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明恥謙君子,保儀用禮俏佳人。
《論語》第七篇第三十章:
【原文】
陳司敗(陳國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詳,也有人說是齊國大夫,姓陳名司?。﹩枺骸罢压Y乎?”孔子曰:“知禮?!?/p>
孔子退,揖巫馬期(孔子學生,姓巫馬,名施,字子期,亦稱亦稱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偏袒),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吳孟子:春秋時,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為所生之國名加其本姓)。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br>
【譯文】
陳司敗向孔子詢問魯昭公懂不懂禮,孔子回答說:“懂禮。”
孔子走出來之后,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然后說:“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君子竟然也有偏袒嗎?魯君從吳國娶了位夫人,吳和魯是同姓諸侯國,因為不便稱她為吳姬,于是就叫她吳孟子。如果說魯君懂得禮,那還有誰是不懂禮的人嗎?”
巫馬期把陳司敗的話轉告給孔子??鬃诱f:“我孔丘真是幸運,如果犯了過錯,別人一定會知道并指出?!?/p>
【悟讀】
知書達禮和為貴 ,為人處世謙受尊。
周禮規(guī)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違禮的行為。
吳孟子:魯昭公夫人。春秋時代,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是她出生的國名加上她的姓,但因她姓姬,故稱為吳孟子,而不稱吳姬。
孔子以崇禮著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陳司敗以“昭公知禮乎”來問孔子,這本身給孔子出了難題。但孔子“為尊者諱”,不能直接說自己國君不知禮。陳司敗果然很是不以為然,在孔子的弟子面前直接指出了魯昭公的不禮之處。因為孔子一向在意禮法,現在卻對國君不禮的行為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這是一種包庇,而非君子不黨的坦蕩行為。
夫子的可貴之處在于,內心明確是非,勇于認錯,不為自己的錯誤狡辯。
之所以說“丘也幸”,一方面是由于有錯誤能被及時指正出來;更重要的是通過陳司敗對孔子回答錯誤的指出,讓看到聽到此事的人知道怎樣做才是懂禮守禮,不至于錯誤的引導后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