著兩岸迅速后退的群山高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生死考驗后,從李白口中吟出的詩,早已洗盡鉛華,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被明人楊慎贊為“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之作!李白重獲自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廬山,和分別兩年多的妻子團圓!想到他756年冬天離開宗氏時寫的“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不由自嘲地搖了搖頭。那時的他,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大言不慚地說什么“如果我回來的時候,佩帶著宰相的黃金印章,你會不會像蘇秦的妻子那樣,認為我太庸俗而不理睬我了?”真是可笑至極!天真至極!荒唐至極!不過,如果他是飛蛾,從軍行為是飛蛾撲火,若飛蛾不曾撲過火,怎么談執(zhí)著?說到底,他的從軍,無關(guān)政治,而是聽從了他內(nèi)心的召喚。當(dāng)宗氏終于見到一身風(fēng)塵、兩鬢斑白的李白時,她什么話都沒有說,只是緊緊擁住李白,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淚水濡濕了李白胸前的衣襟,也溫暖了李白歷經(jīng)滄桑的心!雖然歲月冷,衣衫薄,命運一路曲折,但只要宗氏知他懂他,其他何必介懷?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李白帶宗氏登上廬山高峰,看著眼前的壯麗河山,看著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宗氏,李白詩情迸發(fā),脫口而出,留下了經(jīng)典之作《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span>“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span>然而,李白一生的理想是“功成身退”,功一日未成,身便不能全退。761年,李白讓宗氏在廬山拜李林甫之女李騰空為師,潛心修道,自己則前往金陵,繼續(xù)他艱難的求仕之旅,希望實現(xiàn)他未竟的事功。這一次,宗氏以為只是短暫的離別,不料卻成了永別!李白在金陵的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又投奔了在當(dāng)涂(今安徽東部)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全部手稿交給李陽冰,臨死前賦詩一首,名為《臨終歌》。全詩如下: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fēng)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在詩中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傳說,麒麟是一種祥瑞的異獸。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魯國獵獲一只麒麟,孔子難過地流淚。李白自比麒麟,哀嘆仲尼已亡,還有誰會為他的死傷心哭泣呢?李白一生的郁郁不得志,盡在這句“仲尼亡兮誰為出涕”中!元代文學(xué)家辛文房編撰的《唐才子傳·李白》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jīng)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组L笑而去?!?/span>每次讀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我總覺得,像李白這樣活出真性情的人,生命是不會終結(jié)的。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上窮碧落下黃泉,總有他可以鬧騰的去處。雖然李白卷入了安史之亂,但他的氣質(zhì),似乎永遠屬于那個儀態(tài)萬方、氣象萬千的大唐盛世。謹以此文,紀念曾在大唐轟轟烈烈活過的王維、李白、杜甫以及和他們一樣的千萬詩人們……作者簡介
呂瑜潔,紹興新昌人,畢業(yè)于廈門大學(xué)歷史系
2017年1月,出版《我的心里住著一個孩子——寫給孩子們的50封信》
2020年6月,出版《我的心里住著一個世界——寫給孩子們的50封信》
2021年,計劃出版《榴蓮一樣的紅樓夢》《歷史的濃妝和素顏》
2022年,計劃出版長篇小說《此物最相思》
2023年,計劃出版《我的心里住著一個未來——寫給孩子們的50封信》
當(dāng)當(dāng)、京東、天貓、淘寶等均有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