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禁教時期,掩藏在大街小巷的隱秘圣所——私宅“圣家”
一,上海最早的私宅圣所
在上海城南有一條光啟路,那里有徐光啟故居太卿坊“九間樓”,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徐光啟趁父親故世,回滬奔喪守制之際,特邀傳教士郭居靜到上海開教。
徐光啟在舊居創(chuàng)辦圣母瑪利亞祈禱所,這是上海最早的私宅小堂(后人也稱圣所、圣家),郭神父在此舉行彌撒。
從此天主教開始在上海傳播,徐光啟也由此成為天主教傳入上海的開教元勛。
1637年意大利傳教士潘國光來上海,在徐光啟第四孫女(教名瑪爾弟納)幫助下于崇禎十三年建天主教堂“敬一堂”。
后來清政府全面禁教,沒收天主教堂及教產(chǎn),敬一堂被改成了關(guān)帝廟。
后來清政府全面禁教,沒收天主教堂及教產(chǎn),敬一堂被改成了關(guān)帝廟。
老城陸家的私宅圣家,在禁教時期成為信仰傳承的圣所
從敬一堂被沒收一直等到上海開埠,表面上已經(jīng)看不到教堂的存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天主教信仰中斷了,她從眾人矚目的教堂走進鄉(xiāng)村農(nóng)舍和水鄉(xiāng)漁船。
老城里的艾家的私宅圣家
那些掩藏在大街小巷的隱秘圣所——私宅“圣家”,在禁教時期為信仰傳承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天主教會在嘉定的傳播從孫元化樂在堂私人圣家開始
明萬歷九年( 1581),孫元化出生在嘉定東南清浦古鎮(zhèn),孫元化十歲時,其父孫繼統(tǒng)把家搬到嘉定城內(nèi)。
孫元化通過與徐光啟交往初步了解了天主教,后來他目睹傳教士們的傳教經(jīng)歷和他們的獻身精神,孫元化受到極大的震撼。天啟元年(1621),四十歲的孫元化在北京受洗入教,教名依納爵。
入教當年,孫元化即邀請意大利傳教士曾德昭、郭居靜到嘉定傳教,當時嘉定還沒有教堂,孫元化在嘉定居宅樂在堂建立彌撒禮儀場所,天主教會在嘉定的傳播由此從孫元化的私宅圣所開始。
天主教會在嘉定由于孫元化的努力,開教順利碩果累累,以后孫元化出資購地建成“小圣堂”,孫元化嘉定居宅樂在堂一直都是在華耶穌會的重要活動場所。
傳教士曾德昭在報告書中稱贊說,“嘉定教友男女老幼,無不熱誠同與彌撒,勤領(lǐng)圣事,樂聽講道,可與歐洲虔誠教區(qū)媲美”。
雖然1632年孫元化冤死,嘉定教務(wù)衰落,但由于孫元化影響,嘉定天主教會幾經(jīng)盛衰交替,后來華籍神父吳歷又在嘉定辛勤耕耘,終于使天主教再次復(fù)興,教會源源都始于孫元化樂在堂小圣家的開教創(chuàng)舉。
三,滿清禁教時期熱心教民的私宅圣所
自雍正皇帝正式禁教之后,清王朝對天主教的禁令越來越嚴厲,禁教政策下,全國各個地區(qū)發(fā)生過多次官府緝拿天主教傳教士或教徒的事件。
這一時期天主教處境十分艱難,禁教時期,天主教日益與民間傳統(tǒng)相結(jié)合,天主教活動仍在秘密進行。
此間還有許多熱心傳教的普通教民,他們把自己的家當做教會活動場所,平時不但自己習教念經(jīng),還和組織教友一起學(xué)習,“家有圖像、經(jīng)卷,虔心奉教,素為同教中推服”。
據(jù)檔案和《清實錄》記載:即使天子腳下,天主教的活動仍然很活躍。乾隆四十七年,寶坻縣就查處了一起私蓋天主教堂,聚眾念經(jīng)案。
當時寶坻縣民李某,自幼隨父入教。他與同莊教友各出銀錢,在李家隙地內(nèi),蓋草房3間,還赴北京天主堂拿回瞻禮單,在草房內(nèi)掛天主圖像,購來經(jīng)本、甚至還有配合贊美詩歌的樂器。
這是他們的私宅圣所,實際上就是他們自發(fā)集資建造的一座簡易教堂,不料處事不密被發(fā)現(xiàn),在那個時代,他們的結(jié)果一定很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