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過半,進入暑期以來,有個很明顯的感覺,交通變得越來越擁堵,商場、景點的人越來越多。
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三個問題:
一、以孩子為中心的消費特點越來越突出。
這個特點前些年沒有那么明顯,消費的高峰都在全民假期、傳統(tǒng)假日,寒假是春節(jié)消費期,消費的高峰不會出現(xiàn)在孩子們獨享的暑假。
現(xiàn)在放暑假的孩子還都以獨生子女為主,一般爺爺、奶奶、姥爺、姥爺還都在,兩代人支撐一個孩子的消費,以孩子為中心的消費特點越來越明顯。
二、孩子平時上學太累,到了暑期集中放松。
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太重是個共識,但這個問題一直無解。我們說大人上班996,孩子平時也差不多,甚至起得比大家都早。但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奮時。好不容易放假了,要出去好好玩一玩。
三、城市化速度加快,因為戶籍制度的制約,造成了暑期大量人口對流。這背后是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社會問題。
一部分在農村留守的孩子進城看父母,另一部分是已經在城里生活的孩子、家長利用暑假回老家看老人。
這樣一個暑假孩子們能玩好嗎?不見得。
2
昨天,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說,老師給小學生留的暑假閱讀書目是四大名著,讓我談談看法。
我之前在很多期中都零散地談了對這種作法的反對意見,基本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首先說為什么是四大名著,不是五大名著、六大名著?
有一個概念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那就是四平八穩(wěn)。
四是四面,東、西、南、北;八是八方,就是再加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四平八穩(wěn)是以中原為中心的政治概念。四平是平定四方,是平外患;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平內亂,穩(wěn)定局面。
現(xiàn)在,四大名著一詞耳熟能詳,其實這個詞出現(xiàn)的比較晚,是建國之后的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出的,指中國古代留下的四部長篇小說。八十年代后逐步被認可,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這種提法明顯能看出是小說家之言。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整理中國古代小說經典的時候就選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小說,而且后來還持續(xù)地進行修訂、重新整理,進行不同版本整理的出版工作,所以到了七十年代的時候才有了這樣一個“四大名著”的說法。這個說法,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比較早的文字記載是在七十年代末。
四大名著的提法之前有個四大奇書的說法。
四大奇書是明朝人提出的,是一種營銷手段。在明朝出版行業(yè)就是暴利行業(yè),用奇書一詞有吸引人來買的廣告效應。
最早提出四大奇書的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擔任過大理寺左寺(北京法院、南京法院院長)的明朝官員王世貞。有人說王世貞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里面的西門慶是王世貞寫嘉靖的寵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嚴世蕃字東樓,小名慶兒,反過來寫東樓變西門——西門慶。
王世貞提出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后來,明末小說家“三言兩拍"的作者馮夢龍又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金瓶梅》,后來“四大奇書”專指明朝的這四部小說。
到了清朝之后,清朝官員高鶚應友人書商程偉元之邀續(xù)寫了當時流傳的手抄本《紅樓夢》的后四十回,開始刊印出版。因為《金瓶梅》里有大量的淫穢描寫被朝廷禁止,《紅樓夢》補充了《金瓶梅》的位置,進入四大奇書之列。
奇書和名著不同,奇書講的是奇,名著講的是藝術成就。
在明清兩朝,雖然小說流行,但一直被認為是文化下等品,是市井文化,上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寫小說的人一直不留名,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四大名著的作者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論,曹雪芹和吳成恩兩個名字都是反推出來的,一直沒有實際證據。
當這四部小說被定義為名著之后,它就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并代表了某種正確。
中國民間曾有一句俗語叫“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或西游)”。
后來有人又加了兩句:看了西游記說話如放屁,看了紅樓夢總害相思病。
這些話是民間的總結,是從清朝傳下來的。
意思是說老人若是??础度龂萘x》,免不了一肚子陰謀詭計,學得老奸巨猾。少年??础端疂G傳》,就學會了打架斗毆,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础段饔斡洝?,說話云山霧繞,不著邊際。??础都t樓夢》,往往陷入情網,不能自拔。
俗語是民間對事物認識的總結,這幾句俗可以說是否定了四大名著的藝術價值。
四大名著雖然是當時的白話小說,但也有一定的文言屬性,對于閱讀原文來說,不但是小學生,中學生讀起來也困難。至于藝術成就,那得專業(yè)人士才能解讀,大多數人也只是看故事。
3
四大名著成書最早的是《水滸傳》,它的外文譯名最能解釋這部小說《水邊強盜的故事》。小說中除了強調殺人、放火、打劫的正義性之外,再無他義,還能提煉出來的就是毛主席批的投降主義。
小學老師讓孩子讀這部書的說法是學里面的人物描寫,108個人各不相同。
但當把這108個人定義為英雄好漢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們模仿,并帶有了正義認同。我們一度把所有的農民起義都定義為了正義,包括最沒有正義性的太平天國。這不但是小孩子能不能讀的問題,而是要重新認識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問題,可是沒人敢碰這道紅線,這才是真正的可悲之處。
《三國演義》的原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把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后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用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的。一般認為三分史實七分演義。
《三國演義》到底講了什么呢?
