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生活(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道德是一種真正體面的生活??鞓返捏w面生活是人人所向往,也是孔子“仁”的生活的具體體現(xiàn)和實踐。
道德的美不是為了得到人人的贊許,而是自己能真切感到的一種身心愉悅。我們在談?wù)撊诵悦罆r,應(yīng)該強調(diào)道德的力量是能給自己帶來精神的愉悅的這種美感力。我們中國人愛面子,面子就是體面的生活,體面就得要有道德力。我們對道德很執(zhí)著,這種執(zhí)著是為了能夠使自己在生活上,處處能夠體現(xiàn)一種自然而然的很放松的精神快樂??鬃又v“仁”,而“仁”的境界就是快樂。而且這種快樂不僅僅只是自己能夠感受,它還能感染別人,互相感染影響。我們今天提倡道德,但有一點不同,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德似乎成為具有約束里的禁忌,只強調(diào)道德的約束性而忽略了道德的自覺自愿的快樂,真正的道德應(yīng)該來自人性,這也是道德跟法律的區(qū)別。說到人性,道德最能切近人性,并且,人性回歸也是道德的回歸?;氐饺诵缘某霭l(fā)點上。為什么要回歸呢?因為社會的發(fā)展往往對人性有一種遠離。如果一個人說自己做好事是為了得到人的贊譽,說明這個人是虛偽的,他的社會屬性太重。這不能叫仁愛。
一個人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他要感謝,但絕對不愿感恩,因為對方是展示的他的人性美,他給你的是他人性的自然釋放。仁的生活首先一條就是快樂,自在、淡定、從容、平和、自然。并且這個快樂來自心靈,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自在。道德卻不能保證這種自在。因為道德是一種不得不做的事情。道德有約束性。道德有不得不,這說明道德非常接近仁但還不是真正的仁愛。所以孔子的仁還有種和諧理念富有是體面生活的物質(zhì)保障,但不能說富有就一定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就像有錢不能說就一定高尚一樣。因為當富有者為了富有而不擇手段時,這理所當然不僅不是體面的高尚生活,而且糟糕透頂。
我們可以說這種“仁”的生活絕對是快樂的,快樂而自得其樂的生活,是自得自在的快樂。什么是相對快樂的生活,它跟絕對的快樂有何區(qū)別?可能這種快樂是與苦相伴,因為我們平常人總是帶著目的生活,總是通過某種手段,有其十分強烈的功利心?!叭收卟粦n,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你什么時候懂得不憂,就什么時候懂得“仁”的生活??鬃訉ι潜容^看重的,這點跟佛家和道家不同。這是儒家的積極進取性??鬃印叭省钡乃枷雽嵸|(zhì)上教我們?nèi)绾慰鞓飞睿褪且槐究鞓飞畹闹改?。正因為如此,儒家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但這跟真正的孔子的仁還是有很多的差距。我們在生活里所謂的儒的思想只是皮毛而已。而這個生命的觀念就是生命要順應(yīng)自然,順著自然的道理去開發(fā),并且要充滿著情趣和意氣去,不加任何造作,這樣的生命才會充滿生機和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這點跟佛家不同。所以孔子的是贊美生命的。這是他積極性。
孔子是一個性情中的人。他講這些并不空洞虛妄而是很實際可行的。孔子認為:遇問題不能太操心,太操心或瞎操心也沒有用的。你最好憑著智慧,憑著快樂的心態(tài),一種直覺。若要憑單著功利心,計算著成本得失就大錯特錯了。這也行不通。遇事隨感而應(yīng),自我調(diào)和,一切順應(yīng)自然。儒家的“天命之謂性,率性謂之道?!泵献拥牟粦]而知的良知,不學而能的良能。他說“人皆有不忍之心,”即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人都會產(chǎn)生惻隱之心,并不是只是他的父母,鄉(xiāng)黨朋友會有的?!皭烹[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蹦憧慈蕫壑乃鶠橥耆鲎员拘?,他做了好事,是自然而然,沒有任何名利之心,他理所當然是快樂為之。正因為如此,他就做得心安理得。
這就因出了一個“安”字。在孔子的“仁”里還有一個“安”字,(淡定、從容、內(nèi)心和諧)怎樣才能安呢,當然順其自然,不違背自然,。孔子要人“仁”,追求“仁”的生活?!叭省贝碇械拿赖?。是美德的集大成。“仁”也不同于愛。因為愛有時表現(xiàn)為人為,愛有私心,比起“仁”愛就顯得狹隘。對于安定、淡定、自然和諧,要看從何處來,求安定淡定就是求平衡、調(diào)和、為何順其自然,沒有違背自然規(guī)律。沒違背自然的和諧。天理不是一個客觀的道理,是人自己生命里變化流行之理,而欲望是人自己人為形成的,如打量、算計、計較、盤算、安排、設(shè)想、有得失利弊好惡等。是人性里直覺隨感而應(yīng),孔子贊美生活的,所有飲食男女本能情欲,都出自自然流露,并不排斥,若能順理得中,生機活潑,那是多么美好的事,這時候就是仁的生活。為何人成不了仁呢?太計較、愛盤算、好打算、見利忘仁,使人性里的仁壓抑不能釋放。所以說,仁本來就是本能、情感、直覺。智慧。所以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保ɑㄑ郧烧Z,假裝和善,這樣的人仁德是不夠的。)所以仁就是充滿了真實情感,活脫脫很有人情味,是一種超越了功利名祿的通暢人生。而不仁則臉上嘴上流露著理智的慧巧伶俐,情感不真實的樣子。仁就是這樣一個自得滿足的狀態(tài)。有活力且平衡穩(wěn)定淡定自然的狀態(tài)。仁還有一點它很敏感敏銳不愚鈍,在平靜里保持智慧和諧。人怎樣才達到“仁”的狀態(tài)就是平和淡定自然,心里很靜并敏銳聰慧。捫心自問,是一種反思仁。仁為何在深夜和白天心境不同,因為夜的靜人會反思捫心自問,這是對仁的回歸。儒家的修行——就是在靜中思仁,仁指向的是內(nèi)心生活??准业纳钔兰液头鸺也煌?,它要的是生活的恰到好處。即最自然和諧,最和宇宙自己的變化,“順天理流行”?!熬訜o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此,顛沛必于此?!辈皇欠堑靡看蚊靠倘プ瞿切┑赖碌氖隆?准业娜手傅氖亲晕?。道家佛家跟儒家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因為人們理解和過分的區(qū)別分類,比方道家和佛就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只有儒家的思想能跟人民的生活接上軌,這就是儒家發(fā)達的原因。所以人民在實際的生活里,體現(xiàn)著儒家的思想。而道家否決卻成為純精神的,可望不可及。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的心里應(yīng)該說是透徹明亮的。小人就有些成問題。所以說“仁”的生活是光明坦蕩蕩心里亮堂堂。這樣,不僅內(nèi)心明白,臉上愉悅,而且身心一致,內(nèi)外統(tǒng)一和諧。就這一點就能完全戳穿社會流行道德的虛偽性。
【原題】孔子:“仁”的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