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致到豪橫,江蘇早餐的碳水有多少花樣?
不愧是江蘇,吃早餐也是“散裝”的。
很難定義江蘇早餐是什么味?甜蜜的、香辣的、精致的、豪橫的,還是鮮美的?
當(dāng)天蒙蒙亮之際,蘇州人不疾不徐地吃著蘇面;揚州人盡情在早茶中消磨時間;南京人急匆匆地外帶一袋子金陵大肉包,也可以坐下來吃鴨血粉絲湯;徐州人吃的要猛烈許多,辣湯開嗓,包子扛餓,油條解悶,好不痛快。
江蘇人的早餐不斷在南北之中、甜辣之間瘋狂試探,造就了一幅眼花繚亂的早餐“百味圖”。
能把碳水雕出花,
江南人的早餐有多精致?
作為中國最富饒的地區(qū)之一,江南人吃起早餐,吃出了一股日常高級感。
豐盛的蘇州早餐,不知從何吃起!
攝影/殷啟民
普通的早餐,也可以“碳水雕花”,從名字到搭配,從制作到容器,“精致”到骨子里。
甜甜的蘇州,早餐還能這么咸?
蘇州已經(jīng)修煉出了一種“精致”境界,這種“精致”滲透到了早餐里。
蘇州泡泡餛飩,可愛又美味的存在。
圖 /《風(fēng)物中國志·昆山》 攝影 / 王楠楠
縐紗小餛飩,從名字上來看,就仙氣飄飄。
玲瓏的餛飩浮在湯上,像飽滿的小珍珠,肉餡透過薄如蟬翼的餛飩皮露出俏皮的粉色,加上蛋皮、蝦米、紫菜、蔥花,一碗餛飩像一團(tuán)活潑明快、針法飛舞的絲絹薄紗。
蘇州人早餐名字還能多美?一張大餅緊緊裹著瘦瘦長長的油條,就叫“荷葉包美人”了。
荷葉包美人,大餅卷油條都這么美~
攝影/九萬Zhe
這是個向來被看成吃甜的城市,但在早餐上卻咸甜并濟(jì),蘇州:“我都要!”
一大勺滾燙的豆?jié){被舀起,滾滾而下,傾入碗中,熱白的豆?jié){沖開了焦脆的油條碎、榨菜沫,紫菜蝦皮提鮮,豬油渣添香。
蘇州人愛喝咸豆?jié){。這里的“咸”,是不同食材拱出來的,味道不僅不怪,還相當(dāng)滋潤。這一碗咸豆?jié){,竟然看著還有一種“奢侈”感。
在蘇州,甜、咸豆?jié){都吃得。
攝影/愛吃的肥玥并且,湯圓到了蘇州也有了咸口。
肉湯圓,雪白溫順的外包下藏著鼓囊囊的敦實肉餡,“不甘寂寞”的蘇州人又整出了蘿卜絲肉餡、薺菜肉餡、菱角肉餡等,體驗一場溫柔的咸鮮爆發(fā)。
粢飯團(tuán)也分了兩種,傳統(tǒng)的蘇式口味是黑芝麻拌白糖的甜口,又不遺余力地加上了肉松、咸蛋黃、蘿卜干、咸菜、油條的咸口。大餅也涇渭分明地做出了芝麻味甜大餅和蔥香味咸大餅,實屬甜咸平衡的端水大師。
早餐千千萬,但誰也搶不走蘇面的風(fēng)頭,在蘇州一條街最不缺的就是面館。
從滾水中撈奧灶面,一次就是一碗。
攝影/黃彬彬要吃上一碗地道的蘇式湯面,最好的時機就是早起去搶“頭湯面”,頭湯面沒有堿味,湯清味明。
至于紛繁的澆頭,更是宛如蘇幫菜的迷你版。不少面館都有雙澆、三澆、四澆可選,只愛吃面的,撒點小蔥也行。
紛繁的澆頭,給一碗蘇面增香。
攝影/王楠楠松蕈面、三蝦面、大排面、爆魚面、楓鎮(zhèn)大肉面……每個蘇州人都能在面里找到自己的打開方式,“少面寬湯配燜肉”,一碗面下去,人就清醒了。
不止蘇州,一碗精致的面,是江南地區(qū)很普遍的早餐選擇。
不少常州人的早餐就是從一碗銀絲面開始的。所謂銀絲,關(guān)鍵在于要把面處理出“銀絲”一樣的效果。和面的時候,把雞蛋清加在面粉中,再搟出薄薄的面餅,用細(xì)齒面刀切成面條后,就塑造了面細(xì)如絲、色白似銀的銀絲面。
銀絲面看起來面細(xì)如絲、色白似銀,用筷子挑起來,仿佛披上了滿筷子的溫柔舒坦,連接著常州人對舊日的眷念,搭配一小碟切碎的蒜苗,還來一碗有些許甜味的辣醬。
鎮(zhèn)江鍋蓋面,得名于鍋里煮鍋蓋的神奇煮面大法。面條與鍋蓋同煮,據(jù)說能保持面不爛,還能讓浮沫往鍋蓋周邊散去。
愛吃醋的鎮(zhèn)江人,早餐中也有了一絲絲酸的味道。一碗鍋蓋面,一碟水晶肴肉,一籠蟹黃湯包,蘸一點香醋,搬個板凳,聽聽江畔的渡輪汽笛,這就是鎮(zhèn)江的早晨。
無錫早餐,一個“甜味大宇宙”!
