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常說:“臘月二十三不敬灶,幾個娃娃無家教!”小時候我總是在想,敬灶神和娃娃有無家教有什么關(guān)系?
敬灶神也簡單,就是炒點(diǎn)包谷花來供。
平時,母親就炒包谷花給我們上學(xué)時吃。那時,每天早上起來,書包的夾層里都包著母親炒的包谷花。上學(xué)的路,也就不會挨餓。
但是,臘月二十三炒包谷花,在我的記憶里,總是帶著一種神秘感和儀式感。母親專注的神情,跳動著的火苗,沙沙的跳動聲,時常從我的記憶深處冒出。
納雍的鄉(xiāng)場大多是五天趕一場。但是,每到年關(guān),人們似乎有買不完的東西。臘月二十八,還要追加一場,謂之趕教場。
趕教場熱鬧得很,比正常趕場還熱鬧。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趕教場那天,除了買些香蠟紙燭、時令小菜和水果外,若是家里沒喂有公雞的話,還要買只大公雞。
一般人家的年夜飯,臘肉和雞肉是必備的。吃了雞肉,父親喜歡看雞卦,以預(yù)測一下來年的光景。
因此,長相好的公雞,總是受人青睞,價格也比平時高了好幾倍,甚至十幾倍。
那時,總喜歡和大人們?nèi)ペs教場,幫忙提些東西。偶爾,會得到一塊臭豆腐干,一塊米花羹之類的零食,作為獎勵。
趕了教場,父親便組織我們掃陽塵。
農(nóng)村的房子,往往廚房上方是烘包谷的樓板。平時活路多,疏于打掃。到了年底,陽塵便特別多。
父親找了根長竹竿,綁上破布,便是簡易的掃把,專掃高處的陽塵,蜘蛛網(wǎng)等雜物。
掃了陽塵,又打掃房間和房前屋后的衛(wèi)生。
那時,老屋周圍種著些果樹和苦茶樹。到了冬天,樹葉落了一地。
父親帶領(lǐng)我們,將院子打掃干凈,還拉來水管,將院子沖洗得一塵不染。而后,清理屋后陽溝里的雜物。“雨水來,不怕淌進(jìn)家里。”父親說。
經(jīng)過清掃,老屋精神了不少,有點(diǎn)過年的感覺。(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