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邊人家
作者:唐如愿
窗外又在飄雪了,這個冬天的第二場雪簌簌地落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此時的故鄉(xiāng)應該也在飄雪吧?我看見:村口的小橋白了,橋邊的柳樹白了,樹下的土地白了,土地包圍的村莊安閑地沉睡在白茫茫的童話里。遠遠看見父親披著他最驕傲的皮大衣穿過小橋,匆匆串進了隔壁的村莊;母親穿著她心儀的花布棉襖在院角拾掇燒火的木柴;侄子們托腮守候在火爐旁,不時地嗅聞著蒸鍋里散發(fā)的包子的香。
“鄉(xiāng)關已飛雪,不見故人來”。常年在外、不得見的日子是被風干的河流。每逢年關,河流解凍,過去的時光便濕漉漉地撲面而來。記憶里的故鄉(xiāng)的小橋如藤,綠悠悠地懸在時間的流里搖曳。一頭是村莊溫暖的煙火,一頭是游子沉重的嘆息。
我的家鄉(xiāng),有個美麗的名字——靖外小橋邊。常常想起馬致遠的句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在故鄉(xiāng),昏鴉是幾十年沒有見到過的了。只記得兒時,一個善良的嬸嬸家的、我每每放學后都要去抱上一抱的孩子夭折了,一只烏鴉在她家門前的大樹上沒日沒夜地啼鳴,小小的我便似乎覺到了烏鴉的一絲神秘與神圣。枯藤,偶爾也會逢到,但記憶里,故鄉(xiāng)的藤似乎是不會枯的。每次見到,都是油油的綠著,大概是我不經常回去,沒能夠目睹它生命輪回的全部過程的緣故吧。老樹,卻可以說是在那里安下家的主人了,年年歲歲,見證著一些人的出生,一些人的死亡,等到再也熬不過去了,一些人又見證了它的衰亡。我終于明白,在時間的河流里,天地間的一切都是見證者:一個人,一棵樹,一頭畜生,亦或是一朵花。
靖鄉(xiāng)多橋,大大小小,叫得出名字的很少,不知名的卻是很多了。村子與村子之間有的彎著一弧石拱橋,每天捧著村莊的第一縷陽光醒來,又馱著西邊的落日睡去;有的懸著一架鐵索橋,走在上面,搖晃幾下是常有的事。小孩子貪戀它的好玩,時常釘在上面,老人家害怕了它帶來的天旋地轉,從來都是遠遠躲開,不敢多看一眼。還記得小時候,下村的大河上,平躺著兩根圓形的鋼管橋,那是進村唯一的路。怎么也不會忘記那一個清晨,為了和媽媽過河去種那邊的包谷地,年少的我趴在鋼管上,像只最黏的蟲,緊緊貼著,慢慢地爬了過去。當然,這些年,靖鄉(xiāng)的村村寨寨富起來了,洋房別墅多了,轎車多了,通往外面的路也寬了,鐵索橋、圓形鋼管橋自然就隱退了。有時候,一種事物徹底的消失,也不純粹是件極壞的事,至少它會用某種方式提醒你:該遺忘些什么,又該珍惜些什么。
我出生的村莊叫小橋邊,橋自然是不大的。進村有一座陳年的石拱橋,日出日落,迎來送往,像是一位慈祥的老父親砸吧著旱煙,替所有兒女看管家門;又像是位和藹的母親等候在村口,眼巴巴地盼望著遠在他鄉(xiāng)的孩子歸家來?;ㄩ_花謝,草長草衰,游子的跫音不響,他們就永遠守候。環(huán)繞村莊的是如煙的樹,樹下是幽幽流淌的小河,河上橫躺著幾條木板搭成的橋,規(guī)模都很小,這也許就是這個村莊名字的由來了。
說到橋,自然也就讓我時時惦著橋邊的那些花了。姜夔揚州慢里“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是寫得極好的詞句。故鄉(xiāng)的橋邊沒有紅藥,有的是美麗的格桑,開在微風里。“橋邊格桑開,游子歸家來”,格?;ㄩ_了又謝,謝了又開,游子遲遲未歸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一篇題為《如果你經過靖外十里格桑花,你一定要慢行》的文章,一直思念著的我的心終是吃了顆藥丸子。靖外的格桑不止是十里,橋邊山腳,房前屋后,都有它的影子。風從花上吹過,收了它的香又送向遠方。