和蘇州相似,無錫人的早餐也離不開面,但最有當(dāng)?shù)靥厣倪€要屬小籠包。
無錫小籠到底有多甜?
根據(jù)1981年的老菜譜記載,面粉四斤,豬肉五斤,白糖一斤,還有醬油、肉皮凍、蔥姜,要用的量都極大,比起普通的小籠包來說,豬肉和白糖都要翻了倍的用。
雖說江浙一帶流行小籠,但無錫小籠的個性還是非常突出的。
上海小籠個頭小巧,通身雪白,這是不放重磅調(diào)味的緣故,而無錫小籠不僅個頭大了一圈,在整整齊齊的十八褶的薄皮之下,更是蘊藏著濃濃香甜的肉餡。
一口咬開,裹挾著濃濃的汁水,一嘗就知道是七分甜打底的效果。肉餡里混合著太湖醬油,加上錫山黃酒,無錫細(xì)蔥,還有豬皮凍,才構(gòu)成了甜的多重味道。
一早醒來,拖著饑腸轆轆的身軀,去點上一碗開洋餛飩、一屜小籠饅頭(小籠包),鮮與甜吃進(jìn)肚子,靈魂才能跟著肉體一道蘇醒。
無甜不歡的無錫,以甜為中心,組成了小籠、生煎饅頭、玉蘭餅三大夢幻門面。
玉蘭餅,有點像無錫小籠的油炸版。外皮是用糯米皮油炸,油鍋里炸蹦出一個金黃大團(tuán)子,里頭又塞了一個碩大的肉圓子,吃起來是扎扎實實的香甜口。
生煎饅頭,軟糯的皮、金黃焦脆的底,緊實的肉團(tuán),鮮甜的汁水涌入口腔,再嘗嘗蝦仁生煎、銀魚生煎,絕對是甜字開頭、鮮字收尾,再來一碗酸酸辣辣的酸辣湯,正好!
