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賺錢早就形成共識,甚至一度達到了全民買房的地步,說嚴重點叫全民炒房,即使沒有炒房,也大都在抱有炒房心態(tài)下買房,都希望在房價大漲過程中能分一杯羹,生怕錯過這個時代,這倒是好理解。因為一直以來就是這么過來的,房價一直在漲,不買的后悔著,買了的也后悔著,后悔自己當初買少了。
大家似乎總喜歡回憶或沉浸在過去的思維中,不往前看,總是喜歡向回看。看到的是房價大漲,看到的是自己不買就被時代淘汰,看到的是沒有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也要上,不能說全錯,但是還要與時俱進,要看到未來房地產的變化。雖然房地產依然比其他行業(yè)還處在優(yōu)勢,可是一切都在變,尤其是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被提出后,調控思路和人們的預期都在發(fā)生改變。
打擊炒房,滿足百姓住有所居。還富于民,也正在成為現實。試想一下,當所有人都認為房子能賺大錢并且趨之若鶩、一擁而上時,你覺得房地產的機會還那么大嗎?即使有,那風險難道就不需要防范了嗎?恰恰是這樣,全民皆炒房的趨勢下,房地產所暴露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調控就是為了釋放風險。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無比寬松的時代沒了,不僅提高了購房門檻,比如限購,而且還提高了房貸利率,讓很多人不得不考慮囊中是否羞澀,即量力而行。過去是個人都加杠桿,能加多少加多少,現在不一樣了,政策在引導要有節(jié)奏地控制加杠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買房,哪怕你是剛需,但要看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如果不分青紅皂白貿然買下,一筆壞賬算誰的?
種種信號都在表明,過去那個給炒房制造寬松環(huán)境的日子不復存在,待市場穩(wěn)定后,剛需才是最大的獲利者。而此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炒房者囤房者在選擇合適機會拋售房產。
據每經新聞報道,炒房每天都在虧錢的時代來臨!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在其最新研報中指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房價不上漲、甚至說房價漲幅小的話,持有房產每天都在虧錢。比如上海市持有房產的總成本有將近9%,而收益只有1.2%都不到。當前(國內)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持有房產已經開始虧錢。
中泰宏觀在其最新研報表示,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過去十年買房早的、買房多的都賺得盆滿缽滿。投資房地產能夠獲得265%的回報,如果考慮到杠桿的因素,炒房的投資收益則又要翻幾倍。遠遠高于其他行業(yè)投資回報。所以過去十年早買房、多買房是最正確的大類資產配置決策。
但如果房價不漲,那么炒房者其實每天都在虧錢。以上海為例,如果持有一套房產,純粹房屋居住用途每年帶來的租金收益只有1.6%,而過去一年上海的房價非但沒漲反而下跌,資本利得收益大致為-0.4%。事實上,炒房虧錢的又何止是上海,百城房價統(tǒng)計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過去一年的房價漲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在這些城市拿著房子都是虧錢的。更何況很多小城市根本就沒有租賃市場。
這就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從投資角度講,的確今非昔比,還像過去10年那樣輕而易舉靠買房炒房賺大錢已經不現實,過度投資已經變得不劃算。第二,從居住角度講,市場在理性回歸,回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這也意味著未來居住品質會越來越受重視。
那是不是意味著未來買房投資不適合了呢?這個主要還是找好參照物,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從縱向來看,顯然投資炒房不能像過去那樣賺個盆滿缽滿,但我認為從橫向對比來看,不見得買房就真的會虧本。拋去炒房思維,不要再做白日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現實中房子還具有投資屬性,即保值增值功能。所以,我從來沒有跟大家說過不能買房。
賺錢邏輯雖變,是告訴炒房者,以后不能炒房了,但如果把房子當成居住需求,當然可以買,只是就不能再抱有炒房心態(tài)和大賺暴利的想法,而且未來想買房機會越來越小。所以,我一向建議,有錢又有資格當然可以買,恰恰是市場不好的時候正好入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房地產再差它也是賺錢的,只要不炒房你怕啥?錢足沒必要等幾年以后,但也不要繼續(xù)像過去那樣仍然有買房暴利的想法,更不要被忽悠急著買,未來房價不會大起大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