靖鄉(xiāng)是凈鄉(xiāng),干凈是每一朵花開放的信仰。“游子春來喜見花”,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歸來,在春天的黃昏,或是在飄雪的清晨,都會換上最素樸干凈的衣裳,融入父老的村莊。風不會告訴你,雨不會告訴你,橋邊的花不會告訴你。靖鄉(xiāng)不需要胭脂水粉的修飾,南腔北調是外邊的,這里永遠彌漫濃濃的鄉(xiāng)音;時髦艷麗是外邊的,這里永遠晾曬著鄉(xiāng)人最天然的素描。
橋邊人家的生活也是三分的寫意畫:一分在山里,一分在紅土,一分在村舍。
我最喜歡在靖外的山里人家待上十天半月,自由得像個隱士。聽說,這里的毛栗子是在養(yǎng)得實在撐不住的時候自由落下的;聽說,屋后山里的最后一只野兔子是老死的。山腰的豌豆花吹著最干凈的風,門前的狗聽膩了松子落地的聲音。這里生活的人,仿佛是一些閑散的植物,在陽光下曬著太陽。也許我的上輩子,也是山里的一朵野山茶或是一棵瘦長的落葉喬木,這輩子陰差陽錯地在凡間投了胎,一旦嗅到山林的氣息,凡俗的心瞬間剝了殼,掉落在山里。當林間的鳥兒早早地叫醒一朵花,穿過樹梢的第一縷陽光掀開了她的被子,大自然醒了,我卻閉上眼睛躺在一棵老樹下,身旁,娃娃們采著一些漂亮的花,看家的狗趴在我的腳上瞇著它的老眼。那個誰?請放我一季的假,我要在山里做一朵花。
月亮圓的時候,我能看見山里的兔子和野雞,它們閑散地躺著,仿佛有了很多心事:咋不見當年的老英雄?如今去了哪里?父親老了,背著落日進山,背著野兔子回家的情形丟在了歲月里。如果山也有心,此時也該有很多回憶吧。
靖鄉(xiāng)也叫紅鄉(xiāng)——土地染紅的故鄉(xiāng)。紅鄉(xiāng)的落日,是一盞掛在天邊的燈,永遠照著回家的人。山坡上,老水牛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從這座山頭到了另一座山頭;木車子吱嘎吱嘎的聲音,催得西邊的日頭緊巴巴地疼出了血。
“奶奶,我給包谷潑了水,等吃得了,拿大鐮刀砍回家煮了吃,給大家吃,祖祖吃。”
咕咚咕咚,我仿佛聽到包谷粒子迫不及待地喝水的聲音。
“祖祖老了,牙齒早掉光了,吃不動了,看孫兒吃,祖祖比誰都高興?!?/span>
其實,父母也老了。紅鄉(xiāng)的土,還有落日,早已染紅了他們的臉,頭發(fā)卻是漸漸白了。
“媽,你頭上有幾根白頭發(fā),我拔了它”
“隨它,人總是我要老的?!?/span>
我沒有出聲,只是在母親身旁安靜地坐著,看著那幾根白發(fā)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光華,看得眼都酸了,就低下頭,默默不說話。
月亮圓了,我又看到媽媽站在架下,綠格子衣裳的兜里塞滿青青的豆子。女兒結婚時,媽媽沒有來,后來她告訴我,她夢到青青的豆子掛滿架。鄉(xiāng)鄰說那是女兒幸福一生的好夢,媽媽樂了,滿架的豆子笑出了聲,圓圓的月亮也笑彎了腰。我對母親的思念是畫在天空的月亮,從晚上到清晨。晚上,故鄉(xiāng)的月亮印在我的眉心,眉頭心上;清晨,西天的白月亮是游子藍布衣服上媽媽系著的一枚紐扣。一頭是母親,一頭是游子。母親,安好!紅鄉(xiāng),安好!