事實上,小籠作為常見的江浙早點,除了兩大主流的上海派和無錫派之外,又在不同城市衍生出了不一樣的特色。
常州小籠延續(xù)了肉質(zhì)豐厚的特點,但在口感上不算太甜。
在中秋前后,桂花盛開之際,心靈手巧的常州人將拌和在肉餡中的蟹油,改在小籠饅頭的頂端封口處綴以蟹黃,做出了一種頗有時令風(fēng)味的早點“加蟹小籠”。
一個“對鑲”,又是鮮甜的一天啊~~~
淮揚風(fēng)味,早餐吃的是一種“慢生活”。
在揚州吃早餐,吃的是“不思進(jìn)取”的逍遙。
坐在畫舫里,品味淮揚美食,開啟揚州慢悠悠的一天。攝影/張卓君揚州俗語“早上皮包水”,說的就是揚州早茶。這優(yōu)哉游哉的早茶,再澎湃的壯志都消磨得軟綿。六七點就進(jìn)入高峰期,名點開會,選擇困難癥發(fā)作。
這一碗下肚,湯頭是至鮮。攝影/劉艷暉這邊是半透明的切成菱形小塊的千層油糕,那邊是透出青翠色的翡翠燒賣,干脆一并上,就連小菜都秀秀氣氣,拌干絲、肴肉、鹽水鵝,再來一杯“魁龍珠茶”。
與運河同齡的城市,揚州亦有連接南北、承東接西的一面,飲食也是虛實相生,豐富多姿。
揚州人的早餐怎么少得了包子中的天花板——揚州包子。
兼容了北方的實惠和南方的細(xì)膩,薄皮大餡是基礎(chǔ),加上多變的餡心,花式的巧思,把一道普通面點做成了吃不起的樣子。
秋季的“蟹黃湯包”,擺著“提籠擺菊”的樣子,用筷子一夾,就變成了“小燈籠?!叭“印薄ⅰ拔宥“印?,前者匯集了雞丁、肉丁、筍丁,后者還添了參丁、蝦丁,今天份的養(yǎng)生份額已完成。
而對于餃面來說,在外知名度雖不如揚州炒飯,卻是揚州早餐的當(dāng)家花旦。陽春面+肉餛飩的組合,餃與面各占半壁,平分秋色,滿足了南北的食客,端平了一個美食世界。
用河鮮加蝦籽醬油吊出來的湯底,還是那熟悉的揚州操作——安逸、舒坦。
作為淮陽菜之鄉(xiāng)的淮安,是一座低調(diào)的“世界美食之都”。運河的流淌,為淮安的早點帶來一種南北融合的風(fēng)味。
在淮南方言中,辣chou chou的意思是,食物里的辣味加得恰恰好,這種辣能激發(fā)食物的原味,又不至于喧賓奪主。一碗淮安辣湯,對于辣的把握是恰如其分的。現(xiàn)在還有二合一的吃法,辣湯和豆腐腦混舀在一起,把兼容度又?jǐn)U大了一半。
不論是“長魚面”,還是可以三吃的“淮餃”,淮安人總是能在南北方的風(fēng)味融合中,找到屬于淮安的味道。
豪橫的徐州早餐,把“碳水炸彈”吃的明明白白!
徐州早餐,用油鍋炸燃了早上的寂靜。
成雙成對的油條,在徐州人看來就不夠上勁了,必須乘以四才行,于是,八股油條橫空出世。
這燦燦生光的大油條,宛如一張深淵大餅。喝辣湯時來一根,煎餅里放一根,泡著吃也能吃,干著吃也能吃。
這么大的八股油條,一個人吃得下嗎?攝影/李煜
找準(zhǔn)店面上寫著“肉盒”的小店,面餅以它的柔韌包下了一大勺肉餡,滑入油鍋。在油鍋中,它膨脹、鼓泡,師傅冒著被燙傷的危險不斷翻面,炸出了這皮酥脆、肉餡兒咸鮮的肉合。這是出了徐州就很難遇到的老味道。
肉盒的鮮香,吃過就忘不掉的美味。攝影/李煜而烙饃,徐州日常生活絕對不能失去的主食白月光。一搟二翻之間,一個小面團(tuán)搟成一毫米的薄餅,攤在燒熱的鏊子上,面皮被一翻一挑,仍然不焦不破,這項手藝被視為“絕技”。
一張饃卷著海帶絲、土豆絲、豆皮、香腸……繽紛的蔬菜被一裹一卷,淋上醬汁,餅皮中透出微微的色彩。
一張烙饃被抹辣椒醬、打蛋、撒蔥花之后,再蓋一張烙饃,等饃變得焦酥干硬,就變成了“小房子”形狀的沓烙饃。就著酸辣土豆絲還是油炒蘿卜干,韌勁兒十足。
這些硬核“碳水炸彈”,怎么能不配點喝的呢?
