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原典】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譯文】
百姓生活饑?yán)?,是因為統(tǒng)治者征稅過多,所以百姓飽受饑餓。百姓難于統(tǒng)治,是因為統(tǒng)治者政令繁多,所以百姓難于統(tǒng)治。百姓犯法,是因為統(tǒng)治者奢侈腐化,搜刮民膏民脂,所以百姓以身試法。只有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才比重視養(yǎng)生更高明。
【悟道】
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比喻沒有任何欲念,遠(yuǎn)離煩惱之境界。此聯(lián)出自宋高峰禪師(一說唐布袋和尚)《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也是生活的哲理。無為的理念中,老圣人特別強調(diào),其一,“無為而有為”,即順應(yīng)自然,不肆意妄為,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其二,“無為而有所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即順著事物本性而為,則無所不成;逆于事物本性之時,則選擇無為,不妄為,也就沒有什么難辦的事。
本章老圣人批評統(tǒng)治者的無所不為及多事之政治,由人道反觀天道,得出其核心結(jié)論,“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無以生為者”,即不把自己之生命與安樂放在第一位,而以天下之安樂置于第一位,這也體現(xiàn)了老圣人一貫倡導(dǎo)之“三寶”思想。因為有“慈”心,把天下和他人放在第一,故能持守“儉”之方式,也就可以真正做到“后其身”,“不敢為天下先”。故“無以生為者”比“貴生”者,一定更賢明,更智慧。
高亨先生認(rèn)為,這一章是老子的政治論。他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三大罪狀:殘酷剝削人民,使他們吃不飽飯;使用一套統(tǒng)治工具,限制人民的權(quán)利,使人民難治;剝削人民,過著荒淫享樂的生活,而百姓卻生不如死,所以敢于反抗,不懼怕死亡。
老百姓之不好治理,其實就是君主們太事,過于敢作敢為,甚至肆意妄為,故治理不好。老圣人之無為觀念,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全心全意,為民服務(wù),而非一味謀取一己之私。
無為即道,賢于貴生。道生養(yǎng)天地與萬物,卻從不爭居萬物之上,以“虛無”隱于萬物之下之后,以至于世人根本不知其存在。老圣人將道的這一品性概括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這是多么崇高的一種境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