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笠翁歡迎您! 更多精彩請您欣賞:收藏分類100大項800余子項,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學、文化藝術(shù)、民風民俗、植物動物、美女靚照、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異域風情、書畫旅游、花鳥魚寵、娛樂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學、職場創(chuàng)業(yè)、鄒魯文化
鄒魯文化,是東夷文化和邾婁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融會了周文化、殷文化和東夷文化而后形成的文化,博大而精深,鄒魯也是儒學的發(fā)源地,以魯產(chǎn)孔子、鄒產(chǎn)孟子而著稱于世。
簡介
鄒魯是對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例如,將沿海的文化名城(廣東潮汕、福建泉州等)稱為海濱鄒魯;將江南的文化名城稱為江南鄒魯。
由來
中國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鄉(xiāng)分別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和鄒國,因此后人就用“鄒魯”來指代文化禮儀發(fā)達的地區(qū)。而北宋時期,“海濱鄒魯”就已經(jīng)被用于描述“潮陽”(今潮州一帶)。
儒學方面
“鄒魯”一直被尊崇,在中國各地,有很多類似“濱海鄒魯”、“江南鄒魯”稱呼,“鄒魯”之詞亦不絕于史書典籍?!肚f子·天下篇》載:“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司馬遷也曾對齊地與鄒魯?shù)娘L氣作過比較,說:“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于禮”(《史記·貨殖列傳》)。鄒魯“俗好儒,備于禮”是很有名的。王獻唐先生在《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儒之一詞,即原于邾婁之婁”,而最早的魯文化也是由“邾婁文化”里發(fā)展出來的。“魯為婁轉(zhuǎn),因婁得名”。北周文學家庾信在《哀江南賦》中,有“于時朝野歡娛,池臺鐘鼓,里為華蓋,門成鄒魯”之名言。唐代開元盛世時的“大手筆”張說,在其《奉和唐玄宗〈經(jīng)魯祭孔而嘆之〉》一詩中,有“孔圣家鄒魯,儒風藹典墳”之佳句。唐代另一大詩人孟浩然,在其《書懷貽京同好》中,有“維先至鄒魯,家世重儒風”之妙筆。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儒家中人,宋明以降被政府確認為“圣人”的只有五人,即圣孔子、復圣顏淵、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亞圣孟子,而這五位圣人全出自鄒魯?shù)貐^(qū)??梢?,鄒魯?shù)貐^(qū)在培養(yǎng)儒學方面是非同尋常的。
歷史淵源
古人之所以常說“鄒魯之士”或“鄒魯文化”,從來沒有說“魯鄒”的,究其原因:邾為東夷古國,文化悠遠深厚,魯為東遷新國?!班u魯”作為文教興盛之地的代名詞而有口皆碑,這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棒敒閵滢D(zhuǎn)”是一個重要因素。另據(jù)傳說,魯為少昊金天氏之墟,而鄒為大昊伏羲氏之域,至今在鳧山仍有世世代代延續(xù)下來的女媧、伏羲廟(俗稱“爺娘廟”)遺址。從立國時間上看,魯為周初從西方遷徙來監(jiān)視東夷諸國的新國,而鄒則是原有的東夷土著古國。從古文化遺存來看,野店遺址出土的帶有彩繪圖案的紅陶鼎,磨制纖細帶有穿線微孔的骨針,精美的玉鏟、玉環(huán),陶器底部留下的布紋……充分說明距今六七千年前這里的先民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
到了春秋后期,孔子誕生于鄒,定居于魯,周游列國,收徒講學,刪《詩》、定《書》、著《春秋》,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使魯成為文教興盛的中心??鬃託{后,儒學漸趨衰微,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天下學士不歸楊則歸墨。在此儒學瀕于滅絕之際,鄒人孟子挺身而出,繼道統(tǒng),辟楊墨,著《七篇》,繼承、堅持、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使仲尼之教獨尊于千古。因此,鄒遂成了儒學復興之地,與魯同為儒學的發(fā)源地。到兩漢魏晉,許多思想家、政治家、經(jīng)學家、文學家如韋賢、韋玄成、匡衡、王粲、仲長統(tǒng)、王叔和、唐彬、劉寶等都出生于鄒地,并對當時社會乃至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
由此可知,“鄒魯”成為文教興盛之地的代稱,且“鄒”與“魯”齊驅(qū)并駕,密不可分。
地理位置
鄒魯,在自然地理上,指今山東省南部偏西地區(qū)。主要有邾(包括小邾。邾,戰(zhàn)國時改為“鄒”)、魯、滕幾個諸侯國。其中邾魯毗鄰,兩國“擊拆之聲相聞”。
鄒魯位于“大東”的中心區(qū)域?!按髺|”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是西來的周人,而土著居民則是殷人和東夷人?!对姟ば⊙拧ご髺|》篇描述這一帶“西人”和“東人”的差別及其對立的情景云:“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北M管殷人和東夷人備受壓迫與剝削,但他們?nèi)匀活B固地保留住了他們自己的習俗和文化,并對后來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邾國包括小邾和濫——亦即通常所說的三邾的土著居民則多為東夷人。參見王獻唐《春秋邾分三國考·三邾疆邑圖考》,齊魯書社1982年版。東夷人秉性溫柔,敦厚和平,講究禮讓,崇尚仁德。許慎《說文解字》在《大部》中解釋了“夷,東方之人”之后,又在《羊部》中指出:“唯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边@里提到的“夷俗仁”,是一條很重要的消息,說明孔子大力倡導的仁,濫觴之源或在于此?!逗鬂h書·東夷列傳》也指出:“《王制》云:‘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生。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辫苁菢淠镜闹鞲!俄n非子·解老》篇說:“樹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書之所謂‘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试唬骸钇涓?,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庇纱丝磥恚^“夷者,柢也”,是比喻東夷人有好生的仁德,喜愛“萬物柢地而生”。仁德對人來說既是“所以建生”的柢,很自然,有仁德,即可長壽。所以有“夷俗仁,仁者壽”之說?!叭收邏邸?,語出《論語·雍也》篇,董仲舒曾經(jīng)解釋說:“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nèi)清凈,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yǎng)其身,是其且多且治?!保ā洞呵锓甭丁ぱ踔馈罚┞?lián)系《淮南子·地形訓》說“東方有君子之國”、《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說“君子國……其民好讓不爭”來看,東夷地區(qū)當有敦厚和平、好讓不爭的民風。這種民風在“禮失而求諸野”的中國已不可得,但仍為人們所向往,稱之為君子之風。甚至于孔子還曾有過“欲居九夷”的想法,當有人向他指出東夷鄙陋時,他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即:那是君子居住的地方,有什么鄙陋的呢?孔子對東夷人及其文化是相當尊重的。他曾乘郯國國君來魯國訪問的機會,“見于郯子而學之”;事后十分佩服地說:“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保ā蹲髠鳌ふ压吣辍罚┛梢姡鬃訒r代,東夷人還有著比較高的文化水平。
雨中笠翁圖書館收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