配上一碗饣它湯,這頓早餐滿足了!攝影/李煜咸香咸香的瑪糊,用黃豆,花生、豆皮、粉絲熬煮,拌入小米面和白面攪勻,煮沸后慢熬,還得不停攪拌防止糊鍋,喝起來有豆子香、花生香、雜糧香,用烙饃蘸著吃更適配。
饣它(shá)湯,很奇怪的名字,是用整雞、大麥長時間煨煮出來的。山東濟(jì)寧稱作“糝湯”,河南永城稱作“撒湯”,安徽碭山稱作“潵湯”,這湯的“愛好者”可多了。
饣它湯和油條,堪稱絕配。
攝影/李煜以及絕不能不提的辣湯。黑乎乎、黏乎乎,看著賣相樸實,其實辣湯是高湯熬煮的精華。用老母雞、鱔魚、蹄髈燉煮到肉爛骨酥,下足了黑胡椒和辣姜,才夠濃烈、夠酸辣。
徐州隔壁的宿遷,早餐也是一個“碳水炸彈”大戶。
月牙形狀的油炸包子,是不是很獨特?
圖 / 網(wǎng)絡(luò)宿遷人喝辣湯,要配一種“油炸包子”,包子不是圓的,而是扁扁的月牙形狀;皂河一帶還有一種名叫“朝牌”餅,用朝牌卷油條,收獲麥香+油香的雙重快樂;更不用提咸甜適中,蔥香滿口的油鹽餅,還有又小又脆、一吃掉渣的皂河燒餅。
宿遷種植小麥頗有歷史,當(dāng)?shù)厝松瞄L做面食也就不足為奇了。
“鴨都”人的早餐,也有“鴨子味”!
南京早餐的“含鴨量”極高。
1934年,朱自清在南京逛時,說一種燒餅“剛出爐,既香,且酥”,這就是鴨油燒餅。
鴨油中加鹽和蔥,凝固后包裹在面團(tuán)中,搟成型后撒芝麻,爐子里烤到酥香,就如朱自清的體驗一般,那股脂肪香和清香的感受,是難以忘懷的。
吃鴨油燒餅,最適宜的配一碗鴨血粉絲湯。
老鴨和中草藥熬出來湯底,大火、小火輪番熬煮,提取中鴨中的甜美。一碗鴨血粉絲湯中,既有固定的鴨血、鴨腸、鴨肝,還有神出鬼沒的豆腐果子,變幻莫測的白蘿卜。
南京人多愛鴨子?甚至?xí)谀暇┏缘揭环N放了鴨血的餛飩,餛飩里還滴了鴨油。
牛肉鍋貼,南京早餐的小流派,在平底鍋里轉(zhuǎn)著圈的“炫耀”自己細(xì)長多汁的身軀;金陵大肉包,南京名氣最響、人氣最高的一種包子,肉香滿溢的餡,紅亮咸香的汁,浸透鹵汁的薄皮,個頭超過了手掌大??;量大、碗大的皮肚面,十七八種澆頭一鍋燴煮,頗像南京人的性格,既講究又實在。
至于雞湯煮的油豆腐,加了黃豆芽的雞汁回鹵干,豆香濃郁的“米周”,還有散發(fā)著烏葉清香的烏飯團(tuán),香香軟軟的蒸兒糕……那么多花樣的南京早餐,不起早怎么吃得完?
水靈靈的江蘇,早餐也少不了江河湖海的“鮮”!
2020年,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實施后,
我們在市面上能吃到的刀魚,都是海刀。
攝影/朱夢菲在江陰、南通等地,刀魚餛飩短暫的嘗鮮期,如同味覺的驚鴻一瞥。刀魚肉餡兒,混著韭菜香氣,何止是一個“鮮”字。
“兩碗魚湯面、兩個肉包”,鹽城的早上不能少了一碗魚湯面。用鱔魚骨和鯽魚兩種魚熬制,魚湯奶白醇厚,“吃一碗,想三年”。
小魚煎餅則是連云港人的早餐記憶。一張贛榆煎餅,加上一把青紅椒炒小魚,輔以花生米和馓子,小魚的香辣、煎餅的麥香、脆韌的口感,讓小魚煎餅成為一個城市的味覺記憶。
這樣熱熱鬧鬧、各有千秋的江蘇早餐風(fēng)格,也很可愛不是嗎?一年四時,物候不同,為了嘗一口鮮,什么都得趕早呀!
剛剛出鍋的生煎,熱乎乎的一天開始啦~
攝影/丁嘉一
文 | 詹憶夢、ZXZ文字編輯 | ZXZ圖片編輯 | 李小二文章首圖 | 攝影/特級嬰語教師
聯(lián)系客服