九月的靖鄉(xiāng)是最忙碌的。格?;ㄩ_在房前,玉米棒子咧嘴笑在屋后。一樣的季節(jié),有的忙著開放,有的忙著凋落。山腰的包谷和洋芋等得急了,更急的是橋邊的人。當第一縷陽光剛剛穿過村東頭的柳樹林,小冬子家就早早地架好了牛車,拉上母親、媳婦、兒子,朝著村東頭出發(fā)了,車后緊跟著的是他們家的大黃狗,那狗也不看家了,它知道主人家的辛勞,自己也不好意思干閑著。遠遠的,能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三輪車的轟隆聲,聲音愈行愈遠,從村口的橋上飄過去了。時而傳來幾聲牛哞或是馬鳴,夾雜著木車子吱悠吱悠的聲音,像是老奶奶哼唱的小曲,瞬間讓整個村莊變得熨熨帖帖。提到鄉(xiāng)村的馬,每每想到四奶奶,她是個勇敢的女人,常常一個人趕著馬車進城運貨,逢到鄉(xiāng)間集市,擺個攤兒,賣些錢,好供兒子上大學。一個秋天的傍晚,我在村口遇見她,她是發(fā)福了,臉愈發(fā)的滑溜紅潤了,聽說這些年,她去了大城市的兒子的家里,過上了好日子。
母親是最閑不住的人,收獲莊稼的時節(jié),她在陽光下拾掇,撿起春天播進土地的夢,一一裝入籃子。父親早早吃過飯,便匆匆掠過開滿格桑的小橋,消失在村東頭的樹色里?!翱部卜ヌ促猓弥又少狻?,《詩經》里哼唱的節(jié)拍回響在靖鄉(xiāng)的河溝里,久久回蕩。一棵樹都比我幸福呀!它們長在親人回家的路上,睡倒在故鄉(xiāng)滾熱的胸膛。看背壓的腳步輕盈,看落日的余暉染紅父母的臉龐。我終于承認,我是真正的游子。在遠方,只是在遠方,看炊煙升起,聽父親嘆息。
父親離不開靖鄉(xiāng),靖鄉(xiāng)離不開酒。父親是好酒之人。勞碌了一天,當太陽掉進西邊的山里,村里的燈火相繼亮了起來,母親把飯菜端上桌,父親就會自己先倒上小半碗,然后也給母親倒上幾小口,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兄妹仨的心里就會無比愜意。父親是好玩之人,有時候,他會隨便摸到哪家,再也找不到蹤影,或是在村西頭的大槐樹下遇上了愛講笑話的二公公,兩人坐在黃昏里談天說地;或是在村東頭的狗吠聲里,被小五叔搭上肩膀,嬉皮笑臉地虜去了他的家里?!皟砂陡裆K蒲╅_,橋邊春酒滿銀杯?!彪[約聽得村莊的一些角落沉浸在起起伏伏的吆喝里,有人醉了,有人醒著,明天太陽又會按時升起。橋邊男人用閑聊說笑、酒足飯飽打發(fā)著一天的勞累,也打發(fā)著那些幽埋內心的寂寞。
現在,我依然很迷戀橋邊夜晚的莊舍,有好客的酒令,有鄰家朋小串熱的門子。于是,我又想起童年的時光,整個村莊里就三兩臺黑白電視,我家占了一臺。夜幕降臨,飯還沒吃過,左鄰右舍就來看電視了,屋子里,窗子上,擠滿了人,我家后面的二公公是每晚都不會缺席的。那些年的電視劇也是看得過癮,《甘十九妹》一晚連放十多集。夜深散場了,大家還是念念不舍,不用約定,不用占位,明晚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又是同樣的光景。那樣的老日子,如今是再也尋不回了。今年春節(jié),我在故鄉(xiāng)的橋邊遇到二公公,他拄著拐杖,頭發(fā)全白了,瞇著眼睛把我打量了好一會,方才認出來。他是真的老了,童年里那些美好的時光也老去了。
橋邊還在,樹老去了;父母還在,時間老去了;我們還在,童年老去了。還記得姑奶奶老念叨的話:“村口有棵老核桃樹,樹上有個窩,窩里有只燕子,說來也奇,就在你出生的那個清晨,燕子飛來你家的屋檐,再也不走了。你的爺爺說,燕子是吉祥的鳥,于是就給你起了個燕子的名字。”后來的后來,我離家去了遠方,聽說燕子也飛走了,有人說,它是尋到了更好的去處。我們的歲月就像門前飛走的燕子,匆匆去了哪里?聽說,曾經年少俊美的四公公去了孔雀的故鄉(xiāng),他家的老房子依然還在,卻簡陋得只剩了門前的兩棵樹,一棵是花紅樹,另一棵還是花紅樹。這兩棵樹的年紀都大了,卻一直舍不得砍去,他說樹上結著他的鄉(xiāng)愁。聽說,那個曾一起在大田里偷過六爺爺家豌豆的丫頭嫁到了城里,曾一起蹲在大地頭借著漚地的谷樁炸出黑乎乎的包谷花的少年,在城里開了家美食店。我們丟失了童年,村莊丟失了我們。
每一條流淌的河都有回憶,每一棵蒼老的樹都有年輪,每一個慢慢老去的故鄉(xiāng)都有疼痛,結了疤,逢到刮風下雨,還是會隱隱地疼。落山的太陽,肆無忌憚地灑落最后的光,迎著光走進村口,遠遠看見一排老舊的房舍,經年不變地橫臥著,像個悠閑的耄耋老人,用昏花的眼睛瞇著村莊的滄海桑田,卻只能以一顆無力的心看著他的后人們悲喜哀怨。近年來搭起的木架子,腐朽且高傲地挺立著,仿佛是在用這種耀武揚威的姿態(tài)向世人宣告:這是我的地盤!這里,永遠聳立著一堵殘墻,四十年的光景里,它好像依然沒有老去,依然是被煙火熏過的黑,依然是泥土充筑的結實的紅。當我在這里呱呱墜地,當那個夜晚的火焰映紅天空,家便融化成一塊紅色的疤,熨燙在親人的胸口。多年來,就這樣任憑夕陽筑窩,任憑雜草安家,這樣倒也平添了幾分清凈。人們啊,疼痛過的歷史就讓它安享晚年好了!這世間有很多東西都是貧血的,唯有這手足情深最該汩汩流淌。
隔著時空的靖鄉(xiāng),像是水墨畫里最淡的煙云。聽不見了夜晚吵人睡的雞鳴狗吠,亦聽不到了隔壁嬸子家孩子的潑皮哭鬧,看不到了小三叔為交不起四個娃的學費而時時發(fā)愁的臉,亦看不到了本是親人的人們擦肩而過的冷漠不語。我們都是被時間拋去的孤兒,只是在這蒼涼之中尋求溫暖。故鄉(xiāng)是每一個人的家園,我們有義務播種微笑。
有人說,最喜歡靖鄉(xiāng)的男子,最有性情,有山的高俊,紅土地的寬厚;有人說,最喜歡靖鄉(xiāng)的女子,有水的靈性,花的深情。愈走愈遠的是游子的腳步,愈貼愈緊的是生養(yǎng)我們的故鄉(xiāng)。靖鄉(xiāng)有綿綿的山,紅紅的土,白白的河,綠綠的樹,素素的花,還有深愛著村莊的你和我。多少次走在靖鄉(xiāng)的橋上,吟誦著沈從文的絕美句子:“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fā)?!彪x家千里戀故鄉(xiāng),愿做人間一座橋。下輩子,我愿成為一座小橋,停靠在靖鄉(xiāng)的懷抱,看白雪紛紛,聽春雨瀝瀝。
有山有水,有橋有樹,有花有酒,有你有我,你還要怎樣的世界?
圖、文/唐如愿
編輯/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唐如愿,云南宣威人,任教于云南會澤茚旺高級中學,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喜愛寫作。
《金秋文學》微信公眾號(微刊)是開放性純文學電子刊物,守住文學最后一片凈土,留下心靈最后的精神家園。因所刊發(fā)的內容優(yōu)質,2018年7月16日正式應邀入駐自媒體《趣頭條》平臺,2018年9月18日又應邀入駐百度旗下百家號,凡在《金秋文學》平臺刊發(fā)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頭條》和百家號平臺?,F面向全國(海內外)華人作家、詩人、編劇、評論家等文學愛好者征稿。
《金秋文學》? 授權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