有人說《三國演義》講是忠,有人說《三國演義》講的是奸。
如果說《水滸傳》講了一個義字,其實《水滸傳》講的是一個忠字,忠于天子,替天行道。
如果說《三國演義》講是忠,其實講的是義,忠于朋友義氣,而深層次是講了一個大奸大惡、大忠大義的復雜故事。
曹操、劉備誰是忠誰是奸?誰是英雄誰是梟雄?大人也很難分清。
小學老師讓孩子讀這部小說的說法是學書中的場面描寫和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
但小說很容易讓孩子進入好人、壞人的區(qū)分,你說曹操和劉備誰是好人?你肯定說劉備是好人。如果孩子問你,劉備是好人為什么摔自己的孩子,曹操怎么沒有?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
孩子讀《三國演義》的最大后果是把《三國演義》當歷史。
《西游記》老師是當成了神話小說推薦給孩子看的,小說的成就是反抗精神,突破所有規(guī)矩,越不守規(guī)矩越好。這顯然不適合小孩看。
表面看《西游記》講的是一個追求佛法一心向善的故事,但里面的最有能耐的孫猴子一點都不善,又不文明,最多是他善惡分明。但他身上那種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做法能讓孩子學嗎?這一點同《水滸傳》一樣容易誤導未成年人。
其實《西游記》講的是心學,是如何突破自我局限的問題,和《三國演義》一樣是成功學的范疇。
《西游記》被推薦的另一個理由是景色描寫。
通過《水滸傳》學寫人物,通過《三國演義》學寫情節(jié),通過《西游記》學寫景色,這三本書看完了、學好了就是一個小說家。那么,難道我們的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說家嗎?顯然,這些推薦的初衷都站不住腳。
《紅樓夢》是一部什么樣的小說,紅學界都沒有定論,但一般認為它是一部反封建的愛情小說,是一總追求個性解放的小說。
但這部小說實在太難讀,而里面的大量因果報應論也不適合小孩子看。
有一點是可以推薦的,就是小說里面的人物輩份,誰是誰的哥哥、姐姐、舅舅、姨媽。但小孩子能通過小說看懂這些關系幾乎是不可能。
所以,不建議小學生讀四大名著,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讀,但不能強制,當作業(yè),讀的時候也要有家長做正確的輔導。
這些書,特別是《水滸傳》也應該從中考必讀書目中剔除,并標明“少兒不宜”,因為太血腥暴力。
4
那么,讓小學生讀什么書呢?
一說讀書,我們就會想到文學名著,其實孩子最應該讀的是關于未來的書,可以讀一些科幻或科普的讀物,還有一些就是外國繪本大師的作品。
但這類的中國書籍實在太少,外國倒是很多,在這里我就不介紹了,介紹太多就有人說我是“慕洋犬”。昨天共青團中央的微信公從號報道《一天警情通報“六連發(fā)”!多名“精日”分子被抓!》,挺嚇人的。
我倒是可以推薦一本書,畢淑敏的一個短篇小說集《白楊木鼻子》。寫得非常美,是寫給小孩子看的。1995年出版的,現(xiàn)在沒有了,淘寶的兩手書中只有24本。我95年買過,但搬家搬沒了,現(xiàn)在想起來還心痛。
不過,我可以從網上找到,如果網友想給孩子看,我可以在明天的公眾號的第二篇文章里連載,有可能的話配上朗讀。當然不是我讀,我水平不行,找高手。
想看的給我留言,如果沒人想看,我就不費這個勁了。
我的原則是孩子愛看啥書就讓他看啥書,大人不要強求。不愛看就不看,讓他在暑假里睡到自然醒,玩到發(